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

2021-09-13 21:57张缅李磊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

张缅 李磊

摘   要: 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运用萨提亚模式进行生命意义教育有利于确定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扩展生命意义教育的工作空间,将个体生命能量从功能不良的模式转化为更开放、自由和健康的模式,并将生命意义教育锚定在个体真实的生命体验中。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引导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和在行动体验中觉察生命意义有助于大学生积极生命意义的构建。

关键词: 萨提亚模式   生命意义教育   教育路径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自我整合的关键期,他们敏感、多思,对世界和人生充满好奇,但又不免陷入混乱和迷惘,体验到孤独、无聊和无意义感。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萨提亚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借鉴和运用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和技术创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本文尝试通过思考萨提亚模式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提出参考建议,以为当代大学生积极追寻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有益借鉴。

一、萨提亚模式的基本理念及其在生命意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种子”模型

萨提亚模式建立在“种子”模型这一基本假设之上,所有的理论和技术都是这一假设的丰富和具体呈现。萨提亚提出了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种子”模型和“威胁与奖赏”模型。“威胁与奖赏”模型中只有一种关系存在,即以支配—服从为主要特征的等级关系。在等级关系中个人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被忽视,人们会因力求做出正确的事情不断修正错误,导致忽略自身特有的想法和兴趣并扭曲自我感知,所有的个体都不知如何对自己保持良好的感觉,位高之人感到孤独、与世隔绝,位低之人感觉自己软弱、毫无价值,不免經历空虚、愤怒、恐惧和无助,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在“种子”模型中,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成长和应对的所有资源和能力,不论健康状况、肤色、年龄如何,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一个人拥有的能力多于另一个人并不会让他们处于不平等的关系中,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萨提亚发现人们并不常常使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当她帮助人们释放内部资源并通过内部的力量源泉重新认识自己时,人们可以真正接纳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所以萨提亚模式的工作目标是帮助人们找到萨提亚称之为智慧盒的东西——价值感、希望、对自我的接纳、力量及做出选择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其中,增强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促使人们在高自尊状态下生活是萨提亚模式的核心目标。

“种子”模型在生命意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在于:运用萨提亚模式进行生命意义教育,有利于确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主体地位。生命意义是生命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总体评价,是个体把日常的感知、行为、目标或生活事件整合到更广泛的生活背景中构建生活的连续性和统合感[1](744-760)。因此,在生命意义教育中,生命个体本身即学生本人应是生命意义的主体,教育者只能从旁辅助和引领。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原因,对人的主体性重视不够甚至忽视,恐怕是重要症结之一[2](74-76),体现在生命意义教育中。教育者以权威自居、采用问题导向的工作模式,即眼中寻找学生存在的问题、脑中思考学生问题的来源及性质、口中教导学生问题的危害及解决途径,并不把学生作为具有自我成长资源和能力的生命主体看待;学生只能热衷于按照外在标准塑造自己,很难作为生命意义的主体联结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很难发展自己探求“生命意义”的意识和能力。从萨提亚对“种子”模型的解读中可以看到,萨提亚模式肯定生命个体即学生能够成为生命意义的主体,教育者只承担老师这个角色帮助学生触及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结到自己的生命力量就能够在高自我价值的水平上决策生活、实现人生目标、进行自我整合并实现自我超越,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2.系统观

萨提亚模式认为人们是生活在自己的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之中的,随时受到个人内在和外在系统的影响。萨提亚用冰山的隐喻说明个人内在系统,提出“冰山”由个体的行为、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己”这些部分组成,内在体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具有系统性的。萨提亚指出个体的内在体验是在人际互动系统中产生、变化和发展的,除此以外,萨提亚还非常强调原生家庭系统的作用。总的来说,萨提亚模式的工作聚焦在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和原生家庭系统及相互联系上,意味着萨提亚模式是把生命意义等人生议题放在生命个体的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及内、外部系统的交互关系中工作的,既考虑生命个体内部思考和加工过程,又考虑个人与社会、家庭、他人的关系对个体的影响,还考虑内、外部系统复杂的交互作用对个体的影响。

