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2021-09-12 18:54龙佳陈莹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

龙佳 陈莹

摘要:高校作为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政府在政策制定、战略规划、资源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政府的角色定位,提出政府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应采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强化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高校;政府;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9-0071-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一直备受学者和政府的关注和研究。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高健教授发布的2016-2017全球企业家观察报告中国报告,中国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为3.1。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教育培训、商务环境和研发转移等方面仍亟需加强。

人才培养方面,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从“0”到“1”的过渡,政府和教育部积极引导大学在校内外建立企业孵化平台。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两批建立了19个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清华大学的“清华iCenter”,每年可支持3000名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生态平台“x-lab”,将创业教育,团队发展,资源收集和跨学科四者紧密结合,致力于为教师、学生和校友提供创新和创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1.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模糊

高校的教育体系中,主流教育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而只是涉及在企业管理或技术经济的相关课程(1)。显然,这会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缺位的现象。

1.2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环节薄弱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教学内容创新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师资专业性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当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都重点宣讲政府的扶持政策、一些行业的优势,内容较为单薄,缺乏核心的创新思维训练。

1.3创新创业教育相应课题体系未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为核心的教育,虽然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这一学科,但还未形成一个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题体系。例如,大多数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创新创业”教育部分只是一个启发性和总结性的课程,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而忽略了实践环节。更没有一个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正式的多层次相应课程体系(2)。

1.4政府的扶持政策缺乏针对性

政府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制定政策不仅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活动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政府许多政策都没有落到实处,缺乏针对性,有些甚至不被学生所了解,无法发挥政策预期的作用。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的角色及作用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三大影响因素是:政府、高校、社会。政府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制定和实施政策来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外部环境,而且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1]。

2.1创新創业教育中政府的角色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不仅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也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监督机构。

2.2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的作用

总的来说,政府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分为政策制定、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环境支持四个方面。

2.2.1政策制定

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制定,即政府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制定和实施各项促进的政策和方针,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并激励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扶持性政策、优惠性政策、补贴性政策等。

2.2.2战略规划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政府与群众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联合,创建一个支持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实用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各个部门要制定合理战略规划,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课程教育体系,实践培训体系和转化孵化体系。

2.2.3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政府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财政补助、预算计划等方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直接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激励和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2.2.4环境支持

创新型创业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需要政府发挥强大的宣传能力和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营造出充满创新创业意识的社会氛围。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创业实践。这些过程中往往都需要政府去引导和支持。

3政府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改进措施

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3.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体系

作为政策的顶层设计者,政府应通过整体战略规划和鼓励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宏观层面方向的指导。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应包括引导性、扶持性、补贴性、优惠性政策等。

3.1.1引导性政策

通过制定一些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方针,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目录并作为高校总体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3.1.2扶持性政策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发挥资金杠杆作用,给大学生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的平台和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和私人投资融入。开发多样化资金补助方式,构建大创新创业风险补偿机制,让大学生能积极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

3.1.3优惠性政策

费用减免、税收补助、资源提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在工商注册、登记托管等各方面的行政收费事项等方面,给真正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减免性服务。简化工商和各项优惠政策申请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开发多种申报途径,使政策真正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3.1.4补贴性政策

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补贴性政策,包括场地租金补贴、小额贷款补贴、金融扶持政策。这些政策都应具有可实践性,否则就流于形式。对大学生创新型企业应给予资金奖励,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3.2强化战略规划

设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把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从战略高度谋划、全方位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监督政策的有效执行。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改革的目标,并进一步明确高校考核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针对性指导[2]。

3.3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率和成功率低,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度和效益较小。而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因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才能促进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各级创新创业领导和管理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发挥政府自身的“内部”效应。从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经验不难看出,建设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發展的重要保证。

(2)扩大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基金,而社会基金和私人捐赠则较少。反观许多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趋近成熟的国家,不仅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一领域注入了极大的资金,而且积极扩大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特别基金会,另一方面要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来引导高校和大学生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

(3)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同样不可忽视。培养一支专业、稳定的师资团队,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并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提高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注释

(1)符繁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7):67-70.

(2)卢红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参考文献

[1]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2]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9,31(3):40-44.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