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合教学中“逆向设计”理论运用例谈

2021-09-13 00:55张红英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语文活动逆向设计

张红英

摘 要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贴合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以语文学科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的精神。在学习任务群引导下,教学不再是单篇教学的精讲,而是从单元出发,重整各类单篇文本,设置融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达成单元学习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那么该如何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本文试以统编高中《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大单元教学探索。

关键词 逆向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语文活动;核心素养

一、“课标”视角下逆向教学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的理念。在此理念下,大单元整合教学围绕一个具体的单元项目,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复杂、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精心设计项目作品,积极完成项目任务活动。

课标同时提出“任务群学习”首先要思考学习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衡量学生达成目标。接下来从学习目标,呈现出的学习结果开始思考,即先关注学习预期然名倒推学生的学习历程,设计学习任务引入学习内容[1]196。这一点和“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高度适切。为此,“逆向教学设计”将给大单元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是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提出的。即从“确定预期结果(目标或标准)”开始,然后依据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表现),最后设计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2]从学习的预期成果开始的逆向教学思路,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最大的区别是评价先行,在教学活动之前弄清楚评估内容(表现性任务和相关证据的来源),评估具体的细则,明确希望学生理解什么,能够做到什么。评估体现学生学习预期结果的真实的表现性任务设计更有价值和可行性。

可见“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将给“课标”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带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任务群”设置下逆向教学设计的实施和过程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围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体悟自然的人文主题开展学习活动。本单元设置了“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导语”介绍了本单元的五篇散文,并提出了学习的预期目标。“学习提示”对五篇散文做了鉴赏提示,拓展延伸阅读篇目,提供支架性学习资源。“单元学习任务”分别在阅读、拓展和写作方面做了导向,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三部分为开展单元学习活动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遵照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和课标精神,本单元教学设计分三个阶段,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

1.明确预期结果,逆推任务环节

依据“逆向设计”理论,大单元学习的第一阶段是确定单元学习的预期结果。结合“课标”和任务群要求首先要提炼出单元学习的项目主题。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本单元的学习资源,结合本单元任务群要求,从整体上来考虑大单元教学,紧扣单元人文主题,整合单元单篇文本,确定在现实教学条件允许下的可行的单元学习项目。

既确定单元预期结果,然后沿着目标逆推回去做任务,设计能够完成预期目标的任务环节,当然学习任务环节的设置要以单元学习的重难点为主。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3]据此,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鉴赏和写作自然成为学习任务设计的重点。单元人文主题“自然”,作为培养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的重要途径,人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之于自然,更是自然情怀、生命观照和审美意趣的诗意表达。通过鉴赏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和人文景,提升对美的感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关注作品中景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深入体会民族审美心理,重新建构自己的人生观。

通盘考虑,本单元确立“编写一本散文集”这一学习项目,然后,由预期项目结果逆推回去,笔者设计了“我为文集来选文”(1课时)“我为文集写点评”(3课时)“我为文集‘美读”(1课时)“我为文集做设计”(2课时) “我为文集写序”(2课时)“我为文集添光彩”(2课时)六个学习任务。其中“我为文集写点评”“我为文集写序”“我为文集添光彩”三个任务對应单元学习重点,即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与写作。

2.依据具体学情,制定评估证据

“逆向设计”理论的第二阶段是确定评估证据。即在确定学习项目和活动任务环节后,评价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的真实表现。这也是“逆向设计”理论不同于一般教学设计的地方,评价先行,使活动任务更具真实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可测可视。

课标及教材都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那么如何确定本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就本单元学习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提出相关问题:如文中如何描写美景,描写的散文技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美的熏陶等。再深入思考:景物与人生的关系,生命物化于物有哪些特点,如何在自然中找到生命的归宿,提升生命的质量等。调查后进行归纳整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先在知识结构以及对学习本单元的期望和愿景,有助于学习任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进行学情前测的同时,逆推学习目标达成需要的条件,从而制定具体明晰的评价量表。根据学生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列出评价细则,有助于不同学生明确任务活动中实践的目标和方向。

综合上述考量,针对“编写一本散文集”这一学习项目,考虑具体的学情,初步制定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3.设计活动任务,自主实践体验

