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200年后,维瓦尔第携《四季》再登场

2021-09-14 18:48木浓
看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四季协奏曲小提琴

木浓

安東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

1728年2月7日,在巴黎著名的“宗教音乐会”上,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的《四季》获得巨大成功。在40年中,他创作近500首协奏曲、49部歌剧及大量清唱剧、康塔塔。《四季》将他一生的创作推向高潮。

然而,13年后,当他穷困潦倒地在维也纳病逝的时候,他未能预想,自己将被世人遗忘两个世纪之久。

今年是维瓦尔第逝世280周年。时至今日,《四季》成为灌录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拥有6000个以上的版本。它不仅以传统的方式,更以维瓦尔第不能想象到的新方式存在着。

1725年,集齐《四季》四首协奏曲的《和谐与创新的尝试》出版。维瓦尔第在献词中写下:“不要对我写的几首小协奏曲感到大惊小怪。至于《四季》,它受到了大家长时间的喜爱,我对此深表谢意。”

这是他近300年前,提前写下的致谢。

1715年,德国旅行家和学者撒加利亚·冯·奥芬巴赫记录了自己在威尼斯的剧院观看的一场音乐会:“接近尾声,维瓦尔第出色地演奏了一段伴奏曲,结尾处加了段自由幻想曲,着实令我震撼……他手指离琴马近若发丝,琴弓几乎都无从安放。在四根弦上,以惊人相似的速度演奏着所有乐段。”

维瓦尔第曾在威尼斯乃至欧洲掀起“维瓦尔第旋风”。这位以红发为标志的神甫,当时被作为威尼斯旅游手册上一个招揽游客的卖点。

活跃于巴洛克时期的维瓦尔第,首先是一名小提琴大师。他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艺和音乐天赋,直接来自父亲乔凡尼·巴蒂斯塔·维瓦尔第。12岁,维瓦尔第跟随父亲在公爵礼拜堂演奏小提琴,后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正式成为小提琴手,开启长达50年的音乐生涯。

乐声飘出慈爱院

除了拥有音乐天赋和不懈的追寻,维瓦尔第之所以成为维瓦尔第,还因为他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科学与音乐皆取得丰硕成果的时代。

《四季》成为灌录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

维瓦尔第让协奏曲像披萨饼一样出名。

1650—1750年,是贯穿发明创造的、快速变革的100年:新旧思潮碰撞,科学的进步被应用于音乐的试验和革新中,引发了音乐的一次重大飞跃,也为维瓦尔第的音乐事业奠下了根基。

作为其时欧洲音乐中心的意大利,既是小提琴的发源地,且在这100年间,小提琴的制造工艺日趋完善。和弦的规律、演奏和弦的乐器,都到位了。

于是,在17世纪前主要用于为舞蹈伴奏的小提琴,在此时被期待为表达情感的乐器—这为小提琴成为创作和演奏的主角提供了条件。

维瓦尔第作为作曲家的盛名,远胜于作为小提琴演奏家;他“奇思妙想”的创造才能,就建立在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艺基础之上。

另一个令他成为作曲大师的因素,是皮耶塔慈爱院。皮耶塔慈爱院是威尼斯被遗弃孩子的避难所。为了帮助带有各种残疾的孩子自食其力,皮耶塔教男孩做贸易,教女孩做手工。

由于旅游业的兴盛,皮耶塔聘请有名的音乐家作为老师,培养出女声合唱团和女子乐团,为观光客表演。合唱团和乐团名噪一时,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甚至成就了一些知名的提琴手和歌剧界的明星。

1703—1734年,维瓦尔第任教于皮耶塔,担任小提琴教师,教授音乐知识。长期为孩子们授课、排练后,担任音乐总监的维瓦尔第组建了一支管弦乐队,亲自谱曲、指挥,鼓励乐手们即兴表演、自由演奏,开始了音乐的创作实验。

这30年是维瓦尔第的创作黄金期:器乐作品与声乐作品的创作齐头并进,作品数量、体裁众多,几乎囊括了他所在时代的所有形式。他还不断挑战和突破循规蹈矩的传统规整形式,及原有的音乐写作风格,以至于他的创作被称为“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缩影”。他自己甚至还被赞誉为“开始巴洛克繁盛期的音乐家”。

有戏言称:“维瓦尔第让协奏曲像披萨饼一样出名。”

而他的歌剧音乐的质量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题材涉及悲剧、历史剧、传奇剧等。因为欧洲多国对其歌剧的追捧,他几乎走遍了各个城市。1723年,他在一封信中写下:“罗马有整整三个狂欢节都在上演我的歌剧。”

