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低转向架高度阀气密性试验返工率的课题攻关

2021-09-17 04:09沈志勇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气密性漏风转向架

沈志勇

(中国上海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上海 201812)

1 研究背景

为确保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质量,转向架落成后会在转向架静载试验台上对转向架施加模拟载荷的情况下,对转向架的关键特性尺寸进行测量调整,同时进行相关的检查试验,如转向架气密性试验、制动管路气密性试验及功能性试验等。转向架静载试验是非常重要的试验,而在现场的作业过程中,发现转向架转向架气密性试验存在空气弹簧高度阀漏风这一情况。

转向架静载试验中,空气弹簧高度阀漏风这一故障率较高,约占60%~90%,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造成大量的返工作业(涉及部件、组装、落车、试验等环节),直接影响了交车进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浪费了人力、物力,无形中增加了维修成本,还耽误了动车组检修计划进度进行的。

目前,车间在动车组转向架静载检修过程中,对转向架气密性试验主要是通过如下的具体作业过程。

(1)使用转向架气密性试验工装连接静压试验台与空簧压力测试口。

(2)调用转向架气密性试验的程序,开始气密性试验。保证空簧在6Bar 压力下,保压5min, 压降值不大于0.1Bar。

图1 转向架气密性试验程序

观察试验程序中泄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像,确认试验是否合格,进而判断空气弹簧气密性是否满足列车安全运行的要求。如试验不合格时,需进行返工作业,更换空簧高度阀,而后再次进行转向架气密性试验,确保气密性符合要求。

具体作业工序流程图如图2。

图2 转向架气密性试验工序流程

2 原因分析

通过对转向架保压试验中的空气弹簧高度阀仔细调查,分析转向架保压试验中空气弹簧高度阀漏风的原因可能是多个方面的,通过对转向架保压试验仔细调查,排除其他管路漏风因素以及诸多次要因素,对高度阀可能发生漏风的位置进行推测:高度阀管接头末端、阀柄处、高度阀尾部等处均容易发生漏风。

分析原因是由于管接头松动、阀柄松动,高度阀尾部结构没有紧固(阀本身问题)所导致的漏风,无法保压,这一漏风直接导致转向架保压试验失败。

3 方案设计实施

结合对当前转向架气密性试验工序的现状调研及高度阀漏风原因分析,我尝试进行空气弹簧高度阀单独试验,计划在枕梁检修过程中增加空气弹簧高度阀气密性试验这一检修环节,以检测单个阀体的气密性是否完好、是否满足使用条件,以实现降低转向架返工率,提高动车组转向架检修效率的目标。确定了目标后,即着手进行方案的设计。方案的设计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判断空簧高度阀可能发生漏风的位置是否漏风;(2)确保试验方法的便捷、快速、准确性。对高度阀进行气密性试验,若出现问题立即判定解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拒绝大规模返工,降低人力、物力和维修成本的大量消耗。

通过研究高度阀结构原理结合转向架气密性试验,我们研究设计了CRH3 型动车组转向架空气弹簧高度阀气密性试验工装。

图3 高度阀气密性试验工装

图4 涂抹接头处

工装设计原理是采用转向架气密性试验相同的试验方法,可以实现对高度阀进行充风、保压,而后通过观察保压时间内数字压力表上读数波动即风压变化情况来判定高度阀有无漏风。同时,对于高度阀容易发生漏风位置涂抹肥皂水,观察是否有冒泡现象发生,判断是否漏泄。高度阀充风保压时间5min,当漏泄量达到0.1bar(0.01MPa)时,其气密性不合格,反之合格;观察涂抹肥皂水部位有无冒泡。

4 效果检查

通过对枕梁检修的工艺流程优化,一旦发现高度阀漏泄时立刻就能在枕梁检修工位上直接更换,且试验和更换作业总共只须12min,大大减少了静载试验台因高度阀主阀、副阀漏泄而产生的返工作业,消除因返工作业留下的安全质量隐患,缩短了检修作业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检修成本,检修工艺流程更加顺畅,确保了检修质量。开始进行保压实验以来,空气弹簧高度阀漏风次数大大降低,改善明显。对试验实施至今的转向架气密性试验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完全实现了进行空气弹簧高度阀气密性试验,从而降低了返工率的目标。大大减少了转向架落成后的返工率,减少了试验台的占用率,节约了返工占用的劳动、设备、工具等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攻关,我们小组甚至我们车间对转向架的认识和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表是我们选取采用空气弹簧高度阀气密性试验前后所检修车组的返工率统计。

表1 采用空气弹簧高度阀气密性试验前后返工率及工时比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采用空气弹簧高度阀气密性试验前后返工率由49.02%降低为8.33%,返工用时由12000 分钟降低为2040 分钟,时间消耗降低83%。

5 结语

空气弹簧高度阀气密性试验能很好地提前测试高度阀主阀、副阀是否发生漏泄,继而提前解决问题,消除返工。根据成果来看,该优化方案效果是显著的,也是我结合自身经验,为铁路事业奉献的一份力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提升自我水平、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应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和探讨、推陈出新,为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努力,为铁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气密性漏风转向架
浅埋煤层采空区密闭漏风量测定研究
车门气密性对风噪的影响分析
漏风的小棉袄
关于布袋除尘器气密性试验新方法的研讨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20t轴重米轨转向架装用摇枕的研制
某排气系统球铰气密性仿真分析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检查气密性方法有多种
基于结构应力的转向架构架焊缝疲劳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