生命意义包括动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的内容,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生命意义主体的个人内部系统,与此同时,生命意义主体还与社会、他人、家庭包括自然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生命意义主体的外部系统。“关系性”由此成为生命意义感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人们总是把周围的人、事、地点、等与自我的想法、行为、渴望、归因、能力、角色等联系起来,人们对意义感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关系结构,一旦关系被打破,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就有可能受到破坏[3](1003-1011)。生命意义教育应全面考虑和兼顾生命意义主体个人内部和外部系统及相互关系,萨提亚模式的系统观正好可以满足生命意义教育这一内在要求。

萨提亚模式系统观在生命意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在于:一是,运用萨提亚模式进行生命意义教育有利于关注和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生命意义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个体特别是不同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中的个体面对相同刺激、情境或威胁时感受到的生命意义是有差异的,产生的情绪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只有重视这种差异性即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使生命意义教育具备生命力,也就是说,只有了解个体的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和原生家庭系统及相互联系,才能改变外在行为和内在体验。二是,萨提亚模式符合生命意义关系属性的要求,可以做到既在个体的内在加工过程层面工作又在个体生命的外部环境层面工作,即不仅探索学生关于自己生命包括生活的期待、渴望、观点、感受、行为、自我生命力的看法、认识,还可以深入个体的家庭系统、人际关系系统,乃至于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系统探寻生命意义,无疑扩展了生命意义教育的工作空间。

3.历程观

萨提亚将事件或行为看作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联系的结果,因此,萨提亚模式主张如果想要帮助人们改变人和事件之间的互动系统,需要不带任何评价和责备地寻找这样的联系,同时考虑事件发生时的情境。寻找这种联系的重点并不是放在对问题本身的描述上,而是帮助人们了解、体验自己的整个内部加工过程,以拓展人们受限制的知觉,将过去受到污染的生活内容与当前的体验分离开。受污染的生活内容包括小时不理解的或误解的人际关系经历特别是亲子关系经历、真实的创伤等。萨提亚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促成人们改变的,即改变过去生活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并帮助个体重新利用在过去生活中已经拥有的资源。

生命意义包括个体对生命存在的理解及在探寻这种理解过程中个体所体会到的一切内容,也就是说生命意义是生命主体在创造性地开展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从生命意义构建过程的角度来说,生命意义教育应是着眼于整个生命意义构建过程的历程式教育。

萨提亚模式历程观在生命意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在于:运用萨提亚模式进行生命意义教育有利于将个体生命能量从功能不良的模式转化为更开放、自由和健康的模式。用萨提亚的话讲,就像清理河道,让河水更自由地奔腾,因为每一个主体自有生命意义,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被遮蔽或蒙层,教育只不过是寻珠探宝,让个体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能量和与生俱来的生命资源,体验到生命本身就具有的意义。更有意义的是,萨提亚模式下的生命意义教育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更有利于将生命意义教育带来的变化锚定在个体关于生命意义的真实体验中。

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路径探析

萨提亚模式不仅停留在理论构想上,在实践中,萨提亚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技术:在个体内在加工过程层面,萨提亚创建了冰山理论、互动成分技术、个性部分舞会技术;在个人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关系层面,她在基本三角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基本生存模式及关键影响重塑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作为载体可以广泛运用于个体个人议题和家庭议题的探索,适用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在生命意义教育中,萨提亚模式理论和技术的运用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生命意义的构建

生命意义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目的和价值的感知,生命意义缺失的个体往往缺乏生命的目标及对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感的感知[4](392-396)。自我价值感是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来源,增强生命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是生命意义教育的首要工作。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对个体自我价值的论述是萨提亚模式的基石。萨提亚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相遇,每个人都由相同的生命力量组成,因此,人们具有使自己变得更完善的内驱力,这种与生俱来的积极能量即生命力量贯穿每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关于自我价值的问题绝不是我们是否拥有它,而是我们如何体现它。对于个体之所以展示出不同自我价值的原因,萨提亚又从基本三角关系进行了讨论:我们在年幼时出于生存需要依赖父母的照顾和评价,按照父母的规则及家庭规条衡量自身的价值,在成长过程中又习惯性依赖于外界的评价确认自己的价值,但自我价值永远根植于我们心底,并不断挣扎着,希望被发现、被承认和被证实。基于以上萨提亚模式对于自我价值的论述,我们在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中可以从基本三角关系入手,运用萨提亚模式中的冰山理论、互动成分技术、个性部分舞会技术等,让大学生站在成年人的视角重新体验和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际关系,放弃年幼时为了求生存而采用的功能不良的应对方式,在感受自己拥有强大生命能量的基础上以一种高自我价值感、积极、健康的状态生活,拿回自己对生活的选择权和掌控感。