2020年9月19日,捷克布拉格,英国古典小提琴家在伏尔塔瓦河的漂浮舞台上,演奏《维瓦尔第改编曲》

平等看待所有乐器

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关于“美是变化的”这一审美思想,对维瓦尔第的音乐创作形成影响。他的音乐的多样性,印证了这个观点—他在和声、旋律、曲式、配器方面进行创新尝试,运用器乐与声乐的合作来丰富音乐的色彩。

总而言之,他的音乐不断进步。“当人们热情地颂扬他时,只是看到了他的才华,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他心中涌动的激情。”

他的音乐充满自由与个性。巴洛克时期之前,声乐艺术在音乐作品中一直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器乐只是偶尔作为伴奏使用。直到维瓦尔第在内的作曲家注重器乐作品的创作,才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器乐协奏曲。

他创作的近500部协奏曲中,2/3为独奏乐器创作。独奏协奏曲从此登上音乐舞台。除了小提琴外,他还为乐队中存在的几乎每一件乐器,包括大管、双簧管、大提琴、长笛、竖笛、曼德林等,都写过协奏曲。

他關注到角落里的乐器,赋予它们更多的机会,也丰富了整个音乐世界。他增强了独奏的个性,令每一件独奏乐器都有机会统领整个乐队。

与其说这源于他对于每一种乐器的热爱,倒不如说他平等看待所有的乐器,对所有乐器都怀有期待,并以激发它们的“潜能”为荣—他对自己精心培养的皮耶塔的孩子们,也怀着同样的爱。

他的作品总能唤起独奏者的激情。他懂得如何掌握诀窍,全身心投入,无所羁绊地写下任何想写的内容来阐述自然与情感,与听众展开对话—在其之前,音乐的描绘是抽象的,而于他,音乐是描写性的。

正如1725年出版的个人第八部作品集《和声与创意的试验》,12部协奏曲中的第一号至第四号合称《四季》,共12首协奏曲,每一首都配上14行诗句。富有描绘性的诗句,与音乐交相辉映—在此之前,还尚未有人以标题音乐的形式谱写过协奏曲。

维瓦尔第在意大利维罗纳爱乐剧院排练演出

他关注到角落里的乐器,赋予它们更多的机会,也丰富了整个音乐世界。

读这些诗句,音乐未响起,画面已在眼前:春临大地,众鸟欢唱,和风吹拂,溪流低语……

一名小提琴演奏家评价《四季》时说道:“也许听众只听到了轻松愉悦的音乐,但这绝对是炫技的作品,演奏极具挑战性,要咬着牙才能完成,尤其是其中火热奔放的《夏》,演奏者必须展现作曲家狂野不羁的个性,自然视其为挑战。一旦开始演奏,就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一曲终了,筋疲力尽。”

故纸堆里的音乐先驱

然而,中年的辉煌并没有维持太久。有人认为,维瓦尔第叛逆的性格为后半生埋下了祸根。

被维瓦尔第称为“有私交”的勃艮第议会第一审判长查理·德·布罗斯,曾记下1739年左右的意大利之行:“我十分惊奇地发现,在威尼斯他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受器重。这里无论什么都以流行为准,他的曲子已经被听了好多年了,上一年的曲子就不挣钱了。”

有人说,维瓦尔第没能从音乐变局中幸免,成为受害者。也许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在作品第三号中对音乐爱好者的宣言里,有这么一句:“现在的历史只能使一个热爱祖国的意大利人感到不安,今天也是如此。”

在黯然离开人世后,接下去的200年间,他默默无闻,作品几乎无人知晓。即使是后来者巴赫将他的21首协奏曲进行改编并广为流传,世人也仍对他的作品不感兴趣。

直到1947年,黑胶唱片兴起,路易斯·考夫曼完成了《四季》的世界上首个录音版后,追寻到总谱,在乐坛掀起了宣传、演奏维瓦尔第作品的热潮,才令历史故纸堆里的《四季》和维瓦尔第重见天日。

巧合的是,巴赫在逝世后悄无声息,80年后因为门德尔松偶然发现其乐谱《马太受难曲》并进行演奏,声名才终于被“再发现”。时至今日,维瓦尔第和《四季》仍未退场,是否意味着伟大音乐的胜出?

“在他所处的巴洛克时期,人们对音乐不断求新的趣味,远远胜过对经典作品的反复琢磨。”我们正在见证“亚得里亚海明珠”威尼斯逐渐下沉为“水下之城”。我们不知道的是,会不会有更多伟大的音乐先驱,沉没于历史的漩涡中。

猜你喜欢
四季协奏曲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春日协奏曲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
海浪协奏曲(上)
Pear Concert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