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探析

2021-09-13 02:00高畅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高畅

摘 要:202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中国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摘帽”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提升民族地区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必然的。在“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衍生的相应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等一系列“数字+”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的数字化政府建设对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以及综合提升国内数字经济水平和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关键词:百年变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01

0 引言

2020年世界在疫情的影响下风云变幻,东方崛起大势不可阻挡,国际重心“南升北降”,单边主义抬头,各国竞争愈演愈烈,局部地区战火频发。在欧洲大国经济疲乏制度窘境、美国政治极化急转加剧,全球地缘摩擦暗潮涌动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需要抓住机遇发展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借助全球化的东风带动国内经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持续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较上世纪有着质的提升,但是民族地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摘帽”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提升民族地区百姓的生活质量。

民族经济需按照本地区的资源储备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可持续发展。受自然、历史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普遍很低。基于以上因素,民族地区需要扎实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充分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实现民族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问题亟须解决。

1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经济

1.1 中国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

百年变局下当前国际形势愈发地不明朗,全球经济大萧条,疲软不堪;疫情在全球范圍大流行,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冲击;人为推进和肢解经济全球化的言行世所罕见;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对中国的恶名污名化频率越来越高。

在此环境下应当按照非传统常规的理念进行世界经济分析,如经济周期理论等,组建智囊团分析国际大格局的演化。国际风险如此之大,中国应该努力适应后疫情经济常态化,努力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繁花遍地。

1.2 中国经济发展特征与成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成为有机整体,国际形势显著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20年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整体处于不利局势,中国经济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呈现如下发展特征。

(1)宏观调控现状。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创新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同时进一步改善人民福祉。调控力度更加具有明确性,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更具强针对性。同时,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对科学合理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状问题具有正向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放缓、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地区。

(2)进出口贸易现状。

进出口贸易是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对外经济提升的主要途径。内需、投资和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龙头。据海关总署2021年1月14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32.16万亿元。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政策之下,中国进出口贸易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并且贸易结构更加均衡合理,实现了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增长。据中国海关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达1.69万亿元,增长31.1%。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当前国际主要经济体贸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优质增长。

(3)微观层面现状。

受全球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对比其他国家更具稳定健康特征,货币政策更加具有宽松性,同时提高企业的发展优势,融资租赁业务趋向便捷化,显然这对激活市场经济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国际金融与经济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相应一些问题。中国经济整体结构中,超过80%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因此为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给予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政策上一定援助,促进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企业健康生存环境。

1.3 中国经济战略导向

目前,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当务之急是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发展的新格局。主要的战略导向就是要扩大国内本土需求,以解决国内经济循环阻塞障碍为起点源头,从供给侧、需求侧、改革开放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国内大循环顺畅发展。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关系变迁的历史转换,是中国经济发展具体形势变化、主要矛盾演化以及发展路径的调整,是立足当下把握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经济环境的产物。从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来看,“国内循环为主”可以说是“脚下第一步”。中国发展将在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开启全国范围内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起步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将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空间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发展将进入重大转型期、重大机遇期,同时也处于重大风险交织期。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已然成为左右全球经济市场的大国经济体。

推动供给侧创新改革,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发展的刚性需求。具体要求国内应该做到科技创新大幅度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突破,加紧打造高质量供给链建成,保持高中低端产品比例适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巩固保障力,稳定内循环生产端:激活内需实质潜力,优化改革供给侧升级。消费端,力争消费升级,促进居民内需,夯实支撑消费增长的物质财富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数字经济时代到达,数据要素成为极重要生产力,深化政府改革,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结合数字化创新政府管理,杜绝职权滥用现象的产生。加强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力度,强化市场准则,清除歧视性市场准入限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提高审查约束力和透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实现高质量双循环。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