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诗乐融合”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1-09-10 07:22刘艺彭飞杨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刘艺 彭飞 杨丹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诗乐融合”的实践研究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将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使诗与乐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发现中国诗词文化之精髓,同时也能在诗乐融合中体悟音乐的美,这对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以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乐;校本课程;诗乐融合

古诗词文化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与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能体现出古代诗词文化和音乐文化的交织融合。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容易被人们忽视和淡忘。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个学年,都有一个古诗词单元用以学唱古诗和欣赏新古诗,其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表现。以音乐作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

一、诗乐的共性

(一)诗乐本同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诗歌和音乐的交融似乎由来已久。《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0余首,虽然曲调已佚,但歌词韵律犹在。汉乐府也是诗乐相和的最好佐证,其影响深远至唐宋。甚至宋代的词调音乐、明清的戏曲,都是诗乐交融、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体现。

(二)诗乐均有韵。中国古代诗歌对韵律、声调、音节、平仄都有一定的要求,国外的诗歌也是如此,这是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差别所在。如绝句为二、四句押韵,律诗为二、四、六、八句押韵。在朗诵时。在音乐中,韵律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音乐中每一个音都有它固定的音高与调值,不同的音调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和情绪。把这些音符排列组合起来,形成和谐动听的旋律,就形成了音乐特有的音调韵律之美。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以运用,不仅使小学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和经典文学的兴趣。

二、小学“诗乐融合”校本课程开发

笔者通过对诗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渗透情况做了一个分析和总结,主要有两种。一是古诗词与音乐的融合:低年级段,主要将熟知的歌词用于中国童谣中,以儿歌演唱、律动与游戏的方式展现。中年级段,主要以古诗词演唱、赏析为主,将古诗词配以简单的声乐旋律和钢琴伴奏,达到融合的目的。高年级段,相对于中年级段在古诗词演唱、赏析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与创作,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编和表演能力。二是现代诗歌的渗透,现代诗歌较古诗词在小学教材中几乎没有出现,我们可以在中高年级中加入现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一)开发原则

特色性。中国的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是高度凝聚的。诗与歌相互交融,节奏轻重缓急、音韵不绝如缕。你需要把它吟唱出来才能体会到它的古典韵味和意境之美。实践性。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音乐的演奏中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在选用合适的音乐表现手法来表达和欣赏不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诗歌。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在诗乐相融的修养中培养美德并重的文化品格,提升审美素养。文化性。以丰富多样的音乐素材和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孩子们尽情领略古典诗词和传统典范诗文所代表的优秀中华文化,体验和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美及其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1.以德育人

陶冶人格:让孩子成为有知识文化、善良文明、高尚情操、优雅心灵、高贵品格的中国人。

亲近自然:课程让孩子在经典中走进自然、读懂自然,与花鸟对话,与万物共鸣,从大自然的启示中发现生命的意义、艺术的美丽、科学的真理。

感悟生活: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智慧,培养温柔坚定、自信优雅、机智勇敢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为孩子们未来美好的人生奠定坚实温暖的基础。

传承文化:以丰富多样的音乐素材和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孩子们尽情歌唱以古典古诗歌和传统词文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经典,体验和领悟中华文化传承的美与意义。

2.以美育人

学科本位的双基落实。系统的梳理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音乐能力,在贯穿顺序性的双基知识点,搭建环环相扣的知识阶梯的脉络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感,落实各阶段的双基知识内容,提升演唱、演奏、赏析等艺术表现能力,收获相关文化知识。丰富多元的美感体验。针对不同梯度的音乐素材,选择和设计丰富的音乐体验。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感,领悟各色音乐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课程设计

“诗乐融合”校本课程主要从审美感知、知识技能、相关文化三个维度依据学龄的差异性分三个学段进行课程设计,整个课程仍是以音乐教学为中心,通过唱、奏、舞、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要求也将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加深学生们的音乐感受和巩固所学。而诗的融入更是这一课程注入灵魂,诗的意境、趣味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为这一课程增光添彩了不少。

三、小学“诗乐融合”校本课程的实践

(一)选取适合的古诗词及音乐。

所选取的古诗词主要来自1至12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在诗词作品的选择和安排上,不仅需要考虑古诗词难度的阶梯性增加,又要便于学生记忆。总的来说就是要选择一些短小精练、朗朗上口又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古诗词,如,《春晓》、《清明》等。选择这些音韵优美、意境美妙、语言凝练的作品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动感的四季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然,音乐的选取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经典易唱的音乐,包括小学12本音乐教材中的所涉及的古诗词曲目,不仅可以促进古典诗词学习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为音乐课堂教学做出贡献。

(二)为古诗词谱曲

为古诗词谱曲是古代诗歌与音乐融合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谱曲设计时应邀请业内专家、专业作曲人士,亦或是有着较强作曲能力的教师、音乐爱好者等共同研讨。与此同时为古诗词作曲应参照一下几点编曲原则:第一,编曲必须服从古典诗词内容的需要,并且音乐旋律所带给人的感受要盡量与诗词的意境吻合;第二,旋律要尽量简洁明了、易于演唱,体现歌唱教学为诗词教学服务的目的;第三,要遵循孩子们听觉感受美的原则,让学生学得开心,唱得开心。

(三)重点环节

“诗乐融合”课程的核心是要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歌唱、演奏、戏剧表演、音乐编创等方式,来体会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核。让学生感悟语言节律与音乐律动的异同,了解诗乐融合的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学习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适当的音乐表现手法,表达和欣赏具有丰富内涵的诗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诗乐融合”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追求德美并重和艺术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袁玉峰.音乐与诗词碰撞下的音乐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8(33):68.

[2]刘辉.诗乐一体相得益彰[J].甘肃教育,2014(17):104.

[3]郭文雨.论小学低年级古典诗词教学的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13.

本文系2019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小学音乐教育中“诗乐融合”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1912034030)。

作者简介:刘艺(2000-),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8级音乐学专业学生。

彭飞(2001-),男,湖南醴陵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8级音乐学(初招)专业学生。

杨丹(1982-)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音乐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