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地区苗语的使用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以凯里地区为例

2021-09-14 07:35陈厚香高希敏杨秀英王雪琼贾诗婷陈宇佳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文化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苗语凯里铜鼓

陈厚香 高希敏 杨秀英 王雪琼 贾诗婷 陈宇佳 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贵州省苗族人口众多,黔东南苗语为三大苗族方言之一。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首府,总人口54.31万人,其中苗族人口28.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3%,凯里地区(以凯里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市镇的区域)作为苗族聚集区保护相对完整[1]。本研究对凯里地区的部分村落的苗语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考察分析,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引起更多的对苗语的重视,从而对苗语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一、调查概要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基于了解凯里地区苗语的使用现状展开。

(二)调查时间、对象和手段

本研究于2020年7月对凯里地区的小龙村(凯里市雷山县较偏僻的苗寨)、铜鼓村(凯里市最大的苗族村寨,交通便利,苗族文化得到重视与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凯里地区其他小村落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以15岁以上人群为对象,以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小龙村和铜鼓村采用随机挨户走访填写问卷的形式,而其他小村落采取了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2、会说苗语是否感到自豪?3、是否会说苗语?4、日常交流方式是什么语言?5、认为苗语和汉语哪个重要?6、周边是否有教苗语的学校或者开设的苗语课?7、是否上过苗语学校进行学习;8、是否有阅读过苗语书籍或有关苗语的书籍;9、后代是否会说苗语?10、对后代不会说苗语是否觉得糟糕?11、是否要求配偶是苗族?12、认为苗语的多种口音对苗语的发展是否有影响?13、认为聚集区当地居民对苗语的重视程度如何?其中,问题2、9、10、11、12以“民族”为“苗族”的被调查者为对象。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人数共140人,其中铜鼓村35人,小龙村35人,其他小村落70人。铜鼓村35人中有33人为苗族,小龙村35人均为苗族,其他小村落中苗族64人,非苗族6人。调查对象的年龄中,31—40岁的中年人最少,占4%。15—20岁的青少年最多,占42%,可见留守在聚集区内的中年人相对少,有可能是走出村落出门谋生。小龙村和铜鼓村的数据中调查对象多为“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而其他小村落由于采用的是线上问卷,回答的调查对象偏于年轻化,“大学生”人数最多。

(二)苗语使用的现状

关于是否会说苗语,小龙村有1人、铜鼓村有2人、其他小村落有8人是苗族但不会说苗语。在调查选项“日常交流方式”中,45人使用苗语频率较高,28人选择用汉语交流,67人会根据会话场景选择适合的语言交流,可以看出聚集区内苗语交流密切,出村外则多使用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关于“会说苗语是否感到自豪”,苗族调查对象132人当中,除小龙村8人、其他小村落1人外,大部分苗族人都认为会说苗语是一件自豪的事。

在对待苗语的态度方面,调查对象中9%的人认为苗语重要,15%的人认为汉语重要,76%的人认为苗语和汉语是同等重要的交流方式。对“周边是否有教苗语的学校或开设的苗语课”的情况,74%的人回答“没有”。同村人的回答不一致,根据笔者实地走访确认小龙村没有苗语学校和开设苗语课,铜鼓村的幼儿园开设过简单的苗语课程。

(三)对苗文的了解

调查对象中上过苗语学校的人仅有17人。没有阅读过苗语或有关苗语的书籍的人占调查对象总人数的88%。在凯里地区其他小村落,部分大学生为了研究需要阅读过有关苗语的书籍。

(四)对苗语的重视程度

调查发现苗族后代中出现“只能听懂”、“不会说也听不懂”苗语的现象,其中小龙村4人、铜鼓村4人、凯里地区其他小村落6人,说明苗语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承。

苗族调查对象当中,56%的人“不会”要求配偶是苗族。各民族间的通婚会影响家庭成员说苗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苗语汉化。但保守地要求配偶是苗族并非是保护苗语的根本解决方法。关于苗语的多种口音问题,33%的苗族人认为苗语的不同口音对苗语的发展“有”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苗语口音不同而选择用汉语代替苗语的话会导致部分苗语丢失[1]。在聚集区内关于人们对苗语重视程度的认知当中,认为“重视”的人仅有37%,而11%的人没有太大感触,而认为“忽视”的人达到51%,苗语的重视程度令人堪忧。

三、考察分析

不利于苗语传承的因素

1.重视度不够

在凯里地区苗族村落分布较为分散,在同村内基本上全部用苗语进行交流,但走出村外因交往人群复杂、苗语局限较大,对外交流普遍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尤其在青年人间突出,在说苗语方面和后代教育问题上保持着无所谓的态度,无形当中忽略了对苗语的重视。

2.现今无完备的文字载体,全凭口授

在苗族聚集区很少有人知道苗文的存在,几乎没人见过苗文,更不用说会书写,调查中发现部分中老年男性小时候上过苗语学校。目前凯里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全部是通过口口相传教育子孙后代来传承苗语,面对开设苗语课程的各种压力,凯里地区基本没有开设苗语相关课程。但是在聚集区内基本都用苗语交流,传承相对完整。

3.语言环境的变化使苗语使用机会变少

民族间通婚现象已成为普遍,为了方便交流和后代的教育等问题,出现了不是苗族却会说苗语,是苗族也居住在聚集区内但不会说苗语的“假苗”现象增加。因为服饰不一、苗语口音不同、说法不一致而选择用汉语或者凯里方言交流也成为常态[2]。

四、建议及解决方案

首先创新文化形式。可举办书写和苗歌大赛、农民画、跳芦笙、刺绣交流等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其次将民族文化与流行元素结合。利用新媒体将苗族历史、文化、习俗等通过采访、回忆录、故事等方式分享。宣传苗族银饰工匠精神,将苗族的蜡染、造纸与流行元素融合形成个性化民族特色。再次可以打造苗语课堂和增加苗族文化体验。学校方面开展苗语学习和苗族文化体验,定期带领学生到聚居区体验苗族文化。

猜你喜欢
苗语凯里铜鼓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变脸 凯里·欧文
快乐的小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