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叙事艺术与蒲松龄人物形象建构

2021-09-13 08:18齐立森张艳丽
蒲松龄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叙事艺术蒲松龄影视剧

齐立森 张艳丽

摘要:从淄博电视台的《蒲松龄》,到张子恩导演的《聊斋先生》,到TVB金牌编剧梁材远的《蒲松龄》,再到成龙主演的《神探蒲松龄》,四版影视作品对蒲松龄这一历史人物的刻画手法迥异,体现出时代差异、叙事艺术变迁和文化转向,隐喻出社会大环境下人文思潮的涌现,投射出全媒体生态中狂欢精神的悸动。

关键词:蒲松龄;影视剧;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21)02-0129-14

从香港、新加坡等地肇始的聊斋题材影视创作,推动了鬼狐影视文化现象的形成,进而带动了更多聊斋故事的影视剧改编,影响范围扩大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地区。淄博电视台1987年播出的14集电视连续剧《蒲松龄》,率先运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刻画了蒲松龄这一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此后,1998年播出的《聊斋先生》,2009年播出的TVB版《蒲松龄》,2019年上映的《神探蒲松龄》,按照大约10年左右的历史区间,持续性地围绕蒲松龄展开历史时空叙事,成为影视剧改编史上的经典范例。

一、《蒲松龄》(1987)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一)乡土气息中的日常生活叙事

《蒲松龄》是淄博电视台1985年建台后拍摄的第一部连续剧,1986年4月25日开拍,1987年5月完成。该剧在淄博电视台首播后,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1987年12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淄博电视台在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蒲松龄》观摩研讨会,与会者用一天半时间观看全剧,给予了全面肯定和热情赞扬。1988年,《蒲松龄》获山东省第三届优秀电视剧评比荣誉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代影视剧相当普遍地从传统意识形态化的历史叙事中出走,转向表现凡俗人生的日常生活。” [1]108山东淄博是聊斋文化发祥地,淄博电视台之所以率先将注意力投射到蒲松龄这一历史人物身上,是港台影视文化向内地辐射、聊斋本土文化自我觉醒的具体体现。《蒲松龄》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形象地再现了蒲松龄一生清贫、身在民间、科场屡次受挫、不畏豪门权贵挥笔创作的情景,同时也描绘了他的家庭、朋友间的感情纠葛,比较真实地再现了清初山东地区的民风民俗。

(二)地方曲艺中的平凡人生故事

《蒲松龄》全剧分为14集,每一集均有题名,分别是柳泉少年、山市蜃楼、锋芒初试、风波乍起、萍踪浪迹、落霞孤鹜、剑胆琴心、范水流年、隐园寒灯、鼠窃蛇藏、晓雾晚晴、棘闱悲秋、魂系聊斋等。各集的编剧为任继梅、傅冠明、赵钦平、陈倩、秦吟、周雁翔、高连欣、孙青云等八位作者,由马少波担任总顾问,袁世硕担任历史顾问,陈志昂担任文学顾问。此外,剧中采用了大量聊斋俚曲素材,这种创作手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俚曲艺术的传播力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历史工作者,他们都担负着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任务。” [2]10在《蒲松龄》电视剧的片头部分,有一段总述性质的旁白:“蒲松龄,是中国十七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他在清代初期极其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中,愤世嫉俗,孤鸣无援,采花酿蜜,身在民间,以生花妙笔写出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揭露社会黑暗,向往人生光明。此外,还有大量诗词、俚曲等著作传世,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解说词开宗明义,奠定基调。伴随着歌唱家吴雁泽“金瓜满架设瓢壶,冷月寒灯话鬼狐。缘吝功名挥巨笔,聊斋写尽志奇图”的优美歌声,蒲松龄的人生片段徐徐展开,镜头最终定格到正襟端坐、捻须微笑的老人身上,娓娓道来一段段过往的传奇故事。

(三)守望相助中的至情至真人性

在《蒲松龄》全部14集中,少年、中年和老年所占的篇幅,大约是按照2:7:5的比例,饰演蒲松龄的演员分别是蒋磊、马泉来和顾岚。蒋磊饰演的少年蒲松龄,嗜好读书,情窦初开,他巧施妙计,吓走押差,救下了秋霞,从此结下深厚情谊;马泉来是著名戏曲理论家马少波之子,既有扎实的编剧经验,对表演也颇有心得;顾岚是空政话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是在表演领域浸淫多年的老藝术家。三位年龄悬殊的演员饰演蒲松龄的不同人生阶段,从人物气质上更容易接近历史的真实,给观众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

