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09-10 04:43胡文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评价

胡文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關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二、重视积累,丰富语言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积累习作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如:在校内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在法定节假日,引导学生在旅游、扫墓、公益宣传等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并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三、勤练笔,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外活动及学生积累为习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就像是盖楼打好了地基,但“砌楼”的方法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多练笔。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小学生作文起步的台阶。以语言典范、词句优美、创作巧妙地好文章为模本,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对学生的习作无疑是锦上添花。试看毛泽东的“丹青意造本无法”对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的改写,不正是仿写的妙处所在吗?

“而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文章,都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我经常以课文为纽带引导学生仿写。如:学习了写景的课文,就引导学生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学习了写人的课文,就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学习了童话故事,就让他们续编、改编甚至自编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敢于改写课文。在举一反三的训练中,既让学生体验到了语言文字的乐趣,又无形中提高了习作能力。

四、“授之以渔”,坚持以学定教

在教学中,我了解到在习作中多数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一个环节是否该写、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直接导致习作教学收获甚微!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教学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让学生在独立自主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习作指导,学生易接受。当然,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五、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六、引导观察,拓宽学生视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娶亲送经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不会在习作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即使作文是指导观察的最佳途径,因为过去的生活往往比较模糊,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七、给予赞美性的恰当评价

“平时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要使用统一标准,而应进行弹性的评价指导”,尤其在评分时可以不拘一格,要勇于打高分,不轻易打不及格的分数。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分项评分”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忧、缺点。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作文评价改革,实施作文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呢?

1.多用激励性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有点缺点、毛病很正常,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争当写作小明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在课上组织评选,然后举行一个“隆重”的颁奖仪式,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用“这个词语用得妙极了!”等激励性的评语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了动力,学生才会有写作的热情,才会畅所欲言,才会有创新、有活力。

2.巧用等级式评价。在进行作文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发展性等级式评价,设置a(起跑级)、b(加速级)、c(保持级)、d(冲刺级)四个等级,给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相应的等级。这样,学生可以把教师的鼓励化为学习动力,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愉悦,写作不能变成孩子身体之外的附加。更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素质,让他们自由表达,放飞心灵,以愉悦的心情用笔描绘自己的经典世界,铺展自己鲜活生动的人生!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评价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