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孩子的好奇心出发

2021-09-14 00:44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1年16期
关键词:海归苏州子女

邹孝听

19人,130份,355万——19名高中毕业生收获了来自包括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著名院校的130份录取通知书,累计获得355万元奖学金,这份成绩单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以下简称“海归人才子女学校”),首届毕业班。

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是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与苏州中新集团联合创办的项目,是苏州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学校以“根深中华 创新国际”为理念,融合中国国家课程和国际IB课程体系,致力打造中国化国际教育的典范。

据悉,在今年的IB统考中,海归人才子女学校19名毕业生中,有2名学子斩获满分。而在单科项目中,中国语言与文学A有15人获满分,在选课学生中占比高达94%。事实上,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基因以及办学特色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CNC+IB”下的中西融合教育

一方面能够保证中国国家课程(CNC)扎实的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公认课程(IB)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国际化竞技,这是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区别于普通公办、民办以及一些国际学校的特色。

而在教育内卷如此严重的当下,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之所以能够这么做,基于它独特的基因。总校长张昕说:“从逻辑起点来看,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服务对象就是海归人才,学生包括海归人才的子女;苏州乃至华东地区创新创业引进人才子女;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子女;当然也包括认可国际教育,拥有丰富国际阅历的人才子女。这类群体执着于中西融合的课程,目前苏州真正能够满足此类诉求的学校只有我们一家。”

事实上,在园区,优质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教育有追求的家长、怀揣教育情怀的老师三者相结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记者了解到,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家长职业背景符合园区招商引资基本结构,总体而言,家长的教育层次都比较高,经济条件相对也比较好,这个群体对教育的理解和学校教育文化理念比较契合。

据了解,每年被苏州市委组织部认定的人才近200组,有近50组家庭把孩子送到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办学规模已经达到最大容量边界。

在体验和行动中学习

把课堂设在京杭大运河上,挖掘有经济价值的古迹;去贵州苗寨支农,体验农村生活;骑自行车穿梭在苏州的大街小巷,考察城市人文;环太湖308公里骑行,领略自然风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第二课堂”,张昕表示,我们的一切教学、教育都从孩子的好奇心出发。

他说:“好奇心就好比内心天然的种子,应该把它放入有营养的土壤,让其尽情地行动和体验,而不是随便扔在罐子里,一颗颗智能的种子,在體验和行动中会发芽和壮大,这就是我们的逻辑做法,也更符合未来的人才需求。”

据介绍,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幼儿园部老师蒋敏芳告诉记者,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习惯,通过各类活动主动寻找答案。例如垃圾分类主题,不是靠单纯的宣讲,而是带领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由学生自己制作宣传海报,选购分类垃圾桶,通过好奇心发问:“我们可以怎么做?”通过行动解决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身边的人。

“很多家长向我反映说家里的书架已经不够用了,孩子养成了有问题就去翻阅书籍寻找答案的习惯,这是一个很鲜明的特点。”蒋敏芳欣慰地说。

“如果说好奇心是火种,那么教育的功能就是点燃这把火。鼓励学以致用,让教育行为与生活紧密关联,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初中部学生德育与关怀主任何吉分享了一个无边界学习周的案例。

“我们的无边界学习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比如平江路和永联村的社区改造,更倾向于保留文化传承还是科技进步?学生走进社区,实地考察采访,过程中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语言等学科知识,最终形成报告,这就是多学科实践成果的展现。”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不胜其数,对于学生而言,在这里培养的“IB思维”受益终身。

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7月2日,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Audrey Zhou:从波士顿到苏州,一位“世界公民”的跨文化之旅》的文章,“世界公民”四个字引人关注。在海归的首届高中毕业生中,Audrey是很特别的一位,她曾获得“世界公民奖”,也是本届毕业生中苏州市两位IB满分获得者之一。

2018年夏天,Audrey的母亲作为政府引进的海归人才来苏工作,她也随之一起从美国波士顿来到苏州。彼时的她刚刚上完8年级(初二),中文水平大概相当于国内1年级学生。三年后的今天,她的中文已经非常流利。更重要的是,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IB学业,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高校录取。跨国、跨文化的生活经历加深了Audrey对世界的认识。在海归学校,她就像是一位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边观察,一边融入,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华裔在此能找到归属并实现无障碍交流,中国学生也能走向世界舞台,被国际关注。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朱捷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的高三学生前往广东调研非洲人在广州的生活状况,调研视频发到互联网上,在国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说:“海归学校致力培养可以放眼世界的优秀人才,他们将带着深厚的中华历史底蕴与文化自信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海归苏州子女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Tomb-sweeping Day
海归如何看待海归工资仅5000元
新海归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80、90后海归创业新头牌
30万海归将加入就业竞争大军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