根据“逆向设计”理论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给出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课标强调学习活动,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王宁教授指出:“语文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单元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选择适切的自主学习活动内容。[1]208

(1)明确活动形式,积极自主参与。

例如:“我为文集来选文”首先设计真实情境:学校“文心”文学社编辑部推出围绕“自然情怀”的主题,编辑一本小散文集,需要从这个单元中选取文章。假如你是责任编辑,你将选择哪些文章,为什么。学习任务分三个活动:发言稿撰写、现场发言、主编审稿总结发言。此任务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自主读书、思考、写作、交流,其目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熟悉大单元中各文本的内容,是教学的基础,也是“编写散文集”项目学习的起点,为后面活动的深入做铺垫。

(2)依托信息技术,彰显经典魅力。

例如:“我为文集‘美读”,在读者阅读散文优美文字的同时,享受这本散文集独特的“听觉盛宴”的真实情境下,编辑“美读”二维码,上传公众号,扫码可听,用声音传递文章的韵味美。学生选择有感触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寻找配以适切的背景音乐,进行深情地朗诵……这个过程中学生围绕散文集的主题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在“美读”中激活、应用知识,积累语言实践经验,提高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其目的是让学生真切地走入文本,对大单元文本进行深入的鉴赏体悟。

(3)提供学习支架,助力自主学习。

例如:“我为文集写点评”,在为入选的文章写点评,形成独特的“‘这一本散文集”的真实情境下,这是语篇写作的实践活动。那什么是点评,如何写点评,必须给学生学习支架。可以出示点评范例:脂砚斋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的点评。并要求学生探索发现点评的切入点,从而学会写点评,并交流点评,力求准确精当。同样的在“我为文集写序”这一学习活动也一样,提供“什么是序,如何写序”的学习支架,助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大单元的文本读深读厚。

(4)激发创新实践,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我为文集做设计”中的“封面设计”和“腰封设计”是在理解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读深读厚,进一步理解主题和体会人文。不仅将艺术气息带入课堂,也渗透了读写结合,由读入写的教学理念,由画情到诗意,充分挖掘了学生从形象、直觉思维到创造思维的能力空间。如“封面设计”任务中学生用不同的色彩、笔调、构图来设计封面,绘色传情,一幅幅封面或淡雅哀伤,或洁净朴素,体现主题的情感基调。再如“腰封设计”任务让学生从通读、比读、研读中意犹未尽地走出来,走进微写作的天地,通过自己的笔再次深切地体悟散文的意,散文的情。语文课在读写画的实践中满足了学生自我创新的欲望,培养提升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学习活动任务无论如何设计和组织的最终指向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自始自终都在积极地阅读、思考、书写、交流,任务完成了,学生的内在能力和品质就会发生变化。

三、“大单元”教学下逆向教学设计的体悟和思考

1.大单元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明确任务群要求、单元任务和深入探究单元文本本身的基础上,三者不可偏废。同时在大单元学习目标的指引下依据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设计适切的学习任务活动。学习任务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预设问题的叠加,而是围绕真实的交际语境设计出的具体的、可行的、有层次、有梯度的学生活动任务,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的语文实践活动。

2.大单元学习量化评测可以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可评可测,并且可以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改进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提高能力水平,时效性较强,成就感也会提升。而不同于传统的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单元检测去发现学生的疑难点和不足处,况且单纯的书面检测还是不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伴随量化评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

3.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助力于任务有效完成。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学,教师也要做好材料的筛选和整合工作,并在关键点上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教师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当然,任何教学设计都不是完美的,逆向教学设计的不足也是存在的,一是对单篇课文的理解要足够深刻;二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要处理好单篇教学和大单元教学,既要做好单篇经典课文的深度学习,又要能够使单元篇目之间相融合,时间上很难把握,同时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全面“启程”下,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层出不穷。认真学习揣摩“逆向设计”理论,对大单元教学有很大的启发。“逆向设计”下的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语言实践,真正将语文知识内化为实际能力,并在情境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宁,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严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7.

[作者通联:浙江湖州市南浔中学]

猜你喜欢
逆向教学设计语文活动逆向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例谈“逆向教学设计”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设计
高中英语语法复习新方式
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方法
任务驱动式中职语文学习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