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两难问题的教与学

2021-09-10 03:43关雪琴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关雪琴

摘要:由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理念与现实之间不能兼顾而造成的难以抉择的两难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频频出现。这类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直击学生内心,影响学生行为,成为教师不能回避的教学重难点。要想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两难境地,解决教材和生活中出现的两难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厚重的生活感,把握两难问题内核,拓展两难问题外延,能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正视两难问题,使其学会换位思考、智慧应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两难问题; 智慧应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鲁洁教授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多次提到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教材聚焦小学生生活与成长,通过具有道德与教育意义、儿童可感知的生活事件,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两难问题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有策略,学生要有担当、会作为。

一、正确认识两难问题的价值

传统小学德育课堂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在面临选择时,往往迫于长辈的权威压力或身边的舆论影响,而忽视自身的道德标准。统编版教材关注学生自身的道德生长,思辨环节也往往出现在恰当的时机。教师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当学生遇到认知的矛盾时,教师应避免将两难问题“简单化”和“一刀切”,要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学生在面对兩难情境时进行换位思考、辩证思维、智慧作为,从而真正发挥德育的价值。

二、主动探究两难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延展发散讨论法

教材中有一些以人物对话或情境问答的方式体现的两难问题,指向过于明确,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重构,让学生的道德冲突更加明显。该教学方法采用现场沙龙的方式,即师生共话可能性。在与学生思维碰撞中,教师予以指导,确定问题情境,让案例更加鲜活。

以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一课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前过节燃放烟花,热热闹闹。近些年来,人们普遍感觉“年味”越来越淡,随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的出台,春节显得更“安静”了,经历过传统春节的人有些不适应,而新一代小学生甚至都没体验过传统春节的过法。面对传统的文化习俗与时代发展要求之间的冲突,小学生有什么看法?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观看以前全国各地过春节的热闹视频,调查长辈们的看法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二)嵌入情境体验法

与延展发散讨论法类似的是,嵌入情境体验法关注教材呈现的明确的内容和话题导向;与之不同的是,对于没有具体两难问题呈现的,实际有两难问题隐含的部分进行了情境嵌入,这既是对编者的表情达意的揣摩,又是对学生思辨体验的个性化丰富。

以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一课为例,教材第二框为“这样可以吗”,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辨析。小明:“我妈妈周六早上6点又叫我起床了,我真想睡个懒觉,可是妈妈说早起的好习惯不能丢掉。”很多学生对这种现象颇有同感。有的学生说要和妈妈说明想睡懒觉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好习惯是要坚持的,感谢妈妈的督促。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均予以肯定:养成好习惯很重要,但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与妈妈对话,并适时追问:如果有约定要完成的事情,该怎么办?让学生知道做事要讲诚信。接着,继续追问:如果当时有更紧急的情况,怎么办?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学会变通和调整。

(三)现场模拟沟通法

两难问题往往是在真实情境中遇到的,如果没有学生的真切体验,就会变成纸上谈兵。教师可通过视频、PPT的渲染,引入时事案例,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而后进行互动体验。该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的操作模式,辅以数字化教学设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解决,能增强自身的体验感。

以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平板及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以“一起去秋游”为情境主题,在户外游玩时设定一个两难问题:“同伴落水了救不救?”通过情境体验的推进,播放了呼救声的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面对两难选择。平板上清晰地展示了自己与落水者之间的距离很近,还呈现了木棍等道具,这种情况看似有机会把同伴救上来,但这会让学生的选择更加艰难。课上,确实有学生说要自己去救,教师没有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先让学生自己交流,后点击求助按键,播放采访警察的视频,让专业人士现身说法,这样更有说服力。

三、真切关注两难问题的学生立场

(一)正视内心体验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最直接的受教育方式,而二者有时也会产生冲突,教师的权威性和父母的权威性都可能面临挑战,这是学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面对父母和教师双方要求不一致时,学生会选择逃避。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把生活中真实的但不敢面对的选择放在面前,让学生有意识地分析、权衡、行动。

(二)学会换位思考

柔性伦理与刚性规则之间是有冲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两难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主、客体,而小学生只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有时过于自我,有时也会刻板行事,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两难问题讨论时,要求学生换位思考,真切感受主、客体双方的感受、立场,从而选择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能够智慧作为

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是有冲突的。知道“该怎么做”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学生还要用更精准的方法和更实际的行动来解决两难问题。不以书为上,不拘泥于知识,要能将概念转化为技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做与不做”及“怎么做”。

结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两难问题的产生原因、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正确认识两难问题的价值,主动探究两难问题的教学策略,真切关注两难问题的学生立场,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两难问题时能够正视内心体验,学会换位思考、智慧作为。

参考文献

[1] 徐卫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两难问题及破解[J].中国德育,2018(07):48-5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