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

2021-09-10 07:22刘春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主动提问能力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刘春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的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已然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数字运算能力的培养,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完成对自身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试图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时,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提问,能够有效保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提问能力;培养途径

前言:

由于初中数学是一门特别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因此,初中生们在进行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入,导致他们在接下来后续的学习工作中,跟不上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进度,从而直接致使该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出现严重下滑。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提问,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结合,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出和解决来完成对于知识点的深入了解、掌握和消化,同时也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来提升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下面,就将谈一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学,发现学习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思想较为落后,因此往往会忽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虽然能够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为低下,但是囿于应试教育的时代背景,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对学习内容进行强化和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负担极其沉重,学生虽然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获得较好的数学成绩,但是学生的思维被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僵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之前,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主动提问能力,帮助学生能够保持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使下,主动地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自身主动提问能力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的课程教学之前,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习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本节内容与“相识三角形”这一节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对比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充分预习之后,提出“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意义?”等问题。教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 ,有效保证学生对这一节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为课堂的高效进行提供保障,同时,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自身的主动提问能力得以充分提升。

二、课堂情景开展,激发学生问题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侧重点完全放在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上,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教学环节时,不会考虑教学过程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提升的作用,教学内容枯燥化,教学模式僵硬化。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时,虽然能够被动地接收教师的知识灌输,但是学生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更谈不上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自身的思维,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自身的主动提问能力。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主动提问能力,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教学情景,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入,帮助学生能够在融入情景的过程中,发散自身的思维,主动发现学习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

例如,在进行“圆”这一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情境的构建,提升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指挥班级学生围成一个圆,指挥圆上三位学生通过绳子连接在一起,教师再让学生观察这三位同学所围成的三角形,引导学生针对这一三角形提出问题。学生在充分观察这一三角形之后,提出“这三位学生围成的三角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三位同学站在哪里时,能够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等问题,学生能够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激发出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在这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对消化和吸收,并充分提升自身的主动提问能力。

三、课外实践活动,拓展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的教学意义,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数字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主体提问能力提升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初中数学的这一教学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数学实践的同时,提升主动提问对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成之后,巧妙地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实践第一”的重要思想,帮助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实践要求进行分析,将实践活动拆分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的规律,学会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清问题的主体和次体,以及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引导学生透过显然的问题,看到导致问题本质原因,从而有效完成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探究式的进行课外实践,主动提问能力得到充分加强 。

例如,教师在完成初中数学“比例尺”这一节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节课程所学,利用比例尺,集体完成对学校校园的平面图绘制。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对这一活动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如何有效测量校园中各个部分的尺寸?”、“如何选用正确的比例尺画图?”等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主动分工解决问题,完成对这一活动的有效完成。在这样实践活动之后,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有效提升的同時,学生的主体提问能力也得到充分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主动提问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培养能力,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这一能力的帮助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4):35.

[2]王发礼.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J].才智,2020(28):23-24.

河北省枣强县第二中学 河北 衡水 053100

猜你喜欢
主动提问能力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生数学课堂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