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2021-09-13 02:34周巍胥伟华
右江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院前急救

周巍 胥伟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院前救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41例予以综合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到院时间、候诊时间、到院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01);观察组急救后的D-二聚体(D-D)、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对照组低,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01);观察组急救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01)。

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院前急救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并且有助于促进其神经与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性脑卒中;预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1.07.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thods o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Methods 82 acute stroke patients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col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41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41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pre-hospital first aid. First aid time, first aid effects, and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s and motor fun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ime from calling for help to pre-hospital first aid, time to hospital, waiting time, and time from arrival to treatment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D-dimer (D-D) and serum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 BNP) after first aid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scores of the Gasgow Coma Scale (GCS) and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after first ai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The score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fter first ai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simplified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 (F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pre-hospital first aid for acute strok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first aid time, improve first aid effect,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 s nerve and motor function.

【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 acute stroke; prognosis; neurologic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急性腦卒中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发病急,病情凶险,约75.0%的患者经救治后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遗留,发病后需及时予以救治[1]。但在临床实际中,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 h就医率仅占16.0%左右,主要原因为院前急救措施不够及时、完善,不仅会影响患者预后,而且可能增加此病的致残、致死率[2]。因此,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应不断制订综合性、时效性较强的院前急救方式,使急性脑卒中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医学救治,进而达到改善其预后的效果[3]。本中心近年来强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综合院前急救措施,并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救治的82例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发现该方法在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及促进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康复方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中心接受急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6~78岁,平均(62.21±5.43)岁;卒中类型:出血性12例,缺血性29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47~78岁,平均(62.51±5.52)岁;卒中类型:出血性13例,缺血性28例。纳入标准:(1)经《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确诊;(2)发病4.5 h内入院;(3)病历资料完整;(4)知晓研究,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卒中史、颅脑损伤及手术史;(2)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3)有其他脑部疾病;(4)精神疾病史。此研究满足《赫尔辛基宣言》,且两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院前急救:接收到患者的求救信号后,相关急救人员及时前往患者所在地,予以就地检查及针对性治疗,随后转运患者至院内。观察组展开综合性院前急救:(1)及时响应求救信号。接到患者的求救电话后,于2 min内派遣救护车及相关人员,确保救护车上专业装备配置齐全,并于20 min内赶至患者所在地,控制平均现场时间在15 min内。(2)规范进行院前救治。接收到患者求救信号后,专业急性脑卒中护理人员立即与现场的家属或求救人员取得联系,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发病时长、服药情况、病史、肢体活动等,初步对病情进行判断后,指导现场人员适当抬高患者头部,并予以口腔内异物清理,但不可随意搬动患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检查、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等,实施心电图、呼吸、血压等检查,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随后依据检查结果,对患者实施冰敷、降颅内压、心肺复苏等处理,尽早建立静脉通路,予以针对性用药,彻底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与患者保持交流,予以安慰,使其情绪保持稳定,积极、正确配合临床干预。(3)安全转运。完成院前急救措施后,及时转运患者,转运途中全程予以患者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并于此过程中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家属沟通、健康宣教等工作,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同时向医院报告患者情况,申请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够尽快得到院内诊治。

1.3 观察指标

抢救时间。对两组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到院时间、候诊时间、到院至接受治疗时间进行记录。(2)急救效果。入院时、急救后,分别采集两组静脉血液标本,行3000 r/min×5 min离心处理,通过快速免疫分析仪(丹麦雷度,AQT90FLEX)对D-二聚体(D-D)、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通过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价两组预后情况。GCS总分介于0~15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好[5]。GOS标准为:死亡计1分;植物生存计2分;重度残疾、清醒计3分,轻度残疾计4分;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工作计5分[6]。(3)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入院时、急救后,分别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两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NIHSS总分介于0~45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高[7]。FMA表包含上肢33项、下肢17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数据处理以SPSS 20.0进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行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到院时间、候诊时间、到院至接受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01)。见表1。

2.2 急救效果

入院时,两组的D-D、NT-pro BNP水平及GCS、GO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再次评定时,两组的D-D、NT-pro BN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同时GCS、GO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高(P<0.001)。见表2、表3。