很显然,剧中秋霞是虚构的人物形象。“对于多元叙述甚至虚假叙述的容忍,正反映这个时代的宽容性。” [3]16在剧中,秋霞身背父仇,不得已隐姓埋名,远走天涯。蒲松龄年少订婚,只能困守乡里,求取功名。一对才子佳人,仗义相助,解难纾困,只为成全对方,却终其一生不复相见。从少年、中年到老年,蒲松龄与秋霞之间的相知之情,似断非断,似有若无,观众于剧中看到了“无缘对面不相逢”,看到了“千金散尽为买书”,看到了“咫尺天涯情更怯”。这种超越时代的红颜知己之情,具有“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蒲松龄而言,秋霞象征着求之不得的理想,妻子寓意着笔耕不辍的现实。正是通过生活化的叙事风格,折射出蒲松龄的道德操守和人格魅力。秋霞是蒲松龄精神上的朋友,妻子刘凤仪则是他生活上的伉俪。在蒲松龄的感情世界里,刘凤仪并非是理想的意中人,少时的蒲松龄不是真心喜欢她,受到玩伴讥笑时,还耍孩子脾气把骑驴的媳妇扔到一边。两人结婚以后,蒲松龄在外开馆授学,著书立说,妻子则担当起操持家务、抚养孩子的重任,岁月使他们成为相濡以沫的伴侣,成为日久生情的家人。蒲松龄的妻子,是世间最普通的农家妇女,朴实无华,贤惠持家,她重亲情、轻名利的处世之道,让妯娌间和睦相处。在第12集中,蒲松龄为年迈的妻子斟上一杯酒,即表达出对妻子深沉而持久的敬爱,也是对妻子几十年来不辞辛苦,为家庭默默奉献的感谢。

(四)科举吏治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在蒲松龄的社会实践中,他以教书、幕僚为生,在科举应试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与大多数人一样,他屡试不第,抱负难展,年近花甲之年,仍然孜孜以求。睡梦中蒲松龄与淄神对话,就连神仙也劝说他:有聊斋亦足欣慰一生,我不怨你,你为何怨我?蒲松龄心灰意懒之际,恰巧看到《张阿公》一篇,顿生进取之心,决意奔赴科场,“风凄凄,雾渺渺,霜叶飘摇。跋山攀沟壑,涉水又过桥。赴试人怎顾得,路途坎坷万里遥?饿殍遍地,秋禾枯焦,不由得老泪打湿破夹袄,含悲咬恨,孤愤难消”,但终于还是败下阵来。蒲松龄眼见好友刘鹏拖着病体赴试,最终当街横死。他的悲观失望,与旁边嬉笑的孩童形成鲜明对比,因而有了梦中对判官的质问:我等凭道德文章博取功名,不是买官!批判现实主义的镜头语言,将蒲松龄内心苦闷渲染到极点,比照出社会现实对个人命运的扭曲。

历史电视剧“以修复民族记忆为己任,探寻历史曲笔中的现实深意,在历史与现实异代同构层面上挖掘人性的共鸣” [4]121。蒲松龄天性亢直,恃才傲物,在与郢中三友交往中意气风发,在与当朝名士王渔洋对谈中有礼有节,在与淄川县官周安周旋时风骨凛然。在第10集中,蒲松龄闭关之时,与好友一起推敲《梦狼》一篇,嬉笑怒骂,畅快淋漓,颇能体现聊斋创作之初衷。在第13集的开头部分,蒲松龄前往崂山会友,有一段唱词曰:“身披白云脚踏风,山歌出口一声声。人生沧桑多变幻,看破浮名意自平。莫道神仙无限好,悲观离合总关情。”极好地衬托出蒲松龄晚年的心境,当繁华褪尽,蒲松龄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升华。“人世沧桑,人世沧桑,壮志未酬正气难张。一腔孤愤写聊斋,肝胆照人世无双。留此肖像,留此肖像,实非本意着俗装。但愿百年千载后,人也高标文也香。”歌唱家杨晓燕演唱的插曲,是对蒲松龄困顿一生的总结,是对他非凡成就的升华。《蒲松龄》洋溢着特有的文化使命感,积淀着独特的历史厚重感,树立起挺拔的电视艺术丰碑。

