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在校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生成机制与培养路径分析

2021-09-10 07:22刘春雷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成机制培养路径融媒体

摘要:榜样承载着社会所赞扬认可的道德内在诉求,是人们可以藉之而去模仿的对象。大学生榜样认同的过程也可看作是个体将榜样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消化并有所行动的心理过程。“融媒体”时代下,加强在校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意志深化、行为实践分别对应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内化起点、关键步骤、核心环节、最终归宿,这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循环过程。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榜样认同;生成机制;培养路径

一、在校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1、榜样形象教育。

榜样形象是成为榜样的人物所具有的美好的、崇高的或者理想的形象,它是一种综合素质形象,包含气质形象、德行形象、品格形象、能力形象等等,它能够激发大学生渴望完善自我,奋发向上的心理,进而不断地改进与超越自我,生出新的特质,从而拥有更高更好的形象。

2、榜样行为教育。

榜样形象无法凭空产生,主要通过榜样行为体现出来。榜样行为是指榜样人物所做出的先进行为以及优秀事迹。这些行为能够对大学生产生震撼、鼓舞和启发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自身行为并使榜样成为一种内在标尺或参照物,使大学生将自身与榜样人物的行为对照从而模仿榜样行为甚至做到积极改正自身错误行为。平凡的榜样行为大多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之中,而伟大的榜样行为是相对于平凡的榜样行为而言的,它们的影响面往往更加广泛,持续时间也更加长久,一般发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或者特殊的行业之中。

3、榜样精神教育。

榜样精神是榜样形象与榜样行为的升华,也是榜样教育内容的精华所在。榜样精神就是指榜样所体现出的崇高或伟大的思想,比如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于奋斗等,这些思想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促使人们奋勇前进,评优争先。在进行榜样教育之时,是将榜样形象、行为与精神融合在一起传播给大学生的,通过榜样真实的形象触动大学生的心灵,通过榜样先进的行为吸引大学生效仿,最终通过榜样崇高的精神激起大学生完善自我、优化自我的渴望从而最终努力达到榜样的道德标准。

二、“融媒体”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与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1、借助“融媒体”技术手段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榜样

首先,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极其特殊的年轻群体,朝气蓬勃、富有活力,主观能动性较强,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个体形态,因此,只有多元化的典型榜样才能与之适配,同时因为大学生时期正是处于价值观形成与人生选择的重要时期,符合时代精神榜样的打造更显得尤为重要。“融媒体”技术手段可以为定位选取典型榜样提供技术支持与有效手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已经证明,在不违背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多元化的榜样精神能够激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其次,随着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当今社会过度看重对物质层面的需求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从而忽视了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社会价值的追求。伟大出于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其实榜样就在身边。因此,教育工作者想要激发大学生群体心灵共鸣必须要充分借助“融媒体”时代技术手段,以打造富有影响力的新时代榜样。

2、有效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势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榜样教育新机制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大环境在发生质的改变,榜样教育的所处环境、传播载体、方式、发展对象乃至典型榜样本身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教育方式也应适时改变。从当前发展形式上看,榜样教育需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系统,无论是从前期榜样产生,中期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或是后期的实践效果验收追踪都应做到整体统一,同时应让教育工作潜移默化进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3、合理利用“融媒体”技术手段弘扬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校园榜样文化

在生活中引导、鼓励大学生从小事做起,同时让大学生分别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展开,以增强对榜样的心理认同。依托“融媒体”时代信息发布时效性等特点,可以校园网络上分享模范师生、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日常小事,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示范与激励效果,鼓励引导大学主观自觉向榜样看齐。积极发挥高校在社会中的道德引领制高点的优势,大力建设“融媒体”时代的校园主流文化,使大学生所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从而增进对榜样的情感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树立典型榜样,让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理认同并模仿,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学习者之所以能够被示范作用影响主要是因为榜样示范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从心理学角度看,模仿者会希望通过最大程度地模仿榜样行为获得社会性赞许和奖赏。而挑战在于这些海量信息中会同时包含负面、消极甚至有害的内容,需要大学生加以辨别。因此,充分重视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如何树立良好的榜样认同机制,如何引导在校大学生具有主动远离、屏蔽有害网络信息的能力,合理利用榜样作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何充分发挥“融媒体”技术优势加强在校大学生榜样教育,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廖小平简论道德榜样的作用[N].光明日报,2020-08-06.

[2]张汝粉.榜样教育的理性诉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216.

[3]刘靖君.当代中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5-27.

[4]曾钊新.道德心理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261.

[5]袁文斌.中国古代榜样教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河北学刊,2010(1).

[6]李轶成.对榜样教育的两点思考[J].教育科学,1989(4):45.

[7]彭怀祖,姚春雷.身边人身边事的力量:以大学生先进典型为视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45.

本文为2019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应用手机APP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18BSZ019。

作者简介:刘春雷,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生成机制培养路径融媒体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模糊性:教育政策复杂运行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