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2021-09-13 02:35陈锦梅
学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陈锦梅

摘 要:课程思政强调了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高度融合,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课程思政,即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中小企业管理实务》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探究了企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了企业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企业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03

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让作为网上冲浪主力军的学生都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来自各个国家、各种形式的信息和文化,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文化底蕴相对薄弱,不易判断是非善恶,在不良文化的影响下极易走上歪门邪路,这就需要学校给予正确的引导。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亦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課程思政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尤为重要。课程思政,即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元素,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企业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课程,对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一般学生的就业渠道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各项职能普遍交叉,企业管理这门课程能让学生了解企业职能部门的各种管理方式,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企业、更快速地融入企业、以符合企业文化人的身份更好地投入工作岗位,对今后的个人、公司乃至社会发展大有好处。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企业管理课程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做人做事方法,领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企业家精神等。教师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企业管理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最终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企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思政课程必不可少,但传统的思政教师授课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将隐性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在课堂上传播会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接受。本质上来说,思政课堂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二者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课程思政更是强调了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高度融合[2]。企业管理课程中可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管理智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以下以《中小企业管理实务》课程为例,进行企业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探究[3]。

(一)定位教学目标,清晰人才培养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认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掌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相关内容,并理解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及内在联系,掌握正确高效的管理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企业组织职能的认知和对管理知识的学习掌握,提高学生的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协调,合作与沟通、领导与控制、开拓与创新的能力,培养财经商贸专业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理解多样化的价值回报,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终生学习和奋斗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管理素质,完善学生独立、健全的品格。

人才培养方向:熟知企业管理职能与模式、拥有基础管理技能的人才可作为企业储备干部,面向生产、质检、营销、人事等工作岗位,从事生产作业控制、产品质量改进、市场调研开拓、员工渠道招聘等基础管理工作,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与轮岗,最终成长为适应企业发展的中坚管理力量。

(二)重视教学方法,充实教学过程

针对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还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头抬起来、脑动起来、嘴说出来。教师利用线上平台软件提前发布阅读、视频材料或案例分析,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解决抛出的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悟管理知识及其中的思政元素。

1.认识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本项任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内容,了解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我国的传统国学著作,如《尚书》《论语》《孙子兵法》《周礼》等,让学生领悟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治国、治生和治身;介绍儒家、道家、兵家等的百家思想,让学生体会“诚、信、义、仁”的做人、做事准则,同时可以讲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从党史中发掘管理之道[4]。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项任务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企业的含义、特征,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教师可在教学前发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制作视频,如刺绣、纺织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领悟“工匠精神”,再以某一现代化纺织企业为例进行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分析,让学生感悟祖国强大,激发爱国热情。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