二、《聊斋先生》(1998)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一)戏说、拼接与杂糅

《聊斋先生》是张子恩执导,张铁林、常远、王菁华等主演的历史人物戏说型电视剧,再现了蒲松龄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及其聊斋故事的创作轨迹。在这部电视剧中,集鬼狐、奇幻、悬疑等元素于一身,打破传统正剧的表达方式,将蒲松龄的情爱、理想、应试、授学以及社会交往穿插、拼接到一起,在真实世界与虚构想象中来回穿梭,展示了一幅奇幻瑰丽的历史图景。

张子恩曾与韩刚联合执导清装剧《宰相刘罗锅》(1994),执导《慈禧西行》(1995)、《康熙微服私访记I》(1997)等,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获得第一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奖项十佳导演奖,作为第四代著名影视导演,他所开创的喜剧历史剧风格影响深远。张子恩擅长拍摄清宫戏,特别是从史料中挖掘历史人物的细节,较多采用复合式、杂糅式的改编方式,将故事情节以喜剧化风格呈现,力求人物形象更具亲和力,历史叙事更具人文性。

(二)虚构、搬演与重现

作为历史人物,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他一生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并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故事。他所生活的人际圈子并不大,与宫廷戏中的才子佳人、皇亲国戚关系不大,因而并没有十分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从人物传记的写实性出发,还原历史事实似无必要。好在蒲松龄留下了一部文学宝库,从中采英咀华为之所用,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选择。“作为消费主体和审美主体的观众,在影视剧的收看过程中,寄托梦想、宣泄欲望。” [5]69从收视率的角度出发,导演把蒲松龄的生平和聊斋故事结合起来,也就有了影视画面的可观性。这种创作初衷,既是改编逻辑之所在,也决定着电视剧的艺术风格。

在剧中,饰演蒲松龄的是当年因饰演《還珠格格》中乾隆皇帝而火爆荧屏的张铁林,他饰演的蒲松龄儒雅俊逸中稍显风流,爽朗倜傥中颇为阳刚。在张铁林的演艺生涯中,这恐怕是一部在其中担当角色最多的电视剧,他一会是蒲松龄本人,一会又幻化成聊斋中的各个公子,粗算下来竟也有10余个角色之多。蒲松龄周旋在妻子刘五可、表妹傅雪倩、红莲(宿介妹妹)、燕子(蒲家老仆孙女)之间,除了刘五可是温柔善良的真爱之外,其余的女性结局多具有悲剧色彩。傅雪倩了断尘缘,悄然前往玉溪庵做了尼姑;燕子姑娘状告康仁龙,却死于非命;红莲嫁给宝应县令孙树百,享尽尊荣却曲终人散。在浑浊的世道中,蒲松龄义愤填膺,当街鞭打城隍,大骂贪官,与按察使刘大人发生冲突。危急之时,事情惊动山东布政使,蒲松龄方才幸免于难。最终,蒲松龄去毕家坐馆,教书授业,写就不朽名著。

(三)嘲弄、讽刺与批判

在《聊斋先生》中,蒲松龄是才思敏捷的小秀才,是敢于担当的大丈夫,是嘲弄贪官的真汉子。命运的坎坷,使他见证了官场中的腐朽黑暗,也相识了敢于为民请命的耿介清官。他看透科举制度的华而不实,转而追求包罗万象的聊斋世界。在毕家绰然堂,历经磨难的蒲松龄,集结而成旷世巨作,实现了内心精神的超脱。聊斋作品流传后世,蒲公风范永垂千古。“蒲松龄终于完成了自己精神的超脱,正所谓:红粉知己簇拥一袭青衫,白衣宰相独领无边风月。” [6]秉承《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政治讽刺性,张子恩导演在《聊斋先生》中倾注了更多的历史关照。

