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宁波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及主攻方向

2021-09-13 02:55浙江省宁波市农业农村局315000卞银江王方盛
新农村(浙江) 2021年9期
关键词:十四五城乡融合

浙江省宁波市农业农村局(315000)卞银江 王方盛 方 敏 李 冰

近几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大力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培育了一批产业精美、环境优美、生活富美、乡风和美的美丽乡村。全市农民、低收入农户、村集体经济“三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经济稳中有进,农村环境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全面深化,为“十四五”开局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1.“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精准把握“三个变量”。

(1)精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变量”一是经济社会格局深度调整凸显“三农”地位。新阶段,受疫情、贸易摩擦、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三农”的保障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大。二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凸显“三农”机会。农业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农村是城乡建设的洼地,将获得难得机遇。农业方面,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凸显。农村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三农”主题。围绕产业兴旺等20字总要求,推进五大振兴。就宁波而言,已进入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的“快车道”。

(2)精准把握农业农村发展“中变量”一是融合发展成为主流。在城镇化加速推进、逆城镇化趋势形成的双重作用下,一产增加值增速和占比将进一步下降,必然倒逼农业跨界、嫁接,寻找新的增长点,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拓展农业生态、文化等多功能。二是乡村多元价值加速彰显。乡村变化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乡村经济转型,农业的多种功能使得乡村的生态、居住、文化等功能得到发掘,乡村中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载体不断涌现。三是消费升级加速演化。线上消费,互助式、自助式消费占比上升,消费侧与供给侧之间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农产品高端化、个性化、特色化等需求信息将直接传导到供给侧,有助于土地、组织、技术、资金等要素精准投入。四是产权制度成为农村改革的逻辑起点。产村、产镇融合加深,人、地、钱等要素基本实现城乡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绕不过农村产权制度,必须持续深化。同时,“三农”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做到蹄疾步稳、审慎稳妥。

(3)精准把握宁波“三农”发展的“小变量”一是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清晰。多年来,宁波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发展为发端,到“两进两回”促进资本、人才要素城乡双向流动,从政府引导到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合理分工,推动实现城乡联动发展。二是农业保产能、保供给、保安全的压力加大。宁波人均耕地不到0.6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种粮与经济作物的效益差明显,找准保粮保供与保效益的平衡点将是新课题。三是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动能不足。农民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收入构成基本趋向稳定,在高基数条件下缺少新的增长点,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增收困难。四是农村一体化经营不断深入。美丽乡村建设连接产业发展、生态修复、文化提升和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形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创造持续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新模式。

2.“十四五”农业农村总体构想

(1)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安全高效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体系,基本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基本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共同富裕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四大标志性成果:一是全面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基本形成。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 000元,城乡收入缩小到1.7∶1以内。二是全面建成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农林牧渔增长值保持稳定,2025年突破380亿元,年均增长稳定在2%以上。三是全面建成美丽乡村样板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全覆盖,高标准整治村覆盖率70%以上,富裕、文明、宜居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建成率90%以上。四是全面建成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市。实施省部共建重点项目500个以上。

(2)内涵要义一是城乡融合有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协调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构建。

二是产业绿色有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显进展,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科技贡献率、土地产出率、劳均生产率极大提升。

三是村居生态有韵。乡村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人口更加集聚,要素更加集约,功能更加集成,人居环境更加改善。美丽乡村成片连线,农房布局错落有致,村庄风貌特色彰显。

四是生活幸福有味。农村创业生态和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低收入农户帮扶成果进一步巩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五是治理规范有效。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基本构建,村级权力运行机制更加规范高效,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更加通畅,农民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提升,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是改革创新有劲。农村产权、土地、户籍等、农业支持保护等制度和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一批有创新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3)突破重点一是种业强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做大做强种业“龙头”,支持宁波种业公司和微萌种业上市。建成地方种质资源中心,发展“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瓜果蔬菜、畜禽水产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种业。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打造现代种业总部经济。到2025年,培育现代种业集团5家,种业产值60亿元以上。

