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信力研究

2021-09-16 09:47向立文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文化

向立文 杨 楠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5)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020年10月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必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与知识的宝库,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增强其自身的文化自信力,以更好地为文化建设提供源动力,这是值得学界与业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的现状分析

本文将中国知网(CNKI)作为来源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主题设为“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检索时间段设为199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为2021年3月17日。共检索到64篇,剔除不相关文献后,得到58条有效数据。利用Note Express统计出58篇文献的关键词出现频率,合并一些词意相近的词,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研究高频关键词

结合上表的高频关键词,作者在Note Express中对这些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发现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文化自信培育公共图书馆的作用研究、面向文化自信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图书馆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等方面。

(一)文化自信培育公共图书馆的作用研究

公共图书馆通过加强文化资源建设培育自身的文化生命力,作为强有力的文化自信辐射源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群众提供多元文化,从而培育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张兴明确了图书馆员文化自信的内涵,从图书馆员的性格创建、文化认同、个人发展等方面提出图书馆员文化自信培育的具体路径。[2]杜玉霞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宗旨、地位、职能和任务五个方面论述公共图书馆在培育民众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并从环境文化建设、馆藏文献建设、全民阅读推广、文化资源整合四个方面提出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路径。[3]魏超以内蒙古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内蒙古图书馆面向社会各类人群开设了的蒙古文分馆、残障人分馆、少年儿童馆、音乐影视分馆等,并与多家单位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坚定文化自信。[4]唐敬国等认为,公共图书馆是思想道德文化的宣传基地,针对农民群体要利用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5]

(二)面向文化自信的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关于文化自信经典阅读推广的研究集中在服务主体、开设主题两个方面。1.少儿和大学生是经典阅读推广研究的主要对象。吴海春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缺乏分级阅读引导机制,在服务内容与方式上比较单一,面向社会的阅读推广宣传力度不足,对此提出公共图书馆应营造良好的分级阅读服务环境、鼓励亲子阅读和打造阅读推广品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自信。[6]朱凤丽指出,信息时代推广大学生经典阅读有很多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如: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典籍、民族文化复兴的契机、全民阅读热的社会氛围以及大学生自身高效的学习能力,这些优厚的社会条件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与培育方面意义重大;[7]2.关于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题研究也多种多样,有国学经典阅读推广、名人名著阅读推广和戏剧文化智慧推广等相关研究。袁莉莉介绍了南京市国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模式,主要有讲座、书目推荐、展览、特色空间建设、有声阅读等,他们认为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智慧的集成,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经典阅读推广意义非凡,不仅有利于增强民众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还能够帮助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8]刘朝晖等指出,阅读名人名著可以帮助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并总结了通过名人名著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四种方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营造文化氛围、建立社团组织、开展品牌活动。[9]翟秀凤通过调查对图书馆戏剧文化传播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众多地区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戏剧推广活动,并指出图书馆戏剧智慧推广形式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10]

(三)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8年之后图书馆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被学者广泛重视,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是文化服务的手段。王世伟指出,中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创新,系统创新应坚定文化自信,在创新发展中统筹协调,塑造文化软实力,重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1]周芳芳认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公共图书馆价值观的核心,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办国学公益讲座、开展主题展览、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张丹从内容、实践、创新三个维度分析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并结合现有网络技术、馆藏资源等优势,提出建设传统文化资料库、构建数字阅读空间、结合地域特色传承优秀文化。[13]冯丽娜等探讨了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文化自信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出“一体两翼”的资源共享空间设计模式。“一体”是指学习教研、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行政合作、文化特藏、后勤保障6个部门为一体;“两翼”是分别指“馆藏翼”和“空间翼”,“馆藏翼”包括声音馆藏、红色馆藏、郑怀贤馆藏、地方文献特色库等特色馆藏。“空间翼”包括文化展示区、学习讨论区、媒体阅读区、信息素养区、饮食保健区等五大新型共享空间。[14]王思认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推广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传播、提高国民素质,还能够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并提出“云读书”系列活动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动力,联合地方政府、高校等建立图书馆联盟以拓宽公共图书馆文化推广的渠道。[15]