蒲松龄满腹真才实学,背负家族使命,却在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电视剧的解释主要有三:错过考试时间(第6集)、不适应考试制度(第8集、第10集、第18集)、被调换试卷(第23集)等。从真实性而言,不适应考试制度是最符合历史真实的,而其他两个原因则更富有故事性,更容易产生戏剧矛盾冲突。三年一次的乡试,蒲松龄一生中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共计参与了七次,但都铩羽而归。将镜头着重于枯燥的科举生涯,显然是不讨巧的。为此,导演围绕蒲松龄的人际关系网络,设计出他与家人、好友、官僚、学生、同乡等多种层面的社会交往,更添加上聊斋故事中的虚构角色和情节,从而编织出一张包罗万象、如梦如幻的世俗图景。

电视剧人物谱中,既有不学无术的康仁龙、仗势欺人的刘德厚、为虎作伥的康利贞、虚伪世故的王胡等反面人物,也有胸怀坦荡的施愚山、勤政爱民的孙树百、宅心仁厚的毕际有等正面人物,还有温良贤惠的刘五可、刚烈火辣的傅雪倩、冰雪聪慧的红莲等良善女性人物,更有颜如玉、火狐、玄鬼、侠女、婴宁、花妖、盛花、青凤、嫦娥等一众鬼狐妖魅,以及宿介、鄂秋隼、田七郎、毕公子、王鹿瞻等男性角色。导演打破历史叙事常规,跨越时空虚实界限,将历史真实、故事虚构和时空元素融为一体,鞭挞腐朽,颂扬美好,创造出历史、爱情与传奇等元素相互交织的故事新类型。

(四)叙事、审美与价值

“总体看,新中国传记片在传主叙事上,经历了从他传到自传、从客观到主观、从权威到间离的演变趋势。” [7]189创作于20世纪末的《聊斋先生》,恰恰是这种演变趋势的见证。在叙事策略上,它以蒲松龄为中心人物,重点讲述百态人生、至美人情和良善人性,刻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感叹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表达惩恶除奸的劝世意义,抒发向上向善的诗性情怀。电视剧以蒲松龄县、府、院三试第一考中秀才,喜报连连开头,却急速陷入堕岩成梦的虚幻中,与红狐、山鬼情意缠绵之际,又遭父亲托以中兴蒲氏之重任。进济南赴考,本得遇恩师,却陷入胭脂案中,错过赶考时机。返乡之后,蒲松龄连遭算计,只好避走宝应县,帮助孙树百查案,与康仁龙的矛盾不断升级,燕子自杀,雪倩出家。蒲松龄坐馆毕家,差点遭人诬陷,百转千回后,康利贞父子恶行得以惩处,书稿失而复得。这些情节安排可谓一波三折,回肠荡气。

在审美意趣上,《聊斋先生》用批判现实主义的笔法,鞭挞社会,讽刺现实,无情地嘲弄了官场中的不正之风,揭露了官商勾结、鱼肉乡民的丑恶行径,戏谑了市井小民的好利忘义。刘大人、康仁龙、康利贞、六姨太是利益集团的代表,傅父、老仆、毕管家、众匪徒则是下层百姓的写照,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卑劣浅陋,恰恰是封建社会生态的缩影。在揭丑之余,《聊斋先生》打开穿越时空之门,赞颂美好,讴歌人性,极力表现鬼狐妖魅的真挚本性,描绘虚构世界的意象特质,烘托脱尘入幻的生存理想。蒲松龄之发妻,时而为红狐,时而为香麝精灵,为人贤良淑德;蒲松龄之表妹,时而为山鬼,时而为牡丹花妖,为人敢爱敢恨;蒲松龄之红颜知己,冰雪聪明,投契相知,情归老实哥哥庙。聊斋中花妖狐魅们千姿百态的美好形象,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了古典文学的天空。

