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kV GIL 设备三支柱连接筒加工工艺研究

2021-09-17 04:07马腾迪刘猛刘楠曹伟产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7期
关键词:机加工薄壁时效

马腾迪,刘猛,刘楠,曹伟产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设备结构由外壳和中间导体组成,管道内采用压缩的SF6气体或SF6/N2混合气体为绝缘介质,是一种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高电压、大电流电路传输管线。为优化GIL 产品整体设备结构构造,减少GIL 密封面数量并优化产品电场分布,GIL 设备普遍采用三支柱元件为导体支撑件,导体从单个或多个三支柱单元中心的连接筒穿过,连接至两端固定在绝缘盆子中心的触头座上。

连接筒作为薄壁件,最大壁厚为5mm,内槽处壁厚仅为3.5mm,零件原料轴向硬度分布不均匀,在加工成型过程中极易受材料内应力及机加工应力影响导致变形,从而引起尺寸超差甚至报废,成品率极低且很耗费工时。本文通过调整连接筒加工工艺,在机加工工艺之前增加固溶时效工艺,研究均匀化处理对连接筒加工过程的影响。

图1 连接筒示意图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为Φ180×15 铝管6A02-T6 合金管料,合金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5~1.2Si、0.5Fe、0.2~0.6Cu、0.2Zn、0.15~0.35Mn/0.15~0.35Cr、0.45~0.9Mg、0.15Ti,其余为Al。其主要力学性能为:Rm=295MPa,A=12.9%,布氏硬度≥85HB。原料厂家供货材料轴向硬度分布不均匀,测量记录最大偏差20HB。

方案一:取零件毛坯料进行重复固溶时效处理,固溶处理为515℃保温3h,固溶完成后放入≤40℃水中,在30min内完成淬火,并在水中冷却时间≥30min,随后在155℃温度下保温8h 空冷,最后完成机加工工序后测量尺寸偏差。

方案二:取零件毛坯料进行退火+固溶时效处理,首先进行退火处理工艺,在350℃温度下保温2h,然后以30℃/h 的速度随炉冷却至260℃后空冷至室温,随后进行515℃保温3h 的固溶处理,固溶完成后放入≤40℃水中,在30min内完成淬火,并在水中冷却时间≥30min,随后在155℃温度下保温8h 空冷,最后完成机加工工序后测量尺寸偏差。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原材料机加工零件尺寸情况

零件原材料为180×15 铝管6A02-T6,热处理状态为固溶后人工时效。原料检测布氏硬度在85HB 以上,抗拉强度Rm ≥295MPa,伸长率A ≥12.9%。零件机加工工序为下料—粗车—钻—精车—精细车,原材料直接加工为成品后,零件薄壁处尺寸超差较大。

对零件机加工工艺进行工序调整,在薄壁内槽加工前,增加壁厚留量,增加必要的卡盘等工装来减少机加工应力对尺寸变形的影响,合理分配每次车削的加工量,尽可能降低机加工过程的加工硬化在轴向分布不均匀程度。加工后零件薄壁处尺寸仍不理想,变形量如下表所示。

表1 原材料加工尺寸情况

2.2 不同预处理后硬度测试

图2 为原料来料后进行轴向硬度分布测试,发现该硬度值范围在89 ~108HB 左右,偏差将近20HB;对原材料直接进行重复固溶时效后,轴向硬度分布为109 ~112HB,偏差仅为3HB 之小;为防止直接重复固溶时效后发生过烧现象,进行了退火后固溶时效工艺,发现硬度同样分布较为均匀。

图2 不同预处理后原料轴向硬度分布

材料的轴向硬度分布可能影响机加工过程中加工硬化的均匀性,在零件机加工过程中轴向各部分的加工硬化程度不同,在随后缓慢的应力释放中,各部位变形也不同。对于薄壁零件该变形现象表征明显。这应是连接筒加工后变形的主要原因。

经了解原材料硬度分布不均的原因,供货厂家为保证管材挤压成型后的圆度和直线度,生产线通常采用喷淋的方式进行冷却。这种冷却方式由于冷却速度不均,可能造成硬度分布不均,但是其硬度值均满足国标要求。采用浸水冷却可以使硬度分布更加均匀,但是不利于保证管材直线度和圆度尺寸。

2.3 不同预处理后零件变形量

对不同预处理机制下零件机加工完工后进行尺寸检测,主要关注薄壁处尺寸超差情况,表2 为不同预处理机制下零件变形量对比情况。

表2 不同预处理的零件变形量对比

原料直接加工后零件尺寸超差明显。用重复固溶时效后的材料进行加工,每道工序不用反复留量,很快加工到位,机加工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加工精度也可以满足要求。对加工成品尺寸进行跟踪测量,零件硬度及强度均符合图纸设计要求,连续批次中未发生超差现象,说明重复固溶可以显著提升材料可加工性。

2.4 材料组织检验

对直接重复固溶时效和退火后重复固溶时效材料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均未发现晶粒粗大和过热过烧等明显缺陷。晶粒尺寸细小,组织分布均匀,二次相颗粒呈现出细小而弥散的状态,组织状态良好。

图3 重复固溶时效材料组织

图4 退火后固溶时效材料组织

在生产中,铝合金材料推荐重复热处理次数不超过两次,多道次的重复热处理增加了材料的不稳定性,过热过烧倾向明显。本次研究零件仅在加工前增加一次固溶时效处理,对材料起均匀化作用。

3 结语

(1)原料轴向硬度不均匀性是导致零件加工尺寸超差的主要原因,喷淋冷却方式造成管材轴向冷却速度不同,造成了原料硬度分布不均现象。

(2)对原料进行重复固溶时效处理能显著提升其轴向硬度均匀分布,在零件加工应力释放时轴向更均匀。调整机加工壁厚余量,增加必要卡盘工装,保证了薄壁零件关键尺寸的公差范围。

(3)零件重复热处理次数不宜超过两次,直接重复固溶时效处理没有明显增加材料的过热过烧倾向。考虑零件加工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不宜采用退火+固溶时效的热处理工艺。

猜你喜欢
机加工薄壁时效
6S管理在机加工实训中的探索及研究
预时效对6005A铝合金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性能的影响
劳动关系确认不应适用仲裁时效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基于ArtCAM的数控雕铣机加工浮雕零件研究
基于Creo2.0的三维机加工工艺设计方法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环保执法如何把握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追责时效?
一种薄壁件的加工工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