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上阵,方能行稳致远

2021-09-10 18:43本刊编辑部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升学率教育部门层面

本刊编辑部

我国的教育减负由来已久。2000年1月,教育部即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强调要切实为基层减负,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接着,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为教育减负的动员令,而地方政府相应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则真正吹响了落实的号角。

本刊开展2020年“为教育减负”主题征文活动以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稿件不计其数,囿于版面限制,编辑只能精选出34篇刊发在各期杂志上。

对来稿进行内容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反映教育负担的现状,二是剖析为教育减负的成因,三是给出教育减负的方法。

教育减负话题为何如此引人关注?从宏观层面,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微观层面,它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教育本该是单纯的、纯粹的,只是社会的急功近利、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攀比之风导致教育变了味。诚如王永根老师所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对于为什么需要减负,已刊发的文章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如黄鸿彬老师在《以人为本,减负才有可能》中说,教育减负之所以难,在于整个社会,包括家庭对教育的期待与焦虑,学校急功近利的“名校效应”,这些都给减负设下重重障碍。尤其是不少教育部门担心会因“减负”而“减质(学生分数、升学率)”,影响学校的声誉。于是学校乐于以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教师也就相应地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练特练。

给教育减负,实际上就是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去,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让学生在没有过重生理、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唯有教育减负,素质教育方能落地,学生全面成长方有可能。

那么具体如何减负?已刊发的文章中既有从政府、教育部门的管理层面来谈,也有从学校、教师的层面思考,归結起来就是政府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个主体都参与进来。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为教育卸下身上的“包袱”,轻装前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教育是慢的艺术,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值得高兴的是,随着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如今教育减负已经有了可喜的成果。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教育减负依然任重而道远。期待未来的某个日子,我们都能深切享受到教育减负带来的累累硕果。

本次征文虽已结束,但本刊还会继续关注这一话题。希望不远的将来,教育能够真正轻装上阵。如此,才是师生之幸,国家之幸!

猜你喜欢
升学率教育部门层面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