在价值诉求上,《聊斋先生》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出对人生际遇的认识,对仕途功名的看法,对社会政治的判断。第2集中,蒲父自陈,苦读经史,以求闻达,更对蒲松龄寄予金殿对策、边关率兵、文苑夺魁的厚望,然而到死也没等来这样的喜讯。第11集中,蒲松龄得罪权贵,在船上有一段与船主的对话,谈及做官一时荣,做文章才是千古事。聊一聊,能勉励化瘀,能解闷,能得痛快。聊以自娱,便是“聊斋”二字的来历。第12集中,知县孙树百劝告蒲松龄:“既为儒生,要借助科考之门,当以不走偏锋为是。”这种对蒲松龄的好言相劝,虽切中要害,但并未使他改弦易张。第19集中,主考官王胡说出一番谬论,颇能引人深思:“在官场上混,要怀高才,伪装糊涂;见权贵,连连称是;去棱角,左右逢源;见仇家,面带微笑;奉上司,如爹娘;视百姓,如蝼蚁;明刀入鞘,暗箭上弦。”蒲父、船主、孙树百、王胡等人的见解,为观众提供了旁观的视角。当然,蒲松龄要么不屑于此,要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片头曲《姑妄言之姑听之》、片尾曲《梦吟》,颇得聊斋之神韵。在片头之前,断断续续的呓语“先生……先生……先生……”很容易把人带入到聊斋的情境中。“子夜荧荧点孤灯,天上地下说鬼神。花妖仙子笔中舞,狐狸精灵梦驰骋。人生坎坷苦做甜,星移斗转幻亦生。姑妄言之姑听之,唯把真情留世人。” [8]17概括出聊斋文化的精神内涵。“穷有富梦,丑有美梦,人活百岁,半生是梦。梦是希望树,梦是雾中花。恶梦惊魂无底洞,甜梦醉人一场空!笑看喧嚣尘世,独步幻海迷蒙。长梦终会惊醒,人间春意正浓。” [9]28对人生白日梦的唏嘘吟叹,恰恰就是一种心理释然后的淡定。

三、《蒲松龄》(2009)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创立于1967年。从1983年改编自金庸名著的《射雕英雄传》,到1988年改编自古龙名著的《绝代双骄》,到1996年张卫健主演的《西游记》,再到2004年黎姿主演的《金枝欲孽》等众多优秀电视连续剧,颇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推陈出新,数量可观。TVB影视作品,是香港文化繁荣的不二标签。武侠传奇、宫廷斗争、神魔奇幻、历史穿越等各种题材争奇斗艳,不断在内地掀起收视热潮,形成了数量可观的观众群体,成为一种显著独特的文化现象。2009年播出的由梁材远监制,马浚伟、陈锦鸿、钟嘉欣、陈法拉等领衔主演的《蒲松龄》,表露出个性肆意鲜明的港剧风格,是消费文化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一)惩恶扬善的故事主题

“TVB的电视剧通常按制作的级别可以分为台庆剧、巡礼剧和一般制作剧集。” [10]50《蒲松龄》属于典型的巡礼剧,原名《写我仙凡间》,主要讲述了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在感叹人性比鬼狐更可怕之余,将满腹才情写于《聊斋》之中。蒲松齡、小翠、柳心如是善的代表,高喆、郑忠邦、蒲柏龄是恶的代表。善恶之间还有大量性情各异的小人物存在,比如叶自鸣与朱宝燕夫妻、魏冲与魏虹兄妹、马旭升与马娉婷父女等。善恶一念间,善恶终有报,是TVB电视剧的普适性主题,充满着朴素的价值观。

(二)戏说历史的故事套路

模式化是TVB电视剧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古装剧和时装剧。古装剧一般包括武侠剧、宫廷剧两大类,时装剧又有警匪、言情、家族等多种类型化元素。显然,《蒲松龄》是典型的清代古装电视剧。“但对于香港电视剧而言,一个最基本且一直没有太多改变的元素就是娱乐。” [11]66该剧中,除主人公等少数几人,人物角色、社会关系、故事情节等大多都是虚构的,因而是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需要指出的是,故事编剧有意杜撰了蒲松龄的年画世家出身,甚至强行与官府、皇宫扯上关系,主要是出于架构故事的需要。而剧中言之凿凿的济南三大特产:年画、丝绸与砚台,更是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

(三)孝义当先的传统道德

仁爱孝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在世界华人文化圈中,TVB致力于传统价值观的传播,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TVB电视剧中对老年人的尊重已成为电视剧的一大亮点。” [12]276剧中,蒲槃是为人之父的家族之长,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委曲求全。蒲松龄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因误会不断加深,乃至分道扬镳。蒲松龄深山遇险得小翠帮助,始知父亲是为救儿才做出逾规之举。蒲松龄下山为父平反冤屈,父子和好之际却成永别之时。此外,蒲槃之妾室叶咏娴,既是蒲松龄的生母,又是叶自鸣夫妻的姑母,为了息事宁人,更是忍辱负重,堪称贤妻良母的典型。TVB对传统孝亲精神的继承,反映出重人伦、尚和睦的编剧理念,承载着“剧”以载道的文化使命。

