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的备考策略

2021-09-10 07:22江岱莉
高考·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命题高三考试

江岱莉

摘 要:高考模式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备考理论学习,研究高考试题,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精准备考,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教学工作为切入点,阐述历史复习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备考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文理分科考试转变为“3+3”新高考模式,一线历史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复习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为了使复习效率达到最大化,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教学工作为切入点,阐述历史复习的备考策略。

一、加强备考理论学习

(一)研究国家政策晓导向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起,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说明不再修订,2020年高考命题将依据“新高考新考法,老高考老考法”的原则,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取而代之的,考试命题的依据主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和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1月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进入了“后考纲时代”,今后的高考命题进入了“深水区”。

基于上述两大背景,探讨“后考纲时代”的2021年高考命题趋势,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科学备考、精准备考,显得紧迫而适切。

高考命题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倡导的“一核四层四翼”,在“四层”方面,着重凸显“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秀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肓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在备考中,我们紧紧围绕这个“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要求,贯彻在整个备考当中。2020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加强教考衔接和彰显教育考试公平,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二)研究高考试题定方向。

高考是“引导教学的一面旗”,这些年来,高考也的确扮演着课程改革指挥棒和风向标的角色。新课标正式颁布之后,这一功能更进一步凸显。如2020年的历史全国卷的官方评价:2020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加强教考衔接和彰显教育考试公平,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1.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2.深化改革,聚焦关键能力考查途径。3.稳定预期,彰显特殊时期人文关怀。[1]

我们发现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落脚点:第一,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意识,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研究,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国家与民族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第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领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这些高考试题的落脚点就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方向,从真题入手,对每种题型、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目的进行层层剖析,将真题研究透彻,通过较短的时间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来达到目的。

二、把五大核心素养作为突破口,“精准施策”

(一)对标核心素养,建构高三复习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历史课程的目标。高三历史复习课在结构设计、内容选择、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始终以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任务,这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的基本理念,也是高考的新要求。 身为一名高三的历史教师,在开展复习课的过程中,应以核心素养为立足点,促使学生各项能力、素质的提升,将教育效用发挥到最大。如多角度的时空定位体现复习课关注长时段、大时代、大空间的特点。从史料实证到历史解释培养学生史学研究的关键能力,立足唯物史观,升华家国情怀。[2]

(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的具体做法

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三个重视:从认知上,重视基本知识积累,目的是产生历史的角度和历史视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从思维能力上,重视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目的是学生有正确的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和对历史现象进行有效解释;从创新、应用看,重视中外关联与古今联系,正所谓“一切历史都当代史”,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此外,课堂上应关注三个方法:一是关注情境教学,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同样也需要创设情境,设置“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和新问题。”新高考十分凸显“问题意识”,把“发现问题”更为全面地渗透到试题中。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平等教学互动并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甚至让学生上一堂课、让学生命一次题、让学生阅一次考试试卷)。三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与学习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三、理性应对,科学备考

(一)开展高效地线上教学模式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在接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任务后,我们积极开展线上教研,做到心中有方向,手中有任务。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针对高三下学期历史学习阶段特点,制定了二轮的教学计划表,以及商讨历史二轮复习的备考要求。网课期间坚持做到课上课下双向巩固,落实线上学习效果,课前发布针对性的预习作业,直播课通过希沃课堂完成高考真题的选择题,掌握学生回答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评。课后布置针对性的校本练习。这一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成绩稳定上升。

我们对两个月的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后疫情时代,教学手段应该多一些变化,课堂上让学生明确高考命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课后也可充分利用腾讯会议、希沃白板以及班级小管家等网络教学的强大功能,加强微课的作用,让学生做到在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以便于更好的解决教学上的重难点。

(二)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

综合分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不牢,史实不清,知识散乱不成体系;二是答题不规范,思维混乱,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复习过程中应回归课本,强化基础,习题的选择应注意针对性层次性,讲评课不是简单的对答案必须重点突出,要找出历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开放式论述题,教师要强化学科综合素养,注重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设问,多采用比较或反问的形式,在质疑、追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养成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针对复习中知识缺陷,通过专项强化练习,帮助学学生消化、巩固应试技巧和策略,以提高历史成绩。

注释

[1]教育部考试中心. 知史爱国读史明智——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J]. 中国考试 ,2020(8):52-55

[2]张静 .对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高三历史复习——以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发展和高潮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7) :50-51

参考文献

[1]张春季.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备考策略探析 ——基于高考试卷及学情分析[J].辽宁教育,2020(03):86

[2]肖艳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备考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8(10):65-66

[3]骆钟沂.培养核心素养,创设高三历史有效复习课堂[J].高考,2020(11):65

[4]林从文.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0(25):143-144

[5]卓子月.浅议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及其策略[J],国际公关,2020(08)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Z2019GH003

猜你喜欢
命题高三考试
高三·共鸣篇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你考试焦虑吗?
我把高三写成诗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准备考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