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护理中产褥感染的处理办法研究

2021-09-10 19:13张可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处理办法妇产科

张可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妇产护理中产褥感染的处理办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产褥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产褥感染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感染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支持疗法、药物护理、手术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相较于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降低产褥感染的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妇产科;妇产护理;产褥感染;处理办法

引言

产妇在产后机体发生变化,分娩时宫颈及阴道遭受损伤,易引发产褥期感染。而高龄产妇生理条件较特殊,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更高,如产后大出血等。目前,常使用抗菌药物对产褥期感染进行预防,但易使感染菌群发生变化。为探寻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本研究进一步对高龄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产褥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28±3.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2)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28±3.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4)周。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妇产科产褥感染诊断标准;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不存在精神类疾病,具备完整的沟通和认知能力,且临床就诊材料齐全,排除患有继发性感染史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定时测量体温,每日4次,当产妇连续两次测量温度≥38℃时,立即报告给值班医师进行处理。注意观察产妇腹痛、恶露等症状以及恢复进度,出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妊娠期预防。产前检查与产褥感染呈负相关,而产褥感染多合并妊娠合并症。因此,临床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对其原发病积极治疗,加强产后专科护理,及时纠正易感因素。在产妇入院后,安排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及其家属普及分娩前后常见问题以及注意事项等,使产妇了解产褥期感染诱发因素、应对措施等。了解其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积极主动与产妇沟通,对于其心中恐慌或困惑耐心解答,鼓励产妇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基础检查工作或分娩准备工作。②分娩期预防。胎盘早剥、无菌执行不严格、产程时间延长等因均可导致病原体入侵,引起产妇感染,产道损伤、产道异物、产前产后出血等均属于产褥感染的诱因。分娩期宫内仪器操作不当或使用过于频繁,为病原体进入宮腔感染提供了机会。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在50%~60%,避免产妇在术中出现严重散热情况。鼓励产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工作,保证其明白预防性护理的定义与意义,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③褥期预防。产妇床铺不干净卫生、更换不及时或会阴擦洗不到位等,均是导致产褥感染的诱因。护理人员应注意术后伤口的清洁与消毒,结合产妇产程时间、切口裂伤情况适当予以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定时协助产妇完成会阴部护理,如可使用碘伏擦洗会阴部,叮嘱产妇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衣物,日常多饮水,保持半卧位,有利于伤口处引流液的引流,尽早排除恶露。在产后第2天建议产妇尝试在室内随意走动,产后指导产妇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叮嘱产妇健康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产妇产后体内酸碱平衡,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定期打扫病房,及时清理病房内垃圾,杀菌消毒,每日通风2次,每次约30min,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相关的败血症占全球妇女死亡原因的11%,虽然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相关的感染在发达地区有所下降,但仍是仅次于产后出血及妊娠高血压造成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妊娠糖尿病、产钳助产、宫口开全后剖宫产的分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故认为产钳助产、妊娠糖尿病、阴道试产失败宫口开全后中转剖宫产是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人数越来越多。产褥感染是产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甚至肾功能障碍,危及产妇生命。多数情况下,使用常用抗生素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病情,但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分析高龄产妇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女性阴道内生态环境复杂,存在多种病原体,在分娩时产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易发感染。产妇分娩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阴道清洁能力下降,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引起感染。抗生素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混合感染增加,增加产褥期感染治疗难度。本研究中,高龄产妇产褥期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溶血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严俊等研究产褥感染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可能是由于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及不同环境,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病原菌分布不同。相关研究显示,阴道加德纳氏菌也是产褥感染病原菌之一。阴道加德纳氏菌与细菌性阴道炎致病及并发症具有密切联系,阴道加德纳菌黏附于阴道表面上皮细胞,继而形成生物膜,增加感染程度,提示产褥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可能有关联。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庆大霉素表现强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敏感,无耐药性,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溶血性链球菌对头孢吡肟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及替考拉宁敏感。说明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张林.妇产护理中产褥感染的处理办法[J].母婴世界,2019(19):158.

[2]邓明静.妇产护理中产褥感染的处理办法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30-31.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猜你喜欢
处理办法妇产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观察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变电站直流母线接地故障的判断及处理
浅析新一代CB型天气雷达故障诊断及处理办法
包头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独特的处理方法
浅谈汽轮机密封油系统异常分析及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