(四)欢喜冤家的情感纠葛

爱情喜剧是TVB剧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大多TVB剧集里面总有一对欢喜冤家,由水火不容变成真心相爱,并且经常出现女扮男装的反串形式。白狐小翠为报蒲父救命之恩,以男装身份与蒲松龄交往,孰料逐渐产生情愫,当蒲松龄爱上千里寻姊的柳心如,更加注定了主人公的情路坎坷。蒲松龄身边有不断救他于危难的狐仙小翠,为救他而死的真爱柳心如,加之与高喆的兄弟情谊,演绎了“人狐三角恋”“借埙还魂”“九尾狐上身”“阴间穿越”等一段段奇情绝恋,最后一狐一鬼陪蒲松龄长相厮守,最终著成了狐谐鬼唱、讽喻人世的文学名著。

(五)力挽狂澜的团圆结局

影视是戏剧舞台的延伸,营造冲突是其艺术共性。TVB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章回体故事架构,桥段式情节设置,创造出频繁而强烈的矛盾冲突,但最终以大团圆结局的叙事风格。在《蒲松龄》剧中,“欲盖弥彰”“兄弟反目”“信物认亲”“引蛇出洞”等情节的加入,固然有套路化的嫌疑,却也使得各种悬念跌宕起伏,剧情引向扑朔迷离之时,又迅速实现峰回路转,实则归功于反转手法的巧妙运用。“香港TVB向来重视调研,通过调研来掌握不同地区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政策法令,把调研成果应用于剧本、节目题材和内容的创作改编,不断适应当地的收视要求。” [13]38对收视行为的充分调研,使得故事结局往往符合大众预期,而迎合大众口味的剧情安排,又带来了长期稳定的观众群体,这种反哺依存关系,恰恰是影视娱乐产业的本质特性。

四、《神探蒲松龄》(2019)电影的叙事艺术

面对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记载,那些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往往成为后世改编创作的对象。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将一代贤相狄仁杰化身为推理探案高手,直接启发了《狄仁杰断案传奇》《神探狄仁杰》(I-IV)、《狄仁杰系列》(徐克版)等一大批影视作品问世。与此相似的还有包拯、宋慈、吴承恩等历史原型,均不同程度地被异化乃至神化,成为奇幻叙事的中心人物。2016年,滕达出版了《神探蒲松龄》系列小说,有“聂小倩”“红玉”“成仙”三册,对蒲松龄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自此走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穿梭时空的奇幻叙事

《神探蒲松龄》是严嘉执导,成龙、阮经天等领衔主演的古装奇幻喜剧电影。该剧于2018年1月杀青,2019年2月正式上映,后期制作历时一年整。从第一部改编自《聊斋志异》的中国电影《胭脂》(1924)起,蒲松龄的名字就频繁出现在银幕上,而直到《神探蒲松龄》上映,其人物形象才真正出现了重大转型,即从腐儒秀才向文武全才的转型,从寒酸书生向超能神探的转型,从底层平民向英雄偶像的转型。这种转型归根于社会大环境的推波助澜,有赖于全媒体生态的跨界融合,发轫于影视娱乐业的创意创新。

蒲松龄是一个教书先生,平日里开馆授徒,闲暇以写作为娱。在塑造蒲松龄人物形象的影视剧中,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是完全隔离的关系。直到TVB将蒲松龄本人与狐鬼角色置于同一时空中,才直接开启了奇幻叙事的体例,《神探蒲松龄》则将这一手法发挥到极致。成龙演绎的蒲松龄,看似模样荒诞,实则智勇双全,手拿阴阳判运功画符,喊一声力道十足的“收”,笔下之字跃然而起,化作金光之锁喷涌而出。这种娴熟的茅山道士手法,更像极了日本文化中的阴阳师,酷炫的影视特效顿时打开了想象世界的大门。

