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模式的高校少数民族思政育人体系建设

2021-09-10 07:22王利飞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工作室少数民族

王利飞

摘要:利用“工作室”模式开展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少数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工作室”模式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推广,但也显现出一定的问题。文章以天津城建大学经管学院“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工作室为例,探讨“工作室”模式的高校少数民族思政育人体系建设。

关键词:工作室;高校;少数民族;思政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如何利用“工作室”模式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天津城建大学经管学院以辅导员论坛、学生工作例会、社会实践等为活动契机,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依托“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工作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一、“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工作室

(一)工作室概况

天津城建大学经管学院是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较为集中的学院,“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依托新疆内派教师团队、校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菁婧”学帮团、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共同开展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旨在积极探索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规律,创新优秀少数民族思政工作案例与研究成果,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不断在学生政治引领、学业帮扶、生活服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打造少数民族思政教育新格局,其模式以及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可复制性,对于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工作室围绕“1个不能少,1个不能掉队”的思政教育理念,创新“工作室1+N”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政育人新模式,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室下设“石榴花开同心社”、“石榴花开学堂”、“石榴花开悦读会”、“花开四季文艺团”四个部门,分别对应“政治引领、学业帮扶、生活服务、教育管理”四项育人功能,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形成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三全”育人合力模式。

工作室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其中《石榴花开》、《爱我中华美》、《大美中国我来说》等系列宣传推送,获得广大学生普遍认可。工作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刚需”,将教育元素集成、整合,打造开放共享平台,因生施策,因时施策,注重学生的全面覆盖性和重点关注个体的特殊性,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

(二)工作室建设与发展特点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力度,精准施策作为。工作室始终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强化新生入学教育,有效引导新生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樹立正确的方向;同时,组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链条,畅通家校交流渠道,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一生一册”成长档案,精准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制定快乐活动时间轴,通过集中学习、讲座、报告、实践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思想引领。同时,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工作室注重把握具体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定期开展与少数民族学生“面对面”座谈会、“一对一”谈心活动,旨在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互联。

第二,提高学业帮扶温度,助力成长成才。工作室为少数民族学生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学业帮扶中,实施“纵横网格”式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扶成长机制:深化有针对性的“纵向学业帮扶”,搭建“学业预警、年级专业分类、班级学风建设”三类平台,开展有目标性的横向学业帮扶。工作室定期开展“‘石榴籽·十六子’榜样在身边”、“优秀你我他”等活动,树立典型,努力发挥思政教育的“标杆效应”,从而达到塑造、教育更多学生的目的。

第三,提升生活服务效度,营造“家”的温暖。工作室充分动员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工作室的建设,变学生被动管理为学生主动参与,并增设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互通,开展“石榴籽”寝室风采大赛、心理剧展演、宿舍交友结亲等活动;摸排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分类指导教育档案(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开展网络主题宣传、教育,筑牢网络安全“堤坝”。

第四,挖掘以文化人深度,厚植爱国情怀。工作室不断凝练思政育人要点,依托重要节、庆日,创新探索活动形式,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将教书育人与思政育人融合推动,并以暑期社会实践、“新时代·一带一路”主题实践行、非遗文化走访、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为契机,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二、“工作室”模式的高校少数民族思政育人体系建设路径

(一)构建智库融合型少数民族思政工作室

进一步完善工作室工作体系,以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为主体,融合文化、心理、网络、实践的育人因素,逐步向智库融合建设方向发展。工作室不仅要立足学校,而且要与校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社会组织进行交流,赋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更深刻的人生内涵、社会内涵,按照智库融合的建设原则和发展模式,提高工作室思政教育活动的线上、线下联动性,逐步把工作室建设成立足学校、辐射社会且具有人才培养、实践服务功能的智库融合型少数民族思政工作室。

(二)加强少数民族思政理论研究

构建思政育人新阵地,着力建设“线上+线下”育人平台,打造思政新格局,要在已有实践经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少数民族思政的相关内涵、理论以及实现过程,以工作室为依托,对高校少数民族思政工作创新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少数民族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通过文献、比较、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少数民族思政工作开展现状研究,探讨其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不同的视野和层面去探讨解决办法,指导工作室开展更多高质量、具有影响力的实践活动,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构建长效的少数民族思政教育机制。

(三)打造深入人心的育人品牌

坚持打造深入人心的育人品牌,进一步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思政育人亲和力,进一步将由老师“主动问”转变为学生“主动说”,畅通师生互动交流渠道,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精准性。有效探索、实施思政教育新方法、新路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途径开展活动,以思想引导、文化浸润、价值传递等方法,将学生教育培养与学术科研并举,以主流价值观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文化氛围,强化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思想引领。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市 300384)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工作室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