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跨界合作寻找媒体融合发展新机遇探析

2021-09-10 07:22李勇强严一格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李勇强 严一格

摘要:2017年3月,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轨道集团联合打造、重庆地区唯一渠道媒体都市热报具体实施的社交平台——厢遇APP正式上线。近年来,厢遇APP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了服务类型的融媒体社交平台。在跨界合作改造重庆李子坝网红楼的过程中,厢遇力图让这里以文化符号的全新面目出现,从网红打卡地升级为重庆城市爱情新地标。具体做法:一是取名为“厢遇李子坝”,带来线上线下互动新体验;二是硬件上打造具有创新性的重庆城市爱情新地标,创造IP价值;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运营思维,运用媒体融合和轨道资源,让市民(用户)收获一站式浪漫爱情新体验。

关键词:厢遇APP;重庆李子坝网红楼;媒体融合;跨界合作;新地标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012-02

近年来,主流媒体纷纷开展广泛的跨界合作,涉足云计算、4K智能终端、金融以及物流等服务产业,走多功能复合型的发展道路。对此,厢遇APP增强自身平台的开放性,在升级为融媒体社交平台的同时加强服务功能,积极参与重庆李子坝网红楼的升级改造。

重庆轨道李子坝站,列车穿楼而过,在我国独此一处。既是久别重逢,又是再次相遇,让人产生对于缘分的浪漫遐想。而厢遇的目标是打造重庆最大的线上线下婚恋社交平台,让陌生人终成有缘人,“相遇”和“有缘”是两者的共通处。本文通过厢遇参与李子坝网红楼的改造升级,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实现跨界合作,如何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与合作方共赢发展。

一、厢遇发挥优势打造服务型融媒体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仅仅提供简单的信息资讯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才能聚集并留住用户。一些主流媒体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及影響力,聚合本地资源,通过提供多功能服务,聚合用户,提升用户黏性,发展综合产业链。对于新闻传媒企业而言,也应当“以产业化的实现为目的,持续革新自身的运营机制,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强化自身的发展力量”[1]。对此,厢遇APP在逐步升级为融媒体社交平台的同时,发挥两个优势,尝试跨界合作,寻找媒体融合发展新机遇。

(一)优势一:为用户解决社交刚需

据统计,95%的APP存活时长不超过5个月,而厢遇APP已经运营近四年,知名度越来越高,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为用户解决了刚需。厢遇优先解决的是社交刚需,尤其是轨道族的婚恋交友。每次迭代升级,厢遇都会把主要的资金投入到社交体验上。厢遇的原理是通过手机GPS定位来实现的,只要下载并安装了厢遇APP,它就会记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相遇过,并提供一个平台让彼此认识交流。使用时间越久,缘分的真实性就越高,越有价值。而且,每次使用时,用户都会有新的发现,找到新的缘分。可见,厢遇在架构设计上一定程度帮用户解决了社交刚需。此外,厢遇还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来实现用户互动,留住用户。目前,厢遇每周举办一次主题相亲会,少则30-50人,多则100-200人。另外,还有线上相亲和线上红娘,尤其是线上相亲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为一大亮点。2020年,厢遇累计举办的大小活动共计100多场,这在重庆地区是较为少见的。

(二)优势二:深耕轨道,升级为融媒体平台

新闻传媒企业要想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应当致力于深度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找好挖掘方向和发展理念[2]。厢遇APP这款融媒体产品,主要用户是轨道族,未来的规划是实现“深耕轨道,融媒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厢遇的最大优势是拥有重庆轨道资源。比如,轨道视频,在轨道沿线的车厢、站台拥有1.3万张屏幕;轨道语音,在轨道500个站点可以实现语音播报。此外,还拥有轨道的很多其他资源,未来将升级为厢遇融媒体社交平台。具体来说,是以厢遇为龙头,都市热报和轨道短视频为重点,集合轨客网、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一起构成轨道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个平台涵盖报、网、端、新媒体、视频、语音,加上网状布局的线下服务中心等,如此多载体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二、重庆李子坝网红楼的重要文旅改造价值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于2004年3月建成。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不仅铸就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列车穿楼景观,更使其成为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典型样本。继洪崖洞、民国街、磁器口等都市旅游景点走红后,凭借单轨穿楼的独特景观,借助抖音、火山等移动媒介的扩散,李子坝单轨楼已成为自带大IP的重庆当下最具人气的都市旅游“打卡”站点之一。

2020年1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强强联合,委托两大集团的合资子公司重庆轨道传媒公司(都市热报)整合两大集团优势资源,对李子坝网红楼1—6层10000平米以“文旅文创+轨道元素”为核心进行整体打造。厢遇,是都市热报融媒体发展的核心品牌,也是重庆市优秀数字出版项目,因此,该项目将充分发挥厢遇全媒体平台宣传优势,提升李子坝列车穿楼而过的文创价值,让其从网红打卡地升级为重庆城市爱情新地标,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业。同时,拉动就业500—1000人,成为渝中母城文旅产业的响亮名片,“两江四岸”风貌建设的璀璨明珠。目前,“厢遇李子坝”项目已经得到了重庆市渝中区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十年产值(不含合营业态的产值)预计约2.82亿元,利润约8000万元,利税约2000万元。

