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法的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9-10 07:22李红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熵权法高质量发展

摘 要: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枢纽,因此推动中原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中原城市群的12个城市,以反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2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收集2015—2019年的数据,利用熵权法,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4.28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路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根据国务院2016年12月28日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括5省30座地级市。本文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三门峡市、漯河市、濮阳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河北省邢台市,山东省菏泽市,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这12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是促进区域经济协同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深入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应中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将各中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和对比,从中找出各城市存在的发展潜能及短板,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2 中原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的选取

本文从五大方面选取最能反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2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并着重选取体现发展过程、结果及潜力的指标,保证评价体系尽可能准确和科学。社会服务从人民物质文化娱乐生活水平及社会惠民安定程度的相关指标反映;产业水平的指标要体现产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水平,因此选取第三产业、新经济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等指标;科教创新水平用万元GDP能耗、科技经费投入、人才集聚水平及专利授权量体现;经济发展要选取反映经济发展效率和开放包容程度的指标;生态建设以城市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物处理能力及城市绿化能力指标反映。指标体系构成见表1。

2.2 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12个城市的各项指标在2015—2019年连续五年的年度数据,指標数据来自各城市及所在省的统计年鉴,或通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2.3 熵权法基本原理和城市绩效值计算过程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利用指标的差异程度来度量已知数据中包含的有效信息和指标权重。在确定熵权时,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其熵值越小,表明其信息的有效价值越大,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对目标的影响也就越大;相反,若指标的熵值越大,则其熵权越小,表明该指标越不重要;若某列元素数值都相同,则熵最大值为1,熵权为0,表明在某指标上各评价对象的数值相同时,该指标未包含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利用Matlab R2013b软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每一行数据为一个样本,每一列为一个指标,构成数字矩阵,导入软件中。

2.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量纲影响以及指标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小的影响,需要对初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

式中, uij表示第i个样本量的第j个指标数据。指标标准化处理后,该值最小为零,最大为1,Xij为其初始值,min(Xij)为第j列即第j个指标数据的最小值,max(Xij)为第j列最大值。

2.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必须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1)计算各指标的熵值

设Yij为第i个样本第j个指标数据Xij的比重, ej为第j项指标信息熵的值,则

由此得到

(2)计算各指标的熵权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dj系数和权重wj:

由此得到指标层权重值。

为求准则层权重的数值,需要将各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出的比重矩阵并列组合成新矩阵P,先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将同一因素下的指标权重相加,即可得到这一因素的综合权重。

2.3.3 中原城市高质量发展绩效值的确定

设ui为第i个样本的综合评价值即绩效值,则ui越接近1,表示城市建设绩效水平越高。

3 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面板数据,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分别计算和分析各城市五个方面的绩效值和总绩效值,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不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及改革方向。

3.1 基于纵向数据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绩效值分析

基于纵向数据,即指标数据在时间序列上计算绩效值。通过测算纵向数据绩效值,可把握各城市不同指标近五年来的发展跨度。

3.1.1 绩效值差异度

以郑州市五年的指标数据为基准计算各指标层的权重,各个城市按照由郑州市指标数据计算出的权重,来计算各自的绩效值,计算每个城市五大功能2019年相对2015年绩效值差异度数据。

3.1.2 实证结果分析

由分析得出,12个中原城市的五大特征在五年间都为正向发展,即2019年与2015年绩效值之差均为正值,但发展跨度有显著不同。濮阳和运城近五年在社会服务上有非常大的发展,其绩效值差异度达到0.6572和0.5711,其次是三门峡、南阳和长治,郑州和洛阳各自差异度相对较低,郑州及洛阳由于发展较快,社会服务在早些年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产业水平在12个城市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说明中原城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而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上起到了积极引领推进作用。郑州和菏泽近几年在科教创新上应有相对以往突破性发展,表现在其绩效值差异度较高,分别为0.6932和0.6336。同时,郑州、洛阳与邢台的经济发展较快。各中心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都非常注重生态建设,建设水平提升均较高,尤其是亳州、郑州、淮北和邢台。比较中原城市总绩效值差异度,郑州在2015—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跨度相对最大,高质量发展高效率推进,洛阳和长治的发展跨度也比较大,三门峡和亳州在这五年的差异值较小。

3.2 基于横向数据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绩效值分析

基于横向数据,即基于一个年份的指标数据计算绩效值。

3.2.1 2019年绩效值及排序

2019年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该权重,计算绩效值,并对12个城市五个发展方面的绩效值和总绩效值进行排序,比较不同城市各方面发展水平差异。

3.2.2 实证结果分析

郑州、洛阳和淮北在2019年各发展方面绩效值排列均比较靠前,总绩效值占据前三,说明这三个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最高,且发展较为均衡,其他各个市均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郑州市在其他四个方面均表现良好,在生态建设上表现一般,因此在之后的高质量发展中可在生态建设上出力;亳州市在生态建设方面排名第一,而在经济发展和产业水平方面仅仅处于后面的位次;南阳市可在科教创新方面有所改善,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引进人才;三门峡市、漯河市须在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方面出力;邢台市在之后的高质量发展中应在社会服务和产业水平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运用熵权法,在总结归纳中原城市功能特征的基础上,从五大方面選取指标,利用熵权法构建中原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从纵向数据实证分析,12个中原城市五年间在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均有提高,但针对不同发展方面,各城市在提升水平上有明显差距。濮阳和运城近五年在社会服务上发展较快,郑州和菏泽在科教创新上应有相对于以往的突破性发展,郑州、邢台与洛阳的经济发展功能增强较快,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发展较快的有亳州、长治和淮北,河南省的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发展较慢。

从横向数据实证分析来看,除区域发展水平位列前三的郑州、淮北和洛阳外,其他12个中原城市均有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但高质量发展水平总绩效值差距不大,结合各城市的基础实力、区位优势及政策措施,各城市均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4.2 建议

促进中原城市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促进高质量发展上来。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时刻注重政府参与城市建设的特殊地位,及时进行改革创新和思考。

(1)调整城市发展结构。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效率及动力变革。各大城市要立足产业转型,推动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及信息产业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服务业发展,注重城市绿色转型升级,及时淘汰落后产业,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的引领和溢出效应,提升城市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2)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全面均衡发展,不能出现发展短板,以免对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和政府在为中心城市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突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要注意区域城市间的协调,避免区域内部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3)统筹各区域发展均衡性。各城市在合作竞争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弥补区位发展不足,推进国家各大城市群形成的各个经济带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吴旭晓,田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绩效动态评价与障碍因素诊断[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3):26-32.

叶梓,刘凌波.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力评价[J].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7:1-14.

高艳艳.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郑州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16:10-13.

刁星,程文.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J].规划师,2015(08):111-115.

刘丽波,曾毅漫,孙岩,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统计,2018(12):62-64.

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05-113.

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19,36(01):4-14.

鲁继通.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0):4-7.

施洁.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深圳社会科学,2019(01):70-78+159.

钟彦琰.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A].中国统计教育学会.2018年(第六届)全国统计建模大赛论文集[C].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2018:2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李红

猜你喜欢
熵权法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及对策
大学周边健身房满意度调查报告
基于熵权法的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及其应用
基于熵权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