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的价值及启示

2021-09-13 03:18陈爱香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人们通过多种不同媒介获取知识信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碎片化,加之技术赋能,有声传播样态以符合大众时间需求等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崛起成为传播文化的新力量。文章以喜马拉雅FM平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专题为例,分析了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的特点、价值以及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喜马拉雅FM;有声阅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64

0 引言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1]。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概念[2],自此全国各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都在加速进行。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同时,用户也可以是内容的创作者、分享者。传统广播触网,先后诞生了众多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自2013年上线以来,始终坚守“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的理念,深耕专业领域,现用户规模已突破6亿。基于音频传播分享平台,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听众的生活方式、大众审美、媒介使用习惯,以及重塑传播格局[3]。声音是一种有温度的传播介质,有声阅读具有的参与感、体验感,不仅让用户理解具体客观知识,还能够唤起听众情绪,匹配听众的情感适应。有声阅读过程集知识、陪伴、社交多个维度于一体,正在重塑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1 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的特点分析

1.1 受众广泛,传播范围大

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有声阅读也逐渐常态化,听书已经成为民众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1.6%、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32.5%;移动有声APP平台是国民听书首选的形式[4]。喜马拉雅FM 2021第一季度听书报告指出,2020年平台有声阅读内容同比增长63.56%,2020年喜马拉雅FM听书用户同比增长22.23%[5]。网络有声传播在信息知识的传播广度、传播深度上均实现了有效延展,迅速得到了用户青睐。如,针对2019年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各大音频平台立即作出响应,有声媒介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知识进行提纯和聚焦,深入浅出的解读,形成符合人们接收的信息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有声传播在非常时期为全面有效防控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喜马拉雅FM 平台,以“新冠病毒”“疫情”为关键词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4月1日,选择“专辑”类目,按“播放最多”对检索结果进行显示,列表统计播放量过百万次数的专辑(详见表1)。

1.2 传播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喜马拉雅FM平台通常以“小说、儿童、头条、相声小品、评书、人文、音乐、历史、情感、广播剧、少儿教育……”等分类将内容细分为不同频道,各频道再进一步细分,从而较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如,调研抗疫专题传播内容的类型,将不同专辑大致归类,主要有以下六类:

(1)头条——新闻。《疫情防控要闻速览》《新闻1+1》《战“疫”情报》栏目均属疫情专题新闻资讯,用户关注度最高。时至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的今天,《疫情防控要闻速览》《新闻1+1》两档栏目一直保持规律更新。由专业、权威机构制作发布的有声新闻,兼具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公开性等特性,迅速满足了人们及时获取疫情信息的使用需求。疫情期间,“今日疫情分析”成为国人第一关注的信息。

(2)健康——科学防护、防控指南。《疫情防护科学指南》《董洁·和宝宝一起预防新冠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李兰娟院士——疫情防控》四个专辑都以科学防护、防控病毒知识为主,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关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出版,与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发行音频版。全手册共分为十五章,涵盖相关知识、个人防护、重点人群防护、居家防护和消毒、出行防护、重点场所防护、就医防护相关知识、心理防护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114个问题,音频长度大部分介于20秒至3分钟之间,直击各种情况下“怎么做”的问题,随时随地供用户查阅和收听。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知识就是免疫力。《李兰娟院士——疫情防控》栏目音频包括李院士的原音傳真和网友问答两个部分。李兰娟院士作为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不仅持续跟进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作出分析,还贴近民生、解答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3)情感——全民诵读活动。“战疫情·秦声嘹亮·全民诵读活动”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诵读活动。战疫情期间,邀请社会各界人士隔屏守望,在家中创作,用手机录音,让大家用声音抗击疫情,用情感温暖心灵,用奉献点燃希望,用热爱传递力量。第二阶段的主题是“治愈树洞·疫情后最想做的事”。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的节奏也逐渐恢复正常,人们丰富的情绪需要抒发,疫情结束后的憧憬与愿望需要表达,把爱化作声音传递。这一活动适时地高度契合了大众的情感需求,得到了用户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4)音乐。《抗击疫情·音乐传情》专辑中有六首歌曲:《不要告诉我的妈妈》《光荣的战役》《白衣城墙》《天使的微笑》《万众一心强中华》《因为有你》歌曲除了音频,还配有视频,收获了巨大的阅读量。这六首音乐作品,均是针对疫情创作的新作品,比较典型的《白衣城墙》作品,由11所驻京大学学生参演,歌曲的创作、演唱、录制、MV拍摄、剪辑均由学生独立完成。特殊阶段,音乐具有强烈的共情作用,能够激励各行各业的人团结起来、共克时艰。

(5)实录。实录是指把真实情况记录下来。《疫情实录·70个抗击疫情的真实故事》《疫情实录·武汉封城日记》《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感动瞬间》这些都属于实录内容。事件中的主人公是事件的亲历者、当事人或见证者,实录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情境、感受,是历史的有力见证。抗疫实录会成为未来珍贵的历史资料。