(二)前世今生的迷乱爱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能与鬼魂对话的人物有唐代钟馗、宋代包拯等,他们由人及神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变迁。与之相比,蒲松龄的人生经历更为平淡,既没有含冤而死,也没有非凡政绩,但一部《聊斋志异》足以使其笑傲文坛。当他被赋予了穿梭幽冥的超能力,便成为奇幻世界的中间人,为鬼狐精怪谋福祉。“蒲松龄带领猪狮虎、屁屁、忘忧、千手等一众小妖深入案情,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牵扯出一段旷世奇恋。” [14]

在成龙近几年的电影作品中,《天将雄师》中的霍安、《铁道飞虎》中的马原、《功夫瑜伽》中的Jack等都是正义人物。而成龙塑造的蒲松龄,开始出现骗小孩、爱赚钱、耍聪明等小毛病,无伤大雅之余显得亲切有趣。此外,影片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着重刻画宁采臣与聂小倩前世今生的迷乱爱情,甚至将宁采臣与燕赤霞合体,并用大幅笔墨展现了魙狱世界的终极拯救。一个有无数宝塔的次元空间,构建了极具东方韵味的世界,带给观众离奇情节中沉浸幻想的艺术效果。

(三)妖怪萌宠的衍生设计

一部电影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主角和反派的对峙,更离不开配角的巧妙衬托。2015年以后,《捉妖记》系列接连取得成功,与小妖王胡巴、情侣妖竹高和胖莹、阿嘎嘎、笨笨、骰子妖与妖小花等“萌妖天团”设定不无关系。市场调研证明,扮萌装酷的角色更容易亲近观众。为保证票房业绩,《神探蒲松龄》也使用了类似套路,量身定制了猪狮虎、屁屁、忘忧、千手等各类角色,既有脑洞大开的造型设计,兼备神通广大的奇能禀赋。显然,这种手法非常迎合观众需求,堪称口碑传播的不二法宝。

影视表演与场景设计息息相关。聊斋文化根植于齐文化的厚实土壤中,形成了绮丽诡异、浪漫抒情的文学风格,引发了层出不穷的影视美学创意,培育出中国韵味的空间环境展示。飘渺云海间,石峰层叠立,此种唯美画面,瞬时将观众带入心驰神往的意境;东海惊涛起,黑蛟扑面来,此种黑暗场景,又突置观众陷入孤立无援的险境。《神探蒲松龄》充分调动了色彩、灯光、动作、节奏等各种艺术元素,营造出一场虚实结合的视觉盛宴。

五、影视剧中蒲松龄人物形象建构的思想意旨

(一)从还原历史走向消费历史

在香港影视人的观念中,近代殖民历史是难以磨灭的印记,外来文化的影响更是无孔不入。在西风东渐的和风沐雨中,香港华人建构起适应自我的价值体系。面临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鸿沟,实用主义的理性精神成為压倒一切的力量。粤港地区长期远离历代政治中心,以致影视改编鲜少尝试还原历史真实,缺乏内心挣扎的阶级意识,较少受到政治框架的束缚,为取悦观众甚至不惜篡改历史情节。不过,讲好故事乃是影视剧创作的原点。

与中国内地的历史剧相比,香港古装剧缺少宏大视野的时空建构,缺少家国一体的政治诉求,缺少时代旋律的奉迎契合,这种文化差异是一种深层价值观的反映。在香港影视剧中,没有哪个历史人物不能消费,蒲松龄也毫不例外。较之内地历史剧的严谨正统,其改编力度无疑更大,不拘泥于还原历史真实,更强调现代思维的融入,注重娱乐精神的满足,尤其是市场利益的实现。正因为此,聊斋题材已成为影视改编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助影视艺术实现融合创新

影视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融合舞台表演、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适应媒体传播规律,是面向广大观众的现代艺术。以港剧排头兵TVB为例,它善于抓住港人的收视心理,迎合师奶群体的欣赏习惯。“TVB电视剧不仅在题材选择上有战略思考,在人物塑造上有战术安排,在语言成为叙事因素方面,其刻板的类型模式也是服务于‘师奶战略的。” [15]16 1996年,TVB播出了罗嘉良主演的《聊斋I》,分六个单元,共35集,收视极佳。1998年,TVB制作了陈浩民、苏玉华等主演的《聊斋II》,分八个单元,共40集,再创佳绩。直到2009年《蒲松龄》,TVB才重又涉足聊斋题材。