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现有研究鲜有立足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化自信力,从增强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角度探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具体实际,分析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的内涵,阐述增强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的必要性,并提出公共图书馆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力的建议与设想。

二、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突出的是自信,即公共图书馆以怎样的态度来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认同。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它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人文环境、知识服务等对民族文化生命力产生坚定信念,其文化自信力主要体现为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的动力、能力、魅力三个方面。

(一)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的动力

动力即一切力量的来源,通常是指对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或因素。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推动其文化自信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民众增长的利用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图书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这一社会文化发展大目标是公共图书馆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一方面,社会文化发展大方向对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有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从政策层面决定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程度;其次,民众增长的利用需求是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建设的根本动力。古今中外,人类对书籍与知识的需求,正是公共图书馆产生文化自信的根本动因。如今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其文化自信建设应该重视公众的文化需求,将公共图书馆文化融入公众的情感与日常生活;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动公共图书馆提升文化自信的外在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和文化服务理念,也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工作朝着开放式、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更加增强了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的发展动力。

(二)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的能力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文明传承、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等领域肩负着历史重任。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的能力集中体现在资源、成就和贡献等方面,馆内的海量著作、报刊及其他文献是其创造优秀文化的重要条件,公共图书馆对先进文化的创造与传播就是对中华文化自信做出的成就与贡献。因为文化自信力的建设既需要优秀文化的持续创造,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有效传播。[16]另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是创造优秀文化和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而公共图书馆恰好承担了推广全民阅读这一时代重任。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培育文化自信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具有文化自信的底蕴与能力。

(三)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的魅力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性化、多功能、特色文化。在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代名词有很多,如兰台、东观、石渠阁等,可见,中国的图书馆文化也有悠久的历史,只是当时并不称作“图书馆”。现代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不仅是借阅书籍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地方,更是读者体验文化、感知文化的重要场所。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曾指出,若公共图书馆变身为新型文化咖啡馆,将更加突显它的文化魅力和韵味。所谓的“文化咖啡馆”就是让公共图书馆扮演“公共交流场所”角色,注重多功能化建设,集阅读空间、多媒体空间、咖啡空间、音乐空间于一体,形成阅读与生活相融合的氛围。[17]此外,公共图书馆往往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除了建筑样式和阅读环境这些先入为主的文化表征,它也可以展示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成为独特历史文化标志性的展示台,甚至成为民众向往的网红打卡地。虽然大数据时代很多人拥有ipad、kindle等电子阅读器,但公共图书馆仍然是一种美好的存在,不仅因为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美轮美奂,更在于它是前人灵魂聚集的地方,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华五千年文化财富的宝库,从外至内无不折射出文化的魅力。

三、公共图书馆增强文化自信力的必要性

激活馆藏资源、满足民众文化需求和传承优秀文化等是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主要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力,更好地完成这些重要任务。

(一)激活馆藏资源的内在需要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文化空间、一种文化符号,馆藏资源浩如烟海。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文化事业机构都在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潮,通过千姿百态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展示,让沉睡的馆藏资源“活”起来。如今数字技术覆盖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不能苦守传统资源,要坚定文化自觉与自信,运用新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挖掘、研究、整理、加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给读者,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馆内资源汲取新时代气息融入现代生活。

此外,当前公共图书馆馆际联盟意味着联盟内“资源+技术+人才+创意”,强强联手,共襄盛举。如,2017年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组建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这一平台解决了图书馆界文创规模小、资源难以集中、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让传统图书馆焕发生机与创意。[18]再如,2019年底以广州图书馆为首的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倡导编制粤剧文献联合目录,积极开展大湾区历史文献整理与保存工作。[19]这种“力量型”平台可以让馆藏资源“活”起来,从而实现更大空间的资源共享,扩大公共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效益。

