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备三思”: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教师备课制度的创新实践

2021-09-10 07:22钱伟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目标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五备三思”作为一个我校科学组提出的崭新的备课制度是对传统备课制度的一大创新,它能启发老师们关注并努力實现以下核心要素落地生根:1.目标的预设和达成-关注三维目标转变到关注核心素养.2.教学内容-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转变.3.教学活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4.教学方式-关注问题解决型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和激疑生惑.

关键词:核心素养;五备三思;三步教学法;五星教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2-0063-03

收稿日期:2020-10-15

作者简介:钱伟,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一、“五备三思”研究的背景

1.一个普遍的认识——核心素养只有进入课堂才能落实落细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活动方式,开展体验式的、合作的、探究的或建构式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这就意味着,在素养立意的课堂中,我们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将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形成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的落实隐含在教学设计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升级原来的备课方式,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

2.一个不争的事实——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师备课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课改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传统备课缺乏教程处理新意,教学设计过于形式化,重内容梳理而轻教学互动,教学反思基本为反思而反思、没有借鉴作用等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了.现阶段,教师备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摘录些课堂内容加以填充,只求完成任务,停留在知识教学的设计;一种是在铺天盖地的资料中,一部分老师连备课这个过程都省略,下载一个课件直接照着课件照本宣科.这样的备课方式,呈现在课堂上,难以形成课堂知识的清晰梳理,更难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根本谈不上提升学生的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备课,必须加强由知识向素养转化的过程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比较、批判等高阶思维.走向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使“多维设计促进思维发展”这一理念变得更为突出.

3.一个崭新的制度——“五备三思”是我校对传统备课制度的创新

在备课方式的实施上,我校已有15年集体备课制度的成功运作经验,从新课程改革开始,到“以学定教”导学案的备课设计,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一种方式熟练以后,教师对于备课开始弱化,教师二次发展的瓶颈无法得到有效突破,核心素养目标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五备三思”作为一个我校提出的崭新的备课制度是对传统备课制度的一大创新,我们希望它能启发老师们关注并努力实现这些核心要素:1.目标的预设和达成-关注三维目标转变到关注核心素养.2.教学内容-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转变.3.教学活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4、教学方式-关注问题解决型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和激疑生惑.5.教学评价-更多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

我们已经在部分骨干教师中成功运作了一个多学期.本学期将以点带面在考试学科教师中全面推进,以实现对传统备课制度的革新,提高我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二、“五备三思”的设计

1.概念界定

“五备三思”是相对传统备课而言的,是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备课制度.它需要我们教师备教学原理、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处理、备教学设计、备教学反思这样五个环节.而每一环节需要我们注意和思考三个主要要素,因此我们取名为“五备三思”.“五备三思”它不仅需要我们解释是什么,怎么上,更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处理教材知识逻辑,怎么进行大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反思怎么改进等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中的诸多细节问题,加强了备课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2.研究目标

(1)探索备课方式,实现核心素养背景下科学教师备课管理的方式及创新.这是研究的本体性目标.

(2)落实核心素养,使我校学生在素养立意科学课堂导向下充分受益.这是研究的成效性目标.

(3)提升教师素养,达成我校教师在不同层级上的再次发展.这是研究的辐射性目标.

3.“五备三思”操作流程

“五备三思”研究中,我们将从调查管理研究现状开始,以科学学科作为种子学科,以点带面地展开,通过骨干教师的专题研训、理论学习、实践探究、评价改进等方式,以实现研究的目标.

“五备三思”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三、“五备三思”操作要点

1.备教学原理

传统的备课习惯了不讲理论指导,教师的理论学习也仅仅停留在请几个专家做几次讲座,久而久之教师就淡化了自己的理论素养的提高了,极大地阻碍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改革的推进.“五备三思”将理论指导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教学大讲坛、实践案例等逐步组织教师学习并应用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最近发展区理论;PCK知识;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五星教学法;STEM教学原理.

教学设计首先要思考和落实三个问题:

(1)两周一次的主讲人学习并准备好理论学习主题的PPT.

(2)思考并写明本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

(3)每月备课组的公开课课后讲课老师需闡述设计的理论依据.

2.备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来厘清“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关系(见表1).可见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体系超越了学科内容知识,它包含三层:第一层是教育目的,第二层是学科课程标准,第三层就是学期、单元、课时层面的教学目标.这三层目标需要具有一致性,即目标体系是教育目的(想得到)、学科目标(看得到)、教学目标(做得到)的统一.核心素养是通过一定阶段的学科学习后形成的,是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核心素养目标不是某个课时目标,所以“五备三思”不仅要备课时教学目标,也要备大单元教学目标,也就是所谓的顶层设计.

因此“五备三思”目标设计需要思考和落实以下环节:

(1)大单元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确定与分解需要呈现.

(2)目标中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任务;课时知识、技能目标需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任务中得到落实.

3.备教材处理

以科学学科为例教材处理最核心的就是要通过“三化”以实现“三有”:

(1)通过把所学的知识条件化,即补充背景知识,暴露学生的原认知,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地气”.

(2)通过把所学的知识情境化,即介入真实情境,让学生认识、体会到新的困惑,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挑战”.

(3)通过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化,能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意义”.例如目前学科正在开展的“三步教学法”.【附三步教学法基本流程】

4.备教学设计

“深度学习”有三个要点:一是高投入暨参与度,二是介入暨任务、情境真实度;三是能迁移解决新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五备三思”教学设计也需要思考三个要点:

(1)教学设计能保障学生高度参与吗?

(2)教学设计的任务或情境贴近生活吗?

(3)教学设计的反馈部分设计迁移解决新问题了吗?

为落实教学设计的三思目标我们在学科中已经成功尝试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深度学习课型实践(下图).

5.备教学反思

本学期备课反思主要推动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因此在反思中需要体现以下三点思考:

(1)反思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具体目标是否具有递进式.

(2)反思素养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

(3)反思小目标的落实是否服务于素养目标或指向学科素养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具体流程如表2(以初二浮力复习这个章节为例)

四、“五备三思”实施抓手

创新备课格式.将原有科学备课本的模式进修改进,具体如表3:

注:(1)大单元设计需在开学前一周完成,集体备课讨论通过,如表4.

(2)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参考高中学科抽取,如科学学科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3)表中最后一列写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可操作、可测量目标.

(4)大单元项目安排(STEM)需每学期组内开设至少一节公开课.

(5)大单元课时统筹时需根据素养要求合理改进或改编教材也在开学前一周完成,集体备课讨论通过并报学校教导处审议通过.

  参考文献:

[1]李龙焕.优化备课模式  提高教学效能[J].吉林教育,2011(36):4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