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养殖管理技术分析

2021-09-11 03:40郑秀琴
新农民 2021年31期
关键词:大雁技术

郑秀琴

摘 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大雁养殖行业的平稳发展,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应该对于大雁养殖管理技术进行深度分析优化,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性能,对于其饲养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提高大雁养殖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养殖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饲养管理、放牧饲养和卫生防疫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本文将主要围绕大雁养殖管理技术为中心进行论述,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大雁;养殖管理;技术

1 大雁养殖现状概述

大雁俗称野鹅,也叫灰雁、大头雁,是鸭科禽类动物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北部地区以及青海省等地,绝大多数生长在靠近水域的地方。近些年,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雁的生长环境正在逐渐的优化和改善,种群数量正在增加,但由于前些年环境破坏的相对严重,因此对于快速提升大雁种群数量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工饲养,但是人在饲养大雁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没有认真的去研究和使用,则在大雁养殖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是成比例的。

2 大雁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雁繁殖力低下

当前阶段我国大雁养殖的数量与规模都相对较小,在野生状态下,大雁的雌雄数量比例保持在1∶1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大雁的年产蛋在4~7枚左右。但是在人工饲养的状态下,当前大部分大雁的性成熟时间提前至10个月甚至更早,大雁的雌雄数量比例达到了1∶2甚至1∶5,年產蛋的数量也高达20枚左右。但是由于大雁的繁殖力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规模化的大雁养殖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关于种雁交配后孵化的问题,加强对孵化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雏雁的成活率,增加雁苗的数量,为以后整个雁群的数量增加奠定基础。

2.2 大雁生活习性相对特殊

大雁作为一种不耐热且喜冷的特殊水禽,尤其是野生大雁,主要是生活在西伯利亚等北方地区,其中我国的新疆等地区也有少量的野生大雁存在。在进入冬季之后,通常情况下是在每年的11月份~2月份,这些野生大雁往往要经过长时期的远征迁徙到我国的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流域一带进行过冬,在第二年的4月份左右再回到北方开展相关的繁殖活动。与此同时,由于大雁是一种具有一定野性的水禽,对于生存地区的面积和环境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十分广阔的水域以及十分茂盛的水草、种子等食物作为其生活来源和食物来源。换言之,大雁的生存环境十分受限于地理位置,在很多地区其实都无法进行大雁饲养活动,这也是当前阶段阻碍大雁养殖推广的一个主要问题。

2.3 养殖技术欠缺

相对来说大雁养殖管理其实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业,很多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出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在很多实际的养殖管理环节,很多养殖户都只能暂时参照鹅的养殖管理技术,这就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雁自身的特殊属性,必然会使得最终的养殖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大雁饲料配比以及大雁孵化等养殖管理环节。截止到当前阶段,还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研究出关于大雁的生长营养物质需求量,这就导致无法十分精准且科学地配比出适合大雁生长发育的日常用粮。而关于雏雁的培育问题,需要进行精心的呵护。

3 全面加强大雁养殖管理的意义

全面加强大雁养殖管理,对于大雁种群以及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全面加强对大雁的养殖管理,能够有效增加大雁的孵化率,能够确保雏雁的成活率,能够有效保证大雁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能够有效增加动物园的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还能够形成一套可靠的养殖经验,对于带动周边的群众进行养殖大雁工作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对于大雁种群而言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全面快速提升大雁种群数量,为有效加强野生大雁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经验。对于国家而言,意义更是十分重大。能够全面增加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促进国家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力度,有效提升国家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形成完整的大雁产、养、销一体化模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 全面加强大雁养殖管理的方法

4.1 有效确保大雁的光照时间和营养

全面加强大雁养殖管理的方法对于提升大雁的成活率和生产率,保证大雁尽量少生病或者不生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雁作为一种喜阳的禽类动物之一,在雏雁的生长发育期,应尽量减少关照,而对于3月龄以上的大雁苗来说,要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来全面促进大雁的生长发育,同时对营养成分也要保证能够跟上,由于大雁的食量非常大,在进行喂食的过程中要根据大雁月龄的增长,保证食物做到少量多次,每天有足够的营养供应。

动物园养殖人员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证好大雁的光照时间,每天除了在雁舍内活动外,还要定期将雁群赶到室外,让充分享用光照时间,保证每天的光照时间不少于4小时,3个月以上的大雁每天的光照时间不少于6h,同时在进行室外养殖管理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将雁群赶至舍内,3月龄以下的小雁不得被雨淋,否则容易出现风寒感冒的现象,极易造成大雁的传染性疾病,容易造成整个雁群的染病,出现那样的情况将很难应付,而且死亡率特别高,因此在3月龄以下的大雁种苗应该加倍进行呵护[1]。