2.3 神经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入院时,两组的NIHS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再次评定,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01)。见表4。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是急救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此病发生后,患者脑组织有缺血、缺氧情况,可对其脑神经造成损伤,致使患者出现偏瘫、认知功能障碍等,甚至会引发植物状态、死亡[9]。急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对治疗时间窗要求高等特点,但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急性脑卒中救治多存在院前延迟,延迟时间长达2.8~51 h,致使此病急救效果不够理想[10]。此外,以往临床上多通过常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急救,响应、处理时效性均有待提升,导致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医学救治,致使残疾、死亡风险增大[11]。因此,临床上需不断对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方法进行探索与优化,通过及时对患者展开院前专业医学救治,达到减轻功能损伤程度的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综合性院前急救强调于院前及时予以患者专业检查、治疗、护理等干预,最大限度缩短院前延误时间,使急救时效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12]。本次研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综合院前急救,结果显示观察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到院时间、候诊时间、到院至接受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提示综合性院前急救措施可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通过综合性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救治时,接收到求救信号后,急救人员携带急救设备及时前往患者所在地,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予以针对性临床干预,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进而达到缩短救治时间的效果。不仅如此,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急救后D-D、NT-pro BNP水平比对照组低,GCS、GOS评分比对照组高,提示对急性脑卒中展开综合性院前急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急救效果。D-D是血栓形成、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水解物的一种,而急性脑卒中多伴有血栓形成,D-D水平上升[13]。NT-pro BNP是近年来评价脑卒中损伤程度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其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14]。通过综合性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时,患者救治时间缩短,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促进相关急性症状缓解,为后续临床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救治效果提升,进而降低D-D、NT-pro BNP水平,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升GCS、GOS评分。

急性腦卒中发生后,患者脑组织的血液、氧气供应均中断或减少,脑组织处于水肿状态,自主神经受损,可导致神经-体液功能发生紊乱,引发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大量临床研究指出,对于急性脑卒中的救治,应充分考虑治疗后相关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及时救治,减轻脑组织损伤,并促进神经细胞修复,达到促进神经、运动等功能康复的效果[1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FMA评分比对照组高,提示对急性脑卒中展开综合性院前急救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综合性院前急救时,急救人员通过电话及时与现场人员进行联系,指导其预先予以患者正确处理,如垫高头部、清理口腔异物、不随意搬动等,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减轻,降低神经、运动功能损伤程度。不仅如此,综合性院前急救措施的实施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的医学救治,及时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进而达到促进其神经、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综合性院前急救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并且促进其神经、运动功能有效康复。然而,本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样本量少、观察指标较少,主观性大等,均可能对研究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使结论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等。因此,后续需进一步展开多中心、大规模的研究,增加样本数量及观察指标等,从而对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评价。

参 考 文 献

[1]  彭蕾,许方蕾,陈雪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接诊时间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4):363-365.

[2]  WU Y Q,CHEN F,SONG H Q,et al.Use of a smartphone platform to help with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observational study[J].JMIR Mhealth Uhealth,2021,9(2):e25488.

[3]  刘辉均,田小文,刘承春.急救标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0,26(1):55-56,88.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张琳.自拟活血清热饮鼻饲合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昏迷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和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8):875-878.

[6]  王高强.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7):753-754.

[7]  董湘萍,徐朝霞,张岚,等.预见性护理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08-210.

[8]  校爱芳,李玉凤,李雨凤,等.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8):1023-1025.

[9]  杨秀红,李萍,合依热古丽·吾拉依木.链式管理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0,34(4):721-723.

[10]  穆永成,盛玉萍.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9):2365-2367.

[11]  丁玉芳,寇红.院前急救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1):1788-1789.

[12]  相松飞,陈秀芳.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卒中急救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50-255.

[13]  沈烨琪,徐良额,张圣,等.血清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J].浙江医学,2020,42(10):1038-1042,1047.

[14]  阳军,黄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T-pro-BNP,Lp-PLA2等相关因子以及血液流变血脂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6):116-119.

[15]  GANESH A,OSPEL J M,KROMM J,et al.Ignorance is not bliss:managing uncertainty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in the COVID-19 era[J].Neuroradiology,2021,63(1):3-6.

(收稿日期:2021-03-18 修回日期:2021-05-11)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院前急救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