悲欢离合、至情大爱的情节段落固然令人回肠荡气,而市井乡野、人间百态的真实才是影视剧的现实关照。TVB剧集不遗余力地刻画小人物,书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表现出特有的底层意识和人文精神。从影视艺术融合的视角,TVB发扬聊斋文化传统,掀起了《人龙传说》(1999)、《封神榜》(2001)、《天子寻龙》(2003)、《搜神传》(2006)、《非常岳母》(2007)等古装神话剧的创作热潮。此后,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并将拍摄、制作向内地转移,题材不断融合,渠道不断拓宽,实现了“香港制造”的更大飞跃。

(三)让中华文化屹立世界舞台

聊斋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化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聊斋志异》为精神内核,以蒲松龄生平为时代主轴,以山东淄博为地理坐标,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香港、台湾、内地的聊斋影视改编各成一脉,早在《民间传奇》(1975)、《中国民间故事》(1988)、《聊斋电视系列片》(1987)中就将部分聊斋故事纳入剧集,《倩女幽魂》《画皮》等系列电影更是不断创造票房奇迹,显示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先见性。香港影视剧一改单纯改编聊斋故事的常规做法,常将主人公置身于奇幻世界之中。前所未有的探案经历,耳目一新的人物设定,具有荡魂摄魄的艺术感染力,已然成为中国化叙事的经典案例。

聊斋故事之所以感动人,绝不是靠怪力乱神来哗众取宠,而是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人世洞察。《蒲松龄》(1987)注重现实社会的描写,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鞭挞封建社会的残酷统治;《聊斋先生》(1998)侧重小说创作的恣意洒脱,描写孤傲愤世的不羁性情,演绎想象世界的美好情感;《蒲松龄》(2009)更关注百折千回的人物命运,表现父子、兄弟、男女、人妖的感情世界;《神探蒲松龄》(2019)则将故事场景完全置于虚幻时空,探求妖怪世界的诡谲纷争。讲现实,问人生,谈感情,论想象,构思独特的情节设置,都使蒲松龄的人物形象变得丰满合理。究其原因,时代变迁带来的文化转向是不可否认的。换言之,蒲松龄及其聊斋故事所具有的民族性,让中华文化足以屹立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吴学丽,李秀金.当代影视剧历史叙事的转型[J].理论学刊,2010,(9).

[2]华强.如何“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兼评当前影视历史人物的塑造[J].探索与争鸣,2003,(10).

[3]王静.影视文学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评价[J].探索与争鸣,2004,(9).

[4]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

[5]余娇.霓裳清影千秋忆——杨贵妃形象的影视传播摭谈[D].福建师范大学,2010.

[6]古装剧《聊斋先生》分集劇情介绍[EB/OL].(2020-07-22)[2010-05-22].http://www.wang?蛳chao.net.cn/bt/detail_98614.html.

[7]吴凑春.论新中国传记片的创作(1949-2010)[D].复旦大学,2011.

[8]张子恩,赵麟.姑妄言之姑听之——电视剧《聊斋先生》片头主题歌[J].歌曲,2002,(10).

[9]张子恩,赵麟.梦吟 电视剧《聊斋先生》片尾主题歌[J].歌曲,2002,(11).

[10]杜洁,刘建.TVB电视剧的分类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J].新闻世界,2011,(12).

[11]许莹冰,戴剑平,刘玉萍,张昕之.香港电视剧的制播现状及与内地的竞合展望——访TVB戏剧总监梁家树[J].南方电视学刊,2011,(1).

[12]程婧.浅谈TVB电视剧中的孝亲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3).

[13]曹馨月.我国香港TVB电视台经营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24).

[14]电影《神探蒲松龄》集结五大联盟 全家一起看电影成为“新年俗”[EB/OL].(2019-02-01)[2020-07-23].http://ent.qianlong.com/2019/0201/3096325.shtml.

[15]戴剑平.论跨世纪以来TVB电视剧的“师奶化”倾向[J].新闻界,2012,(5).

(责任编辑:朱  峰)

猜你喜欢
叙事艺术蒲松龄影视剧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以水墨而文学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