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中“作乐”

2021-09-10 07:22刘如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

刘如梅

摘要:作文是学生个体运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真我、本我之间的交流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一个极富个性的表达和创造过程。要想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就应紧扣学生多方面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的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课堂中的“浅”,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写作中的快乐。

关键词:习作教学;紧扣特点;拓展素材;练笔平台;观念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作文就是学生个体运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真我、本我之间的交流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一个极富个性的表达和创造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作文也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写好习作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重头戏。

一、理清认识:展示当前学生写作水平现状,解析“浅”的必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当前农村孩子写作水平低下:作文内容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题材陈旧没有新意,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内容空洞无味,语言匮乏生硬……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乡村学校学生写作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写作态度消极,对写作文缺乏主动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对于写作文,完全是应付差事,东拼西凑,只要字数达到老师要求就认为是万事ok了。笔者调查发现,不管是书上要求写的作文还是每星期必须完成的《读书笔记》,学生很少自己积极地、主动地去写作,只有在老师布置以后才去完成的占大多数。

(二)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从学生的作文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词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尽管有些作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是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以及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搏击与参与,不是自己感情的真情流露和抒发,让读者读起来淡而无味。

因此,在农村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从“浅”开始,抓住特点慢慢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现状究因:剖析学生习作水平低下原因,紧扣特点,融入“浅”的教学

(一)课外读物读的少,造成语言贫乏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量少的可怜。《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这样的标准对于农村孩子而言,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的确阅读甚少,这与家庭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调查时,很多学生都说:“我们心里有很多话要说,但就是一到下笔,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从这些方面看,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低年级抓说话、阅读开始,只有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利用好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才能使农村孩子走出语言贫乏的困境。

(二)生活积累少,造成眼界不够开阔

学生生活空间狭小,整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校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很少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又舍不得带着孩子出外旅游踏青等,致使学生接触社会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

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紧扣特点,融入“浅”的教学,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三、深度解析:素材的含义以及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紧扣特点,由浅入深

要想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就必须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尤其作为初期接触写作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一)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学会积累素材

学会积累素材,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在写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其次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观察的兴趣。学生只有想观察了,并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变无心观察为有心观察,继而有了写作的积极性,积累素材就容易多了。

(二)对于积累到的素材,要学会运用

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此话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写作也是这样,必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是金子总会闪光,但深埋地下不被发现怎能闪光。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积累到的素材都是需要我们二次加工后才能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的。不能把积累到的素材拿过来直接运用,应该把他们有机的集合到一起进行深度融合,分析后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生怕写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教师平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南宋诗人陸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就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没有生活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所以习作教学必须紧扣特点,由浅入深,继而从积累开始,否则,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水之源。

四、强制介入:作文教学改变之策略,紧扣特点,“浅”中“作乐”

如何让学生走出困境,从此爱上写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

(一)丰富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才能表现生活,写出有创意的作品。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积累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

(二)学会修改作文,提高表达能力

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生在写好作文的基础上,先要学会修改作文。

(三)更新评价观念,大胆鼓励个性

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时就要增加这方面的比重。对不随大流、有新颖独到之处的文章要大加赞赏。即使是别出心裁得不太合理,十分幼稚,也不要轻易否定。

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浅”中“作乐”,让快乐走进农村小学语文写作课堂;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再适当的提供练笔平台,并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一定会改变现今学生不愿写作文的尴尬局面,使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参考文献:

[1]都小东.浅谈作文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张洪生.语文教学参考用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让作文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