(二)满足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相较于几十年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民众转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尤其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阅读的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传统纸质阅读的基础上,手机阅读、在线阅读、平板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日益普遍。伴随民众精神需求范围的不断拓展,公共图书馆数量的增长趋势服务覆盖到了最基层的乡村就是最直观的反映。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发展史也可以看成是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史。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解放了民众文革期间被长期禁锢的思想,人们的精神需求范围不断拓展,公共图书馆数量的增长趋势就是最直观的反映。公共图书馆数量逐年增多也从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众对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改革开放之前一段时期对图书馆文化职能和影响力的软化。[20]公共图书馆作为培育人、陶冶人的文化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广大民众渴望从知识文化土壤中找寻自身的归属感。因此,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力,积极主动地提供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帮助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抚慰和疏导,真正的让人们把图书馆“带回家”。[21]

(三)守护历史根脉与宣扬文化精粹的使命所在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土壤,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建设的基石。浪漫诗意的楚辞、文采斑斓的汉赋、冠绝古今的唐诗、婉约怀旧的宋词、曲折煽情的元曲、成就辉煌的明清小说无一不彰显中国文学的绚烂瑰丽;孔孟儒学、老庄之道、商鞅之法、墨子兼爱等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道德的主流与核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传统戏曲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民俗等一直都潜移默化的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壮大与发展。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公共图书馆这一文化聚集地,一直都是我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阵地。

古往今来,书籍都是文化信息的存储载体,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命脉。而藏书之地则是各种文化的聚集地,也是信息交流的中心。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增强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一方面,可以慢慢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融入优秀文化思想,使公民充分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纠正“国外的空气比中国甜”“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等崇洋媚外思想,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宣传和推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中华文明融入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从而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这便是当今公共图书馆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所在。

四、公共图书馆增强文化自信力的主要路径

当前,新兴技术日新月异,公共图书馆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力,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文化服务理念与方式,构筑起一个资源更丰富、环境更优雅、服务更到位的文化空间。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端正文化自信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非常重视全国文化自觉与自信。我国结合时代条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文化目标与文化政策,为公共图书馆增强文化自信力搭建了良好平台。[22]2017年,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在第四届“城·书·人”书香福田论坛中指出,公共图书馆要增强法制自信、制度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3]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明确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科学文化价值观。例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4]201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3条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专门法律的颁布表明,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文化自信力的建设不能脱离国家文化发展的大方向。[2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公共图书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是最明智、最正确的选择。

此外,公共图书馆还要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历史观与文化观,坚决抵制低俗、腐朽、落后的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时代新风,展现中华文化的熠熠风采。

(二)创新文化服务理念,传递文化自信的温度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文化服务理念的创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理念是馆内所有工作人员都认可的价值标准和理想追求,影响着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公共图书馆文化自信力的强弱。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应与时代同频共振,因时而兴,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新时代的生命力,再一次焕发新机。服务理念决定行动思路,公共图书馆还应结合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无门槛、个性化和休闲性服务。贴心的服务,彰显文化自信的人性化温度。

无门槛指的是公共图书馆是开放式的,读者身份地位的高低不能影响他们使用图书馆的权利,公共图书馆都要为其敞开阅读的大门。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8年发布的《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指出,现代图书馆的使命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差距。[26]这是我国图书馆界的首个宣言,它明确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平等开放。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共图书馆身体力行,将这一理念贯彻到现实服务中去。譬如,杭州市图书馆尊重每一类人群,馆长褚树青说“乞丐可以进图书馆”,这句话轰动了整个图书馆界;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为盲人读者量身打造的“书香屋”,里面有盲人专用的听音设备、书籍和电脑等。这种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不设门槛,淳朴自然,确实温暖人心。近几年在坊间流行的“网红图书馆”:秦皇岛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月溪花渡图书馆等。这些“网红图书馆”不仅设计风格别致惊艳,其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延展,能为读者提供休闲性、个性化等多功能服务。“网红图书馆”最吸引民众的地方主要在于其别具一格的服务理念和创意空间,譬如,“最孤独的图书馆”——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坐落在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海边的沙滩上,远离城市的扰攘,回归大自然与世隔绝的幽静,让读者真正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天津滨海图书馆内的“书山”高达六层,设计感与功能性融于一体,读者既可以感受“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境,更能体会到坐拥书城、博览群书的乐趣;月溪花渡图书馆结合了当地的人文理念,致力打造“中国第一个民间工艺美术为主题的图书馆”,馆内有6个功能区,馆外的山水和桥木让人置身桃源仙谷。[27]这些“网红图书馆”的出现,体现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无一不传递着文化自信的温度。