三、“厢遇李子坝”项目升级改造的具体实施

通过2020年初的调研,厢遇掌握了李子坝轨道站点的人流及个性化旅游特性,结合重庆市“两江四岸”建筑外立面整体改造的政策背景,在渝中区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李子坝站进行了全新的业态布局。

(一)取名为“厢遇李子坝”

李子坝网红楼有了新名字——“厢遇李子坝”,“厢遇”两个字精准概括了重庆李子坝列车穿楼而过的意义。“厢”,是指车厢,列车;“遇”,是指穿楼,也指浪漫邂逅。这是一个浪漫之地,也是万千游客打卡膜拜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列车穿楼而过,有缘终会‘厢遇’”。具体到李子坝网红楼,每一个商铺,都是一节有文化特色的车厢,让消费者“遇”到最好的体验。在这里,消费的是文化,是具有长期生命力的IP价值。

(二)定位为“重庆城市爱情新地标”

这一措施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轨道李子坝网红楼内外的升级改造;二是创意主题活动天天有;三是整合婚恋上下游产业。

具体来说,第一,重新包装列车穿楼,让网红打卡地升级。改造内容主要有:2-5层打造全玻璃观景台,让每层楼观看列车穿楼的感觉都不一样;设计玻璃栈道,连接轨道楼和区域文化景点,形成新景观;每层楼都设计浪漫元素,增加打卡地、留言墙。其目的是实现不同角度(远、中、近)和立体式看穿楼;融入鹅岭二厂、三层马路、李子坝抗战遗址组成的“山城慢生活”文旅区;完善配套,升级为3A景区;最大限度延长游客驻留时间,让好的文化体验带动消费。

第二,每日开展创意主题活动。这是区别其他文创楼和商业楼的最大特色,宣传上不愁亮点和趣点,是整栋楼的核心发动机。活动分几大类——主题类:汉服主题、动漫主题、桌游主题……节庆类:情人节、5.20、妇女节……专场类:政企、医教……定制类:大龄、离异、单亲……

第三,打造重庆首个“厢爱”产业园。包含婚介、婚庆、婚纱、摄影、旅游,把婚恋上下游产品整合在一起,会加深文创楼“爱”的主题,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这些行业都自带引流属性,适合线上邀约新的顾客。

(三)实现“一站式浪漫消费新体验”

“厢遇李子坝”项目1-6楼层以厢遇的“厢”字布局,分别是:1F厢聚、2F厢食、3F厢娱、4F厢爱、5F厢遇、6F厢识,具体为——

1.一楼:厢聚。设置轨道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互动体验、火锅文化体验区、山城邮局。设计开发轨道主题明信片、邮票、信封、手绘地图等主题商品,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提升游客浏览兴致。

2.二楼:厢食(特色小吃美食城,已开业)。以年轻人喜欢的美食为主,包括奶茶、酸辣粉、重庆小面、钵钵鸡、网红化石饼、炒饭、羊肉粉、烧烤炸串、冰激凌、糕点、旋转小火锅等特色小吃,游客在厢食可以买到各色重庆土特产,还可以一边欣赏江景,一边享受美食。

3.三楼:厢娱(5G、电竞、游戏体验区,轨道主题风民宿)。引进声光视听兼具的游戏体验;设置轨道特色民宿或轨道主题酒店。一面背靠单轨穿楼的独特环境,一面背靠嘉陵江沿江江景,结合轨道主题特色装修以及房卡免费乘坐轻轨等主题设计,提升民宿或酒店的独特性和游客入住体验感。

4.四楼:厢爱(文创展示区)。设置山城茶馆、山城小酒馆,设计列车式包厢,为游客和本地市民提供游览小歇、感受山城文化,购买永川秀芽等重庆特色产品的场所。

5.五楼:厢遇(厢遇线下服务中心、品牌发布厅)。厢遇是整个项目的“发动机”,将持续开展各类活动。不仅针对脱单,还解决情感困惑,同时还会设置直播中心,使其成为对外宣传通道,带动整个商业流量。

6.六楼:厢识(特色图书馆)。在厢识,不仅可以汲取新鲜的知识,还能与各文化艺术行业的大咖偶遇和交流。可以说,这里是文艺范儿最好的社交平臺。

以上项目有的已经完工并营业,有的正在建设中,预计整体改造完成时间大约在2021年3 ~ 5月。未来,“厢遇李子坝”将成为最具重庆特色的轨道文创体验点和都市休闲游览地、重庆核心景点中的特色文创产业园,重庆重要的对外文化展示窗口。

四、结语

目前,重庆李子坝网红楼已成为自带大IP的重庆最具人气的都市旅游“打卡”站点之一。未来,厢遇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强化“厢遇李子坝”项目,并将其融入重庆都市旅游产业链,助推重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重庆经济拉动消费作出巨大贡献。同时,厢遇在跨界合作参与改造过程中,也将进一步完成融媒体升级,成为富含价值的融媒体社交平台。

参考文献:

[1] 吴杨.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新出路[J].新媒体研究,2018,4(21):97-98.

[2] 毛黎强.试论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J].传播力研究,2018,2(24):37.

作者简介:李勇强(1968—),男,重庆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严一格(1974—),男,重庆人,本科,高级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