4.2 加强对大雁的饮食饮水

全面加强大雁的管理对于动物园养殖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当前大雁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大雁饮食和饮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雁作为一种高食量的禽类动物,由于消化系统特别发达,尤其在5月龄以后的大雁,更应该加强对饮食和饮水的管理,保证大雁每天都有足量的能量供应,这样在生长速度上会很快,同时还不容易得病。

作为动物园养殖人员而言,应该全面加强大雁在春季的管理。春季是大雁的发情交配期,应提前延长光照时间,加强营养,提高饲粮中的蛋白质、钙、磷等物质的含量。这一时期应更加注意观察雁群,提供其交配的清洁水域、合适的筑巢材料和良好的孵化环境,并要注意饮食管理。

4.3 加强大雁的卫生防疫

全面加强大雁种群的防病防疫对于大雁养殖而言,同样十分关键,全面接种,大雁疫苗能够有效提升大雁的抗病毒能力,保证大雁在生长过程中不受部分外来病毒的侵蚀,促进大雁的生长发育,为整个种群保持数量增长奠定基础。

动物园养殖人员在对大雁苗进行卫生防疫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大雁的生长环境,尤其是雁舍内的卫生环境,在出生后48h,及时接种预防禽流感的疫苗,确保大雁生长过程中有效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疾病,在进行接种的过程中,应该将疫苗按每只大雁0.5ml的剂量进行接种。另外,在大雁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小鹅瘟或者雁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时,养殖人员需要依照大雁的症状进行诊治。如当大雁出现精神沉郁、缩颈、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接着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现象,例如拉稀、少食或绝食。急性不出现任何症状即死亡。慢性症状后期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黄色而深浊带有泡或假膜的稀粪等症状时,可以确诊为小鹅瘟,可以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皮下注射0.5ml可以预防[2]。若雏雁在3~5d发病,说明孵化器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并进行彻底消毒,然后才能继续孵化。而当大雁出现鼻腔有浆液性鼻涕,呼吸困难,发出鼾声,不时强力摇头。严重时脚麻痹,不能站立,病程2~4d,死前出现下痢等症状时,可以确诊为雁流行性感冒。可以采取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口服敌菌灵30mg/kg,每天2次或用氯霉素,每只雁肌肉注射12~15mg,每天2次,直至病情解除。

4.4 对雏雁进行重点呵护

所谓的雏雁主要指的是出生一个月内的幼年大雁,这个阶段的大雁是对其进行人工驯化以及人工饲养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雏雁相较于成年大雁来说无论是自身的调节能力还是对于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都相对较差,并且各项消化机能也不够健全,往往需要饲养人员对其进行加倍的精心照料与呵护。

为了能够保障雏雁的成活率以及为后续大雁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养殖人员需要对雏雁进行保温防潮养护。尤其是针对于刚出壳的雏雁来说,正处于十分虚弱的时期,其对于外界温度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其自身的体温调節能力又相对较弱,经常会出现畏寒的现象,甚至存在很多只雏雁挤在一起保温的情况,很容易导致雏雁出现挤压损伤甚至死亡等问题的发生。养殖人员必须时刻关注雏雁的生存环境,注意保持合适的温度,并且还需要确保雏雁生存环境的干燥与卫生。而为了能够有效防治雏雁的扎堆挤压,养殖人员可以按照50~70的数量对所有的雏雁进行分组分群饲养。通常情况下,出生1~7d的雏雁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8℃,可以饲养25只/m2的雏雁;而针对于出生8~14d的雏雁来说,养殖人员可以适当将温度降低到25℃左右,只能容纳20只/m2的雏雁;出生15~20d的雏雁最适生长温度在23℃左右,最多只能容纳15只/m2雏雁;在超过30d之后,养殖人员可以对雏雁进行脱温饲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加强大雁养殖管理技术研究,对于有效提升大雁的种群数量,保证大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动物园而言,全面提升大雁的养殖管理,能够有效增加养殖大雁的经验,加大对大雁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鸿雁.冬季易患这些病 预防”处方”收好了[J].乐活老年,2018(12):24.

[2] 余芳琳.鸽子常见病的预防[J].种植与养殖,2009(4):50.

猜你喜欢
大雁技术
大雁和鸭子
我请大雁落山村
大雁飞
大雁的飞行队伍
大雁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