(6)其他抗疫文艺作品。《抗击疫情·文艺家在行动》专辑展现的是不同艺术形式的基于疫情素材创作的文艺作品,有快板、诗朗诵、山东快书、合唱、评书、歌曲、京东大鼓、相声等形式的原创文艺作品。处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护的关键时期,非常时刻,大连市的广大文艺家积极行动,自觉担当,主动作为,纷纷用不同艺术形式讴歌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赞扬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感人精神,为取得全市防控工作胜利凝聚信心,汇聚正能量。

1.3 合作机构众多,注重资源发布时间及质量

喜马拉雅FM平台合作机构众多,注重资源发布时间及质量。从抗疫专题有声资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1)信息发布机构广泛,包括新闻单位、出版社、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喜马拉雅自制频道、有声西安和听见大连、喜马拉雅重庆、都市夜归人(节目)、华语音乐(主播)、文涛学员(主播)。据统计,喜马拉雅已先后与200余家出版机构合作,开发数万本有声书。(2)信息发布时间集中。专辑发布主要以2020年2月至3月最多,对应疫情爆发、防控最关键时段,从侧面印证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信心与战斗力。《疫情防护科学指南》《抗击疫情·文艺家在行动》是最早发布的,在2020年1月就与读者见面了。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疫情防控要闻速览》和《新闻1+1》栏目,至今仍保持着规律上新。(3)注重“名人效应”。董洁、李兰娟冠名的专辑,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名人本身就是标签,就是品牌,增加了用户对资源的信任度;加上名人身体力行,亲自参与音频的播音与主导内容的生成,提升了有声资源的内容质量。

2 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的价值分析

“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喜马拉雅FM平台的使命和初心,精准诠释了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的价值所在,优质有声内容资源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声音作为一种有温度、有情感的传播载体,承载着信息传递、情感抚慰、力量唤起、科学普及等多重功能。

2.1 传递有声力量

马梅[6]通过分析声音媒介的优势、声音作品的优势与实现形式,得出在重大社会风险治理中,声音媒介、声音作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结论。指出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声音媒介更具有传播感染力,起到了很好的社會动员作用。由于声音媒介先天具有的及时性、随身性、想象性、陪伴性特点,声音给予疫情中焦虑的人们情感抚慰,声音是一种心灵的触媒。讲好中国故事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抗疫背后的故事以及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性光辉、巨大的精神力量都需要媒体去梳理、挖掘、报道,有声媒体将抗疫情景、感受汇成温情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的人们,听者接收到的是力量、是鼓舞、是安慰。

音乐是有声资源中自成体系的存在,有着巨大的力量。充满浪漫情怀和时代责任的音乐作品,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或许治愈、或许力量、或许信心,帮助人们渡过难关。

2.2 培育科学素养

喜马拉雅FM平台,培育少年儿童科学素养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如“科技”大类下的科学科普、生活科普、科学通识;“儿童”大类下的科普百科;“少儿教育”大类下的自然科学等内容。《董洁·和宝宝一起预防新冠病毒》《健康小讲堂—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绘本》《认识新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每天3分钟绘本故事》《给孩子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等专辑,或以讲故事的方式、或以拟人化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向小读者解释什么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常见症状以及如何安全防护等知识。如防疫顺口溜朗朗上口,便于小朋友记忆。这些科学、严谨、有趣的科普有声读物,不仅成为了儿童防疫指南,而且提升了少儿的科学素养。

2.3 促进信息的科学传播

融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真正做到了视听、图文的全媒体同时传播,视频版、音频版、图文版,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多场景阅读需求。喜马拉雅FM的“头条”,集中了媒体的实时快讯、全球资讯、民生、深度解析、财经、深度综合、法制频道,权威机构的有声信息与知识,实现了信息的科学、精准传播。全媒体传播背景下,有声平台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责任担当,做到信息公开,做好信息传播以正确引导舆论,传递权威声音。政府、专家、权威机构的科学信息有效传播,对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合力抗击疫情,起到了关键的舆论和动员作用。让全民能够自觉行动起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大大减少了焦灼和恐慌,从而使得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2.4 催生文艺创作

喜马拉雅FM平台与用户之间,是一个双向交互的关系,用户不仅仅是单一的用户角色,用户可以上传内容,用户可以入驻平台成为主播,用户可以借助平台进行种类文艺创作。用户与平台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使优质作品有了平台传播与推广,在繁荣大众文艺创作层面,喜马拉雅FM等有声平台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艺作品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快板、诗朗诵、山东快书、合唱、评书、歌曲、京东大鼓、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抗疫原创文艺作品相继问世,民众通过收听作品,深深感受到了创作者对生命的歌颂、对力量的歌颂、对信心的歌颂,感受到了携手同行、不离不弃,共同抗疫的坚定信念[7]。在抗“疫”的关键时期,这些优秀作品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同时,这些场景真实、视角独特、情感真挚的文艺作品,也为之后的文艺创作积累了珍贵素材。

