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主精神 让初中数学学习更高效

2021-09-10 07:22王秋叶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我国初中教育正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革新,要求教育者重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初中作为重要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过渡阶段.在初中教育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作为教改的首要核心任务,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对自主精神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中发挥学生自主精神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自主精神;初中数学;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2-0033-02

收稿日期:2020-10-15

作者简介:王秋叶(1988.9-),女,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自主精神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具备自主精神,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通过教师引导,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充分应用数学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进行培养和指导,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建良好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性,突出新课改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学的学习能力.

一、自主精神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初中生学习的自主精神,重点在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数学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水平、生活经历,对待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各有不同,初中生充分发挥自主精神学习数学,使得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问题情境中主动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出具有轻松良好氛围的数学课堂.初中生的自主精神培养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好奇”转变为“动力”,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大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得到完善,主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探讨

目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数学教材的限制下,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完全不符合新课改要求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强行把知识和学习思维机械式地灌输给学生,缺少基本的互动交流,影响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发展,尤其是“题海战术”的应用,更是磨灭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学习意志消沉,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师忽视了现实生活问题与理论知识的融合教学,在课堂上重复教材和课本的内容,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没有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整体的探究精神较弱.再加上初中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被传统教育模式所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受限,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无法完成预期中的数学教学目标.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发挥学生自主精神的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氛围的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教育中,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自主精神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自主探究,全面发挥自主精神的实效性,为学生构建起良好氛围的数学课堂.首先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融洽,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坚决杜绝采用专断型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采取更具有民主性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推动教学进展.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响应“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将理论知识教学放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下,由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营造良好的初中数学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完成初中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2.明确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作为教师常常对学生的听课状态过多关注,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归根结底是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之一,实际上却是对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忽视,使学生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确定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学习前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探索.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合并同类项》这一课程的教学中,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准确合并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能力目标落實到教学中,构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判断同类项?”等,立足于基础问题,学生主动掌握了同类项的特征和判断方法,实现“准确合并同类项”的教学目标.

3.创建数学课堂合理的问题情境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较鲜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应试的压力下,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的知识点和应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结合到课本内容教学中,创设起合理的问题情境,实现课堂情境的价值,例如,在讲解《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展示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主动对图形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情境中被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4.加强课堂下的课后复习

课后时间的充分利用,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发挥自主精神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实践教学结束之后,进行自主复习,强化学生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复习训练,充分利用课下教学资源,打破传统课堂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充分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复习中养成小结习惯,把课堂知识重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整合归纳,主动巩固和复习数学知识,课下复习过程中加强与同学的沟通,在网上查找数学资料的过程中强化数学练习,发挥主动性,拓展数学科目自主学习空间,提升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育,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自主探索能力,采取强有力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和组织者的重要作用,改变固化、机械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人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自主精神,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水平,保障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珍.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35):41.

[2]杜继学.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5):103.

[3]于艳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9+131.

[4]李海龙.精准扶贫移民区初中生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52-153.

[5]夏祖兴.运用错题资源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解析[J]中学数学,2019(22):68-7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