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

2021-09-10 04:43李宝仙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家校德育家长

李宝仙

摘要:教育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正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在期盼高质量教育的同时,也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人,他们活跃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空间中,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育人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三者中,学校和家庭因素的可控性最强,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至关重要。本文从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家校合作的对策。

关键字:家校合力     农村小学     和谐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认识:家校合力是构建农村小学和谐德育的重要途径

1、基本概念

家校合力:是指家长在教育孩子中产生的作用力、社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力与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同一对象)中所产生的作用力三者“合三为一”所形成的作用力。

和谐德育:是指尽可能地使家长在教育孩子中所产生的作用力、社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力与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所产生的作用力,三力能同时作用在同一对象上,作用力的方向一致,效果力求最大,促使其和谐发展,构成和谐德育。

2、家校合力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局限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的。然而,我们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这种优势的相互利用、相互补正、相互促进,就是家校合力的意义所在。

二、现状:目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不和谐现象

目前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总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农村小学的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家庭教育失当,许多儿童不良行为均与之有关;学校与家长、社区的德育资源整合不力;学校自身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存在着问题等等。

1、从家长发出的不和谐音符

▲德智要求不和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不重视、无所谓,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典型重智轻德教育,在德育要求上不和谐。

▲观念不和谐: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作为家长,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孩子吃好、穿好,其他都是孩子自己或老师的事情了,教育观念陈旧,表现的是家长教育观念上的不和谐。

▲目标不和谐: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如拆迁、征地、居民点建设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家长满足于眼前暂时获得的利益,对孩子的教育认为无所谓,没有更高更明确的目标,导致了学校德育目标的不和谐。

▲能力不和谐:由于地处村镇,家长本身受教育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据调查我校家长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只有4%左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不够科学,与当前的时代要求相比,其能力明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家庭教育的要求,这就是能力上的不和谐。

2、从学校发出的不和谐音符

▲德育内容与实效性之间的不和谐:目前学校德育载体、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任务”性的明显倾向,而不是注重活动的体验、内化,导致了德育内容与实效性之间的不和谐。

▲教师观念上的不和谐: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有相当部分人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认为德育是班主任或德育处的事情,自己只要一心一意抓成绩就可以了,没有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德育教师师资能力上的不和谐:农村小学由于受规模师资等原因的限制,很多学校都没有设立德育处。而且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社会形势日趋复杂,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与当前的时代要求相比,部分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师其能力明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这就是师资能力上的不和谐。

三、途径:多形式、多渠道形成家校合力

(一)家长教育

1、舉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要有健全的组织形式,根据家庭或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形式,讲授适当的教学内容。如一年级新生家长,可以选择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开学,针对新生特点介绍家长最感兴趣的内容,学制为一年,一年后转为常规家长会。

举办家长学校,不仅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高了家教水平和家教效果,同时也借此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有关信息,加强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

家长教育不应只是讲座形式,更应切合家长的需要和兴趣,以他们亲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活动教材,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并以此评出好家长,对其进行表彰。

(二)家长访校

家长访校不但使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教育环境,熟悉孩子的老师和同学,而且为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1、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

家长们久违了学校生活,再加上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使他们对学校变得陌生了。设立开放日活动,可以消除家长对学校的陌生感,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体验久违的学校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以年级段为单位。安排家长参加升国旗仪式,进课堂听课,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教师、学校领导交流思想,填写意见建议表。

2.家长留言与“快餐式”会谈

对我们小学来说,送孩子上学,家长到校接孩子,日趋普遍。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实现家校沟通。一是在班级设立“家长留言”本,家长到校未碰到老师,或有些话不适宜面对面说,在“家校联系本”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或要求,便于教师及时掌握。二是抓住家长接送孩子之机,与家长进行简短的会谈非常有益。如果教师计划好每周与哪几位家长会谈,就可实现系统地与每位家长交流。

(三)书面沟通

学校与家长间的书面沟通,除了学生素质报告单,目前普遍使用的效果较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以下几种:

1、便条与报喜单

这两种书面交流方式特别简单。教师只需用寥寥数语,就可以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诸如精彩绘画、有趣的发言、优美的作文、好人好事等闪光点。用便条、报喜单向家长及时报告学生在校情况,是一种主动的与家长交流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家校电话联系卡、家长意见表、告家长书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达,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话、手机。这是现代家校沟通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我们分发给学生一张与名片一样的电话联系卡,内有学校、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便于家长随时跟学校、教师联系,交流情况。

家长意见表,是在组织家长到校活动时,向学校或教师提建议、意见、要求的用表,是学校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正学校工作的一种好方式。

告家长书,是学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某些工作的公开信,学校开展某项活动,如雏鹰争章活动、感恩教育活动、防治肠道传染病活动等,学校以书面的形式要求家长协同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詹万生2006年3月22日光明日报《和谐德育论》

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P14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家校德育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