3 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当今的阅读呈现出数字化、移动化、碎片化、多场景特征,而有声阅读在技术赋能下,恰好高度契合了大众的阅读特点。同时,有声阅读极大地覆盖了读者受众面,儿童、视障人员、低文化程度者以及老年人,都可无障碍进行有声阅读。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的价值巨大,图书馆需适应环境变化、技术发展等,围绕阅读资源建设、阅读服务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3.1 音视频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喜马拉雅FM平台给图书馆工作的启示首先是要重视音视频资源的建设。当今社会正处于全球性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各国政府和人民與病毒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必然会产生不同载体的记录资料,音频、视频、图文都应属于图书馆保存的范畴。不少图书馆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也迅速作出了响应,2020年3月13日株洲市图书馆首家正式上线了新冠肺炎株洲疫情专题数据库,数据库平台分为政策精神、每日动态、战疫故事、疫情知识、抗疫作品五大类栏目。平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源于基层、社区、小区等一线战“疫”图片、文件、会议、音频、视频等资料。新冠肺炎株洲疫情专题数据库真实地、持续地记录了株洲广大人民群众防控疫情的特殊历史时刻,保存了这些弥足珍贵的战“疫”资料,构建抗疫记忆,同时也满足了广大读者查阅与学习需求[7]。图书馆应担当起为战“疫”留声、为历史存档的责任和使命,以使这些多视角表达的有声实录成为珍贵的史料资源。

3.2 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借鉴

喜马拉雅FM的阅读推广服务日益成熟,包括宏观上的平台推广,如智能音箱、车载、穿戴设备嵌入喜马拉雅FM,实体的有声图书馆建设等推广途径;微观上的个体内容阅读推广,从具体内容的设计编排、质量控制、与用户的生活场景匹配,给予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诸多启示: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战疫情·秦声嘹亮·诵读活动”之所以关注度高、参与人数多、受众面广,这与上级部门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分不开,诵读活动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由西部网、陕西头条、西马拉雅·有声西安联合承办,整个活动定位明晰准确、架构科学合理、开展时间及时、操作实施有保障。

第二,保证内容质量。如诵读中的《大爱医者》,由太白文艺出版社与喜马拉雅·有声西安联合出品,由著名作家陈彦创作,著名播导陈爱美深情诵读。专辑中不乏各界文化学者、西马拉雅优质主播创作和诵读的应时应景优质“声援”作品,引起了听者的深度共鸣,振奋人们的信心。

第三,契合用户需求。基于用户需求的阅读推广,效果更好、意义更大。战疫情·秦声嘹亮·诵读活动前后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时间是2020年2月4日至2月29日,正值疫情爆发、防控最艰难、最关键时段,这时的人们既要对奋战一线的各路英雄们加油助威,又要对床上的患者表示衷心祝福,还要对身在后方的各界同胞发出倡议,一同团结抗疫,献出我们的一份力。此时,大众的心声,需要借助载体和平台,传递出来,声援抗疫、助力抗疫,诵读活动的开展适时地契合了用户的需求。第二阶段的活动,开展时间是2020年3-4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开始恢复,心情得以舒缓,活动的主题“治愈树洞·疫情后最想干的事”鲜明地紧扣时代节奏,再次表达了人们的心声。因此,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要想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一定要注重设计、精选作品、匹配需求。

3.3 开展针对性的有声阅读服务

已有研究分别调研了民众、大学生群体进行有声阅读的动机,知识学习需求、文化情感需求均排在前两位,有声读物自身的知识性、陪伴性、社交性与用户的需求契合度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细化发展。图书馆应主动进行业务变革,提供有声知识性服务产品,服务读者的信息需求。有声阅读延伸了数字阅读,在技术赋能下,有声出版正朝着健康规范方向大力推进,在线有声文化知识服务将是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新领域。据网络调研,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博看有声、盛大有声、新语有声、悦听有声数字图书馆、时夕乐夕网、有声有色、多听音频有声图书馆、书香中国听书馆等多家有声数据库已相继被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采购。同时,各大综合音频平台也加快了与图书馆合作的步伐,如2019年4月23日,喜马拉雅FM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合作,以移动“有声图书馆”平台首次进驻高校图书馆。第一期“有声图书馆”设置了“新思想、新理念”“立德树人、榜样故事”“教师推荐”“大咖专辑”“个人成长”五大版块,还有文学名著、诗歌美文、文物宝典、历史、艺术、国学、外语等七个子版块。其中七个子版块则是基于对本校读者阅读现状调研的结果而精心设置的。