2.引导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积极生命意义的构建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生命个体要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家庭和他人的关系中获得、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个人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一方面感受到生命的渺小和无常,另一方面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精彩,对生命产生敬畏和珍惜。在与社会、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个人认识到生命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能正确认识自我、勇敢地接纳自我、积极地肯定自我。在与家庭相处过程中,个人体验到生命的起源、延续和发展,认识到自己既是家族血脉的传承者又是家族新文化、新作风的缔造者。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孱弱无助、无法独立生存,生命个体是在面对、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实现与自然、社会和家庭和谐共处的。在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中运用萨提亚模式中的沟通模式理论、关键影响重塑技术等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家庭、人际、社会关系,可以促使大学生从人生经历和生命历程的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优势,领悟到自己作为生命主体的远大愿景和由衷追求,寻求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这是由“心”而生的强大力量,生命个体能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产生“生命是有意义的”信念,形成自己的个人目标并努力实现。

3.在行动体验中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觉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生命意义的构建

语言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目前大学生命意义教育采用的主要是理论灌输、榜样宣传等语言教育形式,往往陷入“讲大道理、说空话”的尴尬之中,收效甚微。萨提亚认为:在进行自我内部和人际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处理两方面的信息,即语言信息和情感信息,情感可以通过声音、面部表情、身体感受等形式表现,又称为非语言信息;大部分时候,非语言信息起到的作用更大,但是这两方面的信息并不总是一致的,言语来自大脑的左半球,是意识的一部分,反映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命令、规则相关,情感来自大脑右半球,与我们每时每刻体验到的感受和知觉息息相关,言语和非言语的差异自此显现出来,这两个层面的信息虽都具有真实性但相互矛盾并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这种困扰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还体现在自我内部沟通过程中。比如说一个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前途光明,却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活着没意义。对此,萨提亚提出来:仅仅理解和思考常常是不够充分的,身体练习很重要[5](72),因此常常采用冥想、温度读取、家庭规则转换、互动要素分析等多种技术引导个体,特别创建了“关键影响重塑技术”,通过身体雕塑的形式让个体有意识地看、听、体验、探索究竟是什么阻止了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达成一致,使自身达到和谐。这是一个觉察的过程,也是一个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从生命意义的角度讲,通过萨提亚模式经历与生命意义相关的体验活动,可以让我们充分觉察自己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想法、身体感受、情绪信息的含义,特别是体验儿时起就储藏在我们内心的被伤害、愤怒或恐惧的感受,以成年人的视角赋予这些感受和经历新的含义,联结到自己的生命能量,体验到生命意义。其实是一个疏通过程,即通过探索、消除个人言语和情感的不一致,使个人的生命能量不在内耗中被消磨,也让个体联结到自己的内部资源并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完整性。只有经历这个过程,个体才能获得积极的生命意义感。

参考文献:

[1]张荣伟,李丹.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基于生命意义理论模型的整合[J].心理学进展,2018,26(4).

[2]马健青,石变梅.30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

[3]赵娜,马敏,辛自强.生命意义感获取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6).

[4]贾林祥.社会控制視野下的青少年生命意义教育[J].心理学探新,2016,36(5).

[5]维吉尼亚·萨提亚,约翰·贝曼,简·格伯,玛利亚·葛茉莉.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武汉轻工大学校立科研项目“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项目编号2020 S05)、2018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萨提亚模式团体咨询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18XGJPX300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
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探析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路径探析
“微文化”下学生价值观的新特征及教育路径
从情感教育走向情感文明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
基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路径研究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