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留给学生

2021-09-10 07:22彭丽珊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摘 要】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要说好必须得先思考。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层次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数学新课标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工程之一。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口“说话”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计算并不是数学课堂的全部内容,老师说、学生听也不是数学课堂的固定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是在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语言,承载着逻辑思维。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尚小,比起逻辑思维来说,他们的形象思维更胜一筹。因此,需要老师将发展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当做一项任务,让学生能在“做数学”的同时愉快地“说数学”,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学习数学内在的乐趣。

一、放松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表达”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表达大部分是建立在一年级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的,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认识基础;也有些学生可能存在紧张、厌恶、胆怯等情绪,这些情绪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首先要放松课堂的气氛,放下教师严肃的一面,将自己置身于小学生的好朋友的位置,慢慢引导学生融入环境。

思维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并伴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而逐步发展。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从实践中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果只强调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仅会不深不透,而且不能灵活运用。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意学生做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还注意对他们的结果做出解释。例如在教8+3时,笔者让学生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提问:怎样很快计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运用“凑十法”,8根小棒加2根小棒凑成十根,3根分成2和1,8加2等于10,10加剩下的1根得11根,继续练习8+4,8+5……练习完后,提问:大家能否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此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各自的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说了出来。教学中,如此长期进行说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做题方法,还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耐心听学生讲,让学生善于“表达”

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并不是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善于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点。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若在众人面前发言,对于难度稍大的问题,他们可能回答起来更加难以表达清晰、完整、精准,这是老师应当提前了解的。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有耐心,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不要担心耽误课堂时间和授课进度,要等学生讲完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拥有考虑和揣摩语言的时间。当学生结束发言后,老师进行总结,之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回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反思自己、理解老师,修改思路和表达语言,鼓起勇气再进行作答这样良性循环的好的学习习惯。

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種有根有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叙述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了20个,还剩多少个?”时,笔者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并回答如下问题:

①能不能一步计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

②要求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该怎样计算?

学生很快地说出:①不能一步计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必须先算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要求卖了20个,还剩多少个,用6+18=24(个),再用24减20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即24-20=4(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口述综合算式:6+8-20=4(个)。

总而言之,应用题的教学,要求学生说解法思路,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课堂也是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

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讲授和学习活动所组成的,老师和学生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数学课本抽象、枯燥的语言,如果能被老师转换为生活语言,会更加引起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激发学生“说”的想法,因为他知道自己会说、能说。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课本上的插图及演示都很感兴趣。笔者运用电教手段,采用实物演示,创设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大自然,走进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语言表达演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方法及结果,培养学生把认识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做让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数学教科书有一幅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图意。树上原来有9只鸟,又飞来2只,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9+2=11(只)。水里有12条鱼,游走了4条,还剩几条?算式是12-4=8(条)。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四、数学课也是语文课,让学生精于“表达”

老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让他们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数学语言的表达,承载着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果学生的思维是清晰的,那么他们的表达应该不会差。如果思维不清晰,那么他们表达出来的内容会模糊和不完整。相应地,如果学生表达得很完整,那么说明他们的思维是清晰的。如果学生表达得模糊或不完整,那么说明他们一方面表达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不清晰。所以,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循循善诱,推进一年级学生运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对数学思维和知识进行表述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和数学思维的提升。

练习题具有趣味性、思维性,通过练习学生也可以加强认识能力,开阔思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练习:8+( )=13、8+( )>13、8+( )<13时,笔者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答案,而且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不仅能在8+( )=13时,在( )里填5,而且能说出因为13-8=5,所以8+5=13。这样再做8+( )>13 和8+( )<13时,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毫不费力填出正确的结果;并能说在( )里填大于5的数,和在( )里填小于5的数的道理,且大于5和小于5的数有多个,答案不唯一。同样,在做别的类型题时,教师根据题型采用不同的做题方法,例如互相讨论、游戏等,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算的理由。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说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将“日常用语”转化为“数学语言”,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注重引导学生说,使思维过程更加精确、深刻,从而强化其认识过程,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任务,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历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这不仅要求老师重视此任务,更要求落实在每一次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善于、乐于、精于“说话”,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最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浅谈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5(25):96-97.

[2]王英.浅议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136-136.

[3]李连兄.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浅见[J].青海教育,2016.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彭丽珊

猜你喜欢
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