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分析

2021-09-10 07:22邱雨皓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互联网+

邱雨皓

摘要:科技快速发展,为职业院校新教改工作实施注入新的活力。为帮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教师应重视对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有效应用。为此,笔者着眼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展开对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

1、“互联网+”时代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意义

在教育信息化视域下,为了提升职业院校育人质量,应重视开展信息化教学,促进对智能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学习,让他们展开虚拟仿真实践。从而,引入创新技术、前沿理论,使其与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有机融合。在提升教学效率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水平,使其具有学习动能,适应信息化教学。促进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应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探索,然他们在课后自主选择学习素材,补充学习短板。

2、“互联网+”时代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策略

2.1优化教学设计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为了促进电子技术教学的与时俱进,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使他们的操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教师应重视信息化教学问题。并且,还应树立“生本”观念,突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1]。从而,进行难重疑点知识讲授,降低专业学习难度、触发中职生多感官体验,实现生动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学生明确目标,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为此,应进行对智能教学平台的优化设计:学习工作页应符合中职生学习特点,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其中,包含资料查询页、计划决策页、数据记录、实验故障及排除方法的积累以及自我评价表等。同时,学习工作页将学习项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工作页独立进行任务的实施。并且,学生还可以利用学习工作页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评。

考虑到学生之间专业能力差异性,在安排教学活动的时候,采用“从易至难”的递进式任务,实现分层设计,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拓展,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力以及规范操作的导向训练,在今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多元学习探索、完成实践任务。

2.2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化教学,应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充分利用智能平台。为体现“教学做融合”理念[2],老师可将学习工作页、教学PPT、微课等资源上传到智能平台,供学生预习、训练与复习使用。学生在独立进行网络学习中,将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信息素养,进行知识积累。

以《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为例,为满足新课标要求、与全国技能大赛对接,授课中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LabVIEW可视化图形编程软件,引入NI ELVIS II教学虚拟仪器套件。NI ELVIS II是一款包含12款最常用的仪器组合,数据采集卡集成在ELVIS机箱内部。只要在ELVIS仪器上插入一块原型实验面包板,就可以根据仿真软件的仿真情况对电路进行设计、调试。通过这样的软硬件结合,巧妙地将信息化融合到实验中来,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实验过程、加深知识学习印象。也有的学生对NI ELVIS II教学虚拟仪器套件很好奇,在前期专业课程知识积累基础上,他们对电子元器件并不陌生,因此他们充满自信,都想一显身手。

例如:在学完“二极管”基础理论知识后,结合学生前期的专业学习内容,促进教学拓展。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对报警电路进行初步了解,并在智能平台上提交课前思考作业;课上,根据智能平台中学生的预习反馈,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有了学习工作页的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要求完成当前的任务。操作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重复观看微课等资源进行再学习,强化安全、规范操作的意识;课后,学生可登陆智能平台进行复习巩固,实现查漏补缺。为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创新意识,课后可布置1-2个开放性拓展学习任务,使其运用智能平台,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提报给老师。

通过信息化技术助力,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其自主学习,让他们独立完成报警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在学习过程中,即便出现学习问题,学生也不会显得手足无措,而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密切同伴交流,寻求最佳问题解答思路。从而,使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方式。这样既有助于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深入融合,更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水平。

2.3促进综合评价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評估信息化教学效果,提升电子技术教学效率,成果检验显得尤为关键。并且,应摒弃“唯分数论”,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

学生实践中,可以随时登录信息化平台,记录任务的完成进度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统计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工作的进度以及学生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掌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点评。笔者在信息化教学中还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享互动,增加学生互评过程,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对电路进行改进与设计。

在小组展示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本次任务的质疑,有效利用“微讲师多媒体教学盒”的实验录播功能,在白板上进行投影展示。首先,选择实现基本功能的一组,在LabVIEW前面板演示。接着,再请完成拓展功能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通过“微讲师”投影实验操作以及成果展示,学生在聆听别人的想法与设计思路中,自我表现欲也得到了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此外,还应引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动,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通过师生评价、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继而经在线多边互动,形成对新问题、多解问题的“方案性资源”[3]。汇集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促进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

3、结语

总之,为了提升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效率,使学生具有职业素养与信息素养,教师应革新教育理念。只有促进多元教学、灵活授课,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其适应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英.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6).

[2]张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11).

[3]吕智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轨迹、热点及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9(1):23.

(重庆市工业学校 400015)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互联网+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