二是数字赋能上实现新突破。高质量完成省数字乡村建设整市试点,启动国家级数字乡村建设整市试点。全面构建“一个中枢、三个平台、N个应用”的宁波数字乡村格局。对接省数字乡村平台和宁波城市大脑,不断拓宽场景应用,数字乡村深度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

三是经营乡村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打通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转换通道,推进产村融合、资源激活、片区组团等村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典范村。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

四是构建人才高地上实现新突破。“两进两回”机制更加健全,创业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农业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乐园。统筹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泛3315计划”“甬江引才工程”等,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吸引回乡创业人才10 000人以上,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五是农房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农村居住环境乱象得到全面治理,村容村貌有效提升。推广联户改建、整村改建和集中安置等模式,加大农村建房风貌引导,与当地自然、周围环境、比邻建筑相协调,加快形成“浙东民居”新范式。20%以上的村庄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

3.重点任务及举措

(1)提升质量效益,打造乡村产业新优势一是稳定粮食生猪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基地、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9万亩,总产稳定在13.7亿斤以上。稳步提升生猪产能,新建一批高水平现代化牧场,打造生猪增产保供的主力军、主平台、主渠道。深入实施渔场修复振兴和“蓝色渔仓”建设工程,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二是培育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平台提档升级,促进项目集中、资源集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关系。促进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加快建成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园区等应用场景。

三是推动“品牌溢价”。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培育区域共用品牌、企业品牌,振兴传统经典品牌,让乡村产业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推动“农业+”加工流通,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延伸型农业及创意农业、旅游康养等体验型农业。

(2)推动全域提升,增添美丽乡村新风景一是打造浙东风貌。坚持“三个协同”,即面上规划与点上建设协同,强化村庄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项目一体化推进。统筹推进村落系统保护和整体利用,展现村落与地域环境相融的景观风貌特色,提升美丽乡村辨识度。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协同,画好村庄个性图、庭院精致图、小品特色图,使公共空间贯通成线、私人空间精致有序。农民主体与社会合力协同,构建多方共建共享格局。

二是推进“美丽再造”。坚持“三个再造”:即工作流程再造,做到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形成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机制,实现按图示推进、按流程运转;运管责任再造,建立健全县级责任主体、镇级管理主体、村里落实主体的“三位一体”长效管理体系;技术升级再造,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项目建设和运行管护迭代升级。

三是推动全域提升。坚持“三个全”:即全市域规划,做到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整镇(乡)整县推进,打造一批城乡融合型近郊村,集聚提升型中心村、梳理式改造村、文化保护型历史名村;全方位融合,积极开展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和改造提升,营造城乡居民“三生”融合的复合空间;全要素推进,以滨海风情、多彩四明、拥江揽湖、江南水乡为主题,打造各具魅力的美丽乡村组团,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项目共建。

(3)注重改革集成,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抵质押贷款,让承包地的权能价值体现出来。大力推进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和稳慎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二是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激活股权权能,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完善成员资格界定、股权继承和有偿退出等机制。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交易体系,推进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创新推广片区联动、镇村联合、公司联营等“抱团”发展模式。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集成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推动农村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协同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改革成效上同向叠加。促进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用快变量带动慢变量。深入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

(4)完善保障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新机制一是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库”。全力畅通人才下乡通道,加快建设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培养乡土专家人才,把乡土专家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点对象。实施“领头雁”工程,拓展选才视野,从乡贤、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选拔村干部,切实提高村级班子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

二是建好财政金融“蓄水池”。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三农”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到2025年达到50%以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各类农村物权抵质押贷款业务。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不断提高涉农贷款比例。推进政策性保险提质扩面,进一步扩大气象指数、特色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三是唱好乡村治理“协奏曲”。深化集成治理四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村级治理架构,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大力推广“五小工作法”“道德负面清单”“诚信指数”等做法,打造一批体现宁波特色的乡村治理品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

猜你喜欢
十四五城乡融合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