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培养良好习惯

2021-09-13 08:43饶山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1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良好习惯小学德育

饶山源

【摘要】处在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承担着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使命,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做祖国需要的中华好少年。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笔者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级管理;红色资源;良好习惯

习近平寄语广大少年儿童时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生在春风里,长在阳光下,涉世未深,各方面不够成熟、理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许多儿童的心理及行为受到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培育好这一代人,是教师的天职,责无旁贷。小学德育涉及方方面面,具体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笔者认为,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一、营造育人环境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首先做的是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优化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影响。优化班级环境主要从人文环境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笔者在教室显眼的地方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行为习惯、名人名言和和优秀的传统诗词,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美的享受的环境中,让学生从有形的外在物质浸润到无形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的思想行为与班级文化氛围融为一体。

比如,笔者班的小锐,刚带他时,笔者觉得他就是一匹脱了缰绳的马。教师上课,他发呆,一到下课,他就换了个人似的,精神百倍,一会拉拉同学的小辫子,一会又拿小虫吓唬同学,自己得意极了,学生却一个个胆怯地来告状。面对这种情况,当笔者看见墙上张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禁一喜。笔者把小锐带到教室问他:“你刚才的行为对不对?”他应付式地低头微笑地摇摇头。笔者进一步问他:“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他不作声了。笔者告诉他:“你刚才的行为确实不对,在我们班教室里就有专治你这种行为的‘良方,你找找看。”他在教室里扫视了一下小声说:“我没有做到文明。”笔者欣慰地点点头说:“对了,还有呢,你能认识到错误,说明你诚信,你刚才的行为对自己是自由,对他人是不友善、对班级是不和谐……”笔者还没说完,他已经把目光定在了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面。笔者看差不多火候了,对他说:“你已经找到‘良方了,以后就看你的行动了。”他点点头。笔者让他把24个字先背下来,以后干什么事都参照一下。通过这件事以后,笔者发现小锐开始慢慢变好了。

二、开展节日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因此,科学管理班级,笔者针对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宣传日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在国庆节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朗诵红色革命诗词活动,《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就义诗》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有唱响红色经典歌曲活动,《游击队歌》《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扣人心弦,凝聚力量;有讲述革命故事活动,《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歌唱二小放牛郎》《小兵张嘎》等,一个个顶天立地、视死如归的英雄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受到了正面教育,思想很自然地融入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心里已经埋下了种子。再比如,学雷锋纪念日,笔者班就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拔草、收集垃圾,让学生美化净化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和帮助他人的习惯。又如,在世界水日,笔者组织学生调查本村的用水、需水情况,结合今年天气干旱的实际,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同时向身边的人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这样,让学生受到直抵心灵上的教育,良好的行为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的心灵在红色的环境和活动中得到洗涤和净化,检验它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行为习惯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班主任工作落实到位的体现。因此,笔者非常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笔者会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的实际,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在笔者的教室里,张贴有良好习惯行为的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处处参照条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具体细化的德育量化考核。学生每天的校内校外行为都会以加分或扣分的方式被记录下来,给做好事的学生进行加分并表扬、给达到良好习惯行为的学生进行加分;给做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扣分并批评、给达不到良好习惯行为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激励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每个学生既是制度的落实者,又是制度的监督者,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效果如何,还要看行为结果。笔者每个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良好习惯评比,除了考虑学生每天的得分情况,还发扬民主,让学生说说自己或他人有没有被遗漏的加分或扣分情况,让学生真正參与到评比中来。最后,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得分前三名的学生会评为“月文明学生”,照片会被贴到光荣榜上进行公开表扬;得分靠后的三名学生会被进行提醒教育,并规定他们两天内必须为班级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为自己加分。经过长期培养,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自我提高的循环局面。良好习惯养成了,其它方面包括学习成绩、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都不是问题了。所以,教育学生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通过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祖国的红色文化,养成良好的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教育引导学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我们为学生的未来,为祖国的未来,为中国梦的实现一起用情、用功地努力奋斗吧。

责任编辑  彭晋委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良好习惯小学德育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