用声音传递情感、启迪心智、造就人才,用声音讲述故事、记录历史、慰藉心灵,声音的价值与力量借势今天的融媒体环境,得以被重新认知与开发。2019年11月,重庆大学“声音图书馆”开馆,该馆以声音艺术为主题,进行相关声音艺术研究、收集、数据库建设和相关学术活动。馆内配置声音相关书籍、音响制品、静音电脑、音频解码器、高品质耳机、钢琴等设备。声音图书馆为师生、读者、社团、校友等举办文化活动提供丰富的多媒体馆藏资源、专业的视听设备和舒适的科研教学场地。声音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各种声音和音乐,成为一个记忆体,另一方面助力举办各种活动,促进校园的文化氛围营造,使声音图书馆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文化育人的大学氛围[8]。

3.4 开展特色有声资源建设与传播

基于用户调研和喜马拉雅FM用户收听报告,发现用户偏好内容,喜马拉雅FM平台较好地打造了综合丰富并兼具特色的有声内容,既满足了大众用户的泛在需求,又满足了个性用户的精准需求。由此,图书馆整理制作高价值有声特色资源,保存声音内容,打造图书馆特色的有声资源体系,是融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重要议题。图书馆除了引进一定的有声数据库外,更应充分挖掘本馆、本校、本地域特色内容,联合成熟的音频制作与传播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有声资源建设体系和开辟推广渠道。明确有声资源体系建设定位、打造自有特色品牌、内容优质、平台易得的极致体验是建好有声资源体系需要把握的重点[9]。读者关切的图书馆资讯、大咖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地域文化研究等内容,都可以经过专业再创作开发成音频,进行有声传播。

4 结语

媒介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有声传播业态的成型,创新了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有声阅读新方式,以声音为载体传输的知识和情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有声读物在内容选取、叙事手段、互动性方面会日益完善,有声书的改编和叙事体系也会日渐成熟。有声阅读平台已向日常生活产品延伸,为用户定制专属声音,未来的“感知智能”,还将通过用户的声音,辨识用户的情绪状态,在实现兴趣、场景的精准推送后,实现情感推送[10]。有声阅读与有声传播的发展前景也给图书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图书馆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有声阅读传播服务。除上述启示外,图书馆还可以对有声读物进行质量评价,加强对有声读物评选排行的研究,挖掘有声阅读作品的文化价值以有效进行推广等。

參考文献

[1]百度百科.融媒体[EB/OL].[2021-02-15].http://baike.baidu.com/item/融媒体/4588919fr=Aladdin.

[2]党建网微平台. 习近平谈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EB/OL].[2021-02-26].http://news.youth.cn/sz/201808/t20180826_1170895

7.htm.

[3]李丹丹. “听觉转向”与《红楼梦》的有声传播[J].红楼梦学刊,2020(5):116-136.

[4]国家新闻出版署.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21-04-26]. http://nppa.gov.cn/nppa/contents/280/75981.shtml.

[5]IT168互联网频道.喜马拉雅FM发布听书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人均听书量为7.4本[EB/OL].[2021-05-20].http://software.it168.com/a2021/0518/6478/000006478546.shtml.

[6]马梅. 声音传播在重大社会风险治理中的优势与作用机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播生态的研究[J]. 中国广播,2020(8):19-22.

[7]株洲新闻网. 新冠肺炎株洲疫情专题数据库上线[N].株洲日报数字报,2020-03-14(2).

[8]重大新闻网. 记忆恒久 我在重大:重庆大学声音图书馆开馆[EB/OL].[2021-02-15]. http://news.cqu.edu.cn/newsv2/show-14-20377-1.html.

[9]陈爱香. 有声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的新方向[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11):50-54.

[10]罗弦,石彦强. 5G技术下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 科技与出版,2020(6):125-128.

作者介绍:陈爱香(1978),女,临沂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1-05-25 责任编辑:孙 炜)

The Value and Enlightenment of Audio Reading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edia Convergence

—Taking the COVID-19 Theme on Himalayan FM as an Example

Chen Ai-xiang

Abstract: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edia convergence, people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edi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fragmentation of people's lives, coupled with technology enabling, audio communication mod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a new force of communication culture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meeting the time needs of the public. Taking the COVID-19 theme on Himalayan FM as an example, the characteristics, value and enlightenment of audio reading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to library work are analyzed.

Keywords:The Environment of Media Convergence; Himalaya FM; Audio Reading; COVID-19 Epidemic

猜你喜欢
融媒体环境
融媒体环境中新闻的跨平台传播研究
党的理论宣传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发展浅析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创新探析
融媒体环境下综合类新闻App发展特点与提升对策
广播广告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
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研究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有关电视安全播出的思考初探
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导演性思维
融媒体环境下的国企新闻宣传及其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