(三)优化文化服务方式,拓展文化自信的宽度

文化自信宽度的拓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优化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方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服务功能创新。亚马逊中国连续七年发布了“全民阅读报告”,本文选取近五年的报告对读者阅读习惯进行统计(见表2),发现在数字阅读的潮流中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把电子书作为主要阅读工具类型。[28]这一趋势说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势在必行,要求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书目检索、信息咨询、服务预约、文献下载等常规操作服务。譬如,去年中山图书馆上线了 “广东省文化E站”微信小程序,以互联网信息资源整合服务为理念,打造“数字阅读·海量资源·阅读品牌”,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29]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与利用。

表2 2016-2020年读者阅读习惯统计

2.依托地域特色进行文化产品创新,用文化自信打响文化品牌。上海博物馆近些年做的这两件大事带给他们足够的底气和自信。第一件是在引进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时推出了近两百种文化创意产品,展览期内效手销售收入达1700万元;第二件是在2018年的时候与迪士尼(中国)合作,把中国的青铜元素和迪士尼经典的人物、动物形象结合起来,开发了一百多件文化创意产品。上博文创中心将这两次的成功归结为:找准了文化定位。[30]由此可见,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追捧。目前,各类文献机构也争先恐后地加入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想方设法为馆藏资源插上创意的翅膀,开发各种文化创意衍生品、复制品和出版物。例如,四川省图书馆的李一氓印章主题手机壳、李劼人文学作品杜邦纸笔袋、方言红包;甘肃图书馆的仕女图信封、蝶恋花系列的信笺;宁波图书馆的“到图书馆去”系列帆布包等。这些文化创意产品,凝聚着地方特色,不失传统韵味的同时,既独特又新颖,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深受人们喜爱。

(四)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挖掘文化自信的深度

公共图书馆是收藏文化典籍的主要阵地,这些文献资源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分化、迁徙与合并,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例如藏品展、学术研讨会、公益讲座和论坛、文艺演出等,挖掘文化自信的深度。其中,公共图书馆对古籍资源的创造性建设与转化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不断号召加大对古籍资源的保护,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成为这些珍贵古籍的庇护所和展示台,很多深藏楼中的古籍得以拨开云雾,重睹天日。一代代图书馆人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用家国情怀和汗水破译了古籍的神秘,让古籍散发出强大的文化感召力。截至201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近两百家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还以第五批名录中收录的古籍为主题举办了特别展览,向社会宣传古籍相关知识,以此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力。[31]

除了挖掘古籍资源以外,公共图书馆还会举办其他的文化活动来迎合各类人群的喜好。以浙江嘉兴市图书馆为例,一年内该图书馆开展了近80场活动,例如“阅动全家·书香嘉兴”“禾禾少儿系列活动”“南湖讲坛”“夕阳红E族”等,这些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广,老少皆宜,十分接地气。[32]公共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这正是公共图书馆值得自信的地方。想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生产传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千方百计地增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和供给,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信力就是公共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特色资源、人文环境、服务技能等对自身文化生命力产生的坚定信念与力量。公共图书馆坚持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被裹挟、坚持自我,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守;公共图书馆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服务的理念与实践,营造美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对文化自信的弘扬。公共图书馆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要不忘初心,因为它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归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坚固堡垒。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