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资源,发挥《道德与法治》育人作用

2021-09-13 08:32冼秋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1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

冼秋红

【摘要】《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要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入党史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党史融合元素,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丰富教学手段,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使学生感受百年奋斗历程,培养时代新人,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党史教育;学科融合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思政一体化的构建,中小学侧重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和日常思政教育两个版块。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要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用好用活百年党史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好少年。

一、立足课堂,挖掘素材,感悟百年党史的精神洗礼

《道德与法治》教材里融入了很多党史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有力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党史红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挖掘地方(本土)红色历史及人文故事,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经历的百年历程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百年党史蕴涵的红色精神,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7课《我们都是少先队队员》教学中,“少先队”就蕴含大量的党史知识。如,少先队的诞生、红领巾的诞生等。为了让学生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历程与使命;了解中国共产党与少先队、红领巾与国旗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中国历史博物馆及全国少工委等平台,挖掘“第一条红领巾的诞生”等素材:1922年4月,安源党组织首先将7名小矿工召集组织起来,定下了三条纪律……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能深入了解红领巾的意义,了解“为了理想,在硝烟弥漫的沙场中甘愿牺牲,不怕牺牲的粒粒火种”的红领巾精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中,中华民族的团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筑牢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深入研究党的历史,挖掘党史中典型了例子,把历史这本教科书用好,如,红军长征中与少数民族的第一个结盟“弄染结盟”、1936年2月由满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名垂千古的朝鲜族女战士李凤善的故事,整合党史百年历程的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一家亲的经历,从而引导学生以史鉴今,延伸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团结、奥运健儿的拼搏、对河南水灾的救援等,进而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认同感。

课堂上,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百年党史资源,通过绘本教学、视频短片、党史书籍等素材的整合,让学生缅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体会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的精神,让红色基因扎根课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感悟百年党史的精神洗礼。

二、聚焦热点,营造氛围,演绎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重视培养学生自身品质,良好的育人环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结合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文化德育中的文化育人、红领巾心向党的红色氛围营造,《道德与法治》教师可结合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育人氛围,不局限于教材的历史革命事迹和红色故事,走出课堂,结合重大节点或者事件,讲好红色故事,营造氛围,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共同感悟党的辉煌历程,扎实信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知道国庆节的由来,明白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在课前,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为学生讲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场景,让学生参观学校氛围墙、党建红色氛围,参观“学习强国”的图片与视频,如,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的运用对中国命运的改变。通过系列的教学铺垫,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我国成立的不容易。又如,让学生亲自演绎身边本土的红色故事,如,“松庄孔公祠:枪杆子里出的番顺县级民主政权”“红色少爷”卫国饶等,感受党的百年历史靠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全国上下团結一致,他们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为了党的事业,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的痛苦记忆,感悟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精神,教师要立足教材课本内容,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党史教育,开展塱边村红色故事专项调查,走进松露小学,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形式等研学实践活动,感受党和人民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反动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胜利所付出的代价。通过开展宣讲红色故事,演绎红色故事等多种实践途径,让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实现“人——知”的互动,在党情国情之下,受到熏陶,厚植情怀。

课堂上,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与优化,利用校园内外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努力挖掘显性和隐性红色资源等教育点。聚焦问题,走进生活,落实生活细微之处,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互动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远大理想追求,在党史光辉历程下树立红色理想,形成民族认同和热爱祖国的情感,直面冲击学生的心灵,做到学史明理。

三、联系生活,践行责任,见证百年党史初心不改

《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体现国家的意志,教材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载体。《道德与法治》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在于课本不等同于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要将“睡眠”教材“复活”,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百年党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让学生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就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利用课余的时间,深入开展感恩、报国等行动,践行学生应该履行的责任与担当。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教师可根据日常浪费的现象及浪费行为进行比较,以此达到教育学生反对浪费、避免浪费行为的效果。同时,教师进行二次整合,让学生收集党的领导人是如何发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的例子进行党史的融合教育。如,毛泽东历来提倡节约,反对浪费,1958年他在安徽视察时,见到当地领导就“约法三章”;周恩来是勤俭节约的楷模,1959年6月在石家庄视察时,发现还有丢掉的麦穗,总会捡起来,吃饭时从不掉下一粒饭粒……学生思想得到启发,知识储备不断增加。最后,通过开展“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红色专项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以大量的阅读充盈学生的思想。此外,教师还可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走进塱边村松露小学、走进植地庄、走进黄花岗等瞻仰革命烈士,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开展志愿服务等,让学生知道当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不能丢掉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

课堂上,学生通过研究重要的标识地、进行专项调查,利用重点节点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参与等,用自觉的行为去拓展党史知识,在熏陶下加深对党史的认识,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动系列化的学习,见证百年党史不改的初心使命,以此启迪学生智慧、砥砺品格。

四、结语

总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征程灿烂,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学科统整、活动融合、资源共通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火”起来,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全面启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模式,让学生紧跟党的脚步,树立理想信念,自觉践行新时代文明新风,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呈现新的教育样态。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