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系统(EAM)在航天企业的应用研究

2021-09-17 04:09赵晓旭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业务流程台账生命周期

赵晓旭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00)

资产管理是根据资产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是一种从资产规划直到资产报废全过程的管理思想,内容包括设计、采购、建设安装、运行、租赁、维护和翻新、报废。包括以下环节:采购前规划管理、购置验收管理、配发领用管理、运行使用管理、维护维修管理、报废处置管理。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简称“EAM”)将企业管理理念、基础数据积累、业务流程优化、人力物力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集为一体,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下,以仪器设备台账为管理核心,以工单提交、审批与执行为主线,实现采购验收模块、维护维修模块、封存报废模块的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本文基于Maximo 平台的EAM 结合自身资产管理的业务特点建造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全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可控化及流程化的管理局面。不论是一线使用人员、资产管理部门、领导层都可以即时查询每台设备的资产状态和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得到最大化的收集与共享,不仅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和资产管理水平,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与维修成本,帮助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内部竞争力。

1 资产管理现状

静态库存台账不能及时反映设备出入的动态信息,管理层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本单位资产情况。资产信息在部门间孤立,缺乏共享平台,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对设备履历信息和备件情况不能有效获取。传统的维修机制在设备损坏后再进行维修,缺乏主动性。资产清查难度大、实物与账目不符;传统资产台账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者、业务管理者和设备使用者的需要,无法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监管,信息收集不及时、台账统计困难,工作效率低、准确度低。

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运行平台,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资产管理软件。EAM 将企业管理理念、基础数据积累、业务流程优化、人力物力管理、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集为一体。它可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充分共享,从而实现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的目标。建立以设备为中心,设备运行历史记录及台账为基础,工单的创建、审批、执行、关闭为主线,链接库存、采购等资源信息,形成设备的动态管理链、数据充分共享的管理信息系统。

2 系统基本设计

在应用架构方面,使用IBM 公司的WebSphere 作为中间件平台,并以此形成企业资产管理IT 应用架构,形成统一的集成应用环境,有效实现应用的集成化。在应用方面,使用IBM 公司的Maximo 平台作为资产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数据中心方面,使用ORACLE 10g 作为数据库系统。Maximo 为IBM 公司推出的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基于WEB 架构,用纯JAVA/JSP 工具开发。

图1 系统架构图

图2 功能模块图

其中,系统按照多层体系结构设计,在服务器端,数据库层、应用层、表示层,每一层均可分布于多个物理的服务器上,随着对服务器性能要求的提高,可在水平上和垂直上做不受限制的扩展。在客户端,只需要有IE 浏览器,就可进行工作。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使用桌面计算机及各种手持终端(包括有线及无线终端)来进行工作。

科研生产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各类仪器设备的管理属性各有特点,业务流程也相对独立,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就会形成各业务自成体系的孤岛问题。这种“多账管理、相对隔离”的模式既不利于管理者全局把握企业资产情况,也不利于企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还会造成具有多重属性资产出现账目重复或信息不同步的问题。

本文在台账数据建立的初期,即明确了建立统一的资产平台的构架,将全部资产台账集中整合形成一级台账,在统一台账中将各类资产共有属性(基本属性、管理属性和使用属性)定义为“一级属性”,在此基础上各类业务特有属性(工艺装备属性、计量器具属性、信息设备属性)定义为“二级属性”,“一级属性”+“二级属性”构成各业务分台账,台账结构图如图3 所示。

图3 台账结构图

3 系统建设关键要点

3.1 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企业使用ERP 时,技术性因素往往被放到重要的地位,组织内“非技术”因素常常被忽视。企业在实施EAM 时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业务、人员及组织变革。尽管技术问题很复杂,但企业内部成员间角色与责任的分配则往往关乎系统运行的成败。EAM 作为整合企业资源的技术平台,不应作为一个孤立的技术手段,而应与组织和人的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大量实践表明,系统的建立仅仅是信息化应用的起点,真正的提高业务效率和提升管理水平还是在后期的日常应用和维护升级工作中。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优化流程、改造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建设信息系统的作用。

3.2 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

信息系统的建立不是将现有业务流程单纯的电子化实现,还应在现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框架下,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制定整体策略。着眼于所有业务领域和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主业务流程和分支业务流程的执行次序、优先等级,避免相互重复、相互影响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

(2)面向用户的流程体验。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往往遇到功能强大和用户体验差的矛盾,专业类软件管理要素多、信息量大、逻辑性强,对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企业资产的管理者、使用者、保管者等不同人员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需要面向不同用户定制差异化流程体验,过滤海量数据信息,聚焦日常工作重点。

(3)减少反复环节、信息一步到位。电子化流程提高效率的前提是充分梳理业务流程,合并减少不必要审批环节,采集录入信息一步到位,避免反复审批、重复审批、冗余审批、过度审批。

3.3 需求分析的收集与整理

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软件开发过程对业务需求分析不够重视,导致项目开发的功能实现不能够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建成的系统也不是他们想要的业务信息系统。根本原因是没有软件需求,分析不够彻底、深入,导致在后期实施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用户不满意或发现错误,需要对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修改甚至反复,造成了前期需求调研阶段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也导致系统上线测试等工作的延期。因此,深入细致的软件需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开发者站在用户角度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项目的产品经理作为双方的桥梁,准确把握用户深层诉求外,还应能够评估用户需求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可行性,还要引导和启发用户的横向和纵向需求,必要时为用户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必要性论证,力求接近用户的真实需求。

3.4 基础数据工作

数据是系统建设和成功应用的基础,没有这些良好的数据基础,信息系统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建立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工作有三个阶段,即数据整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在系统建设的初期,业务人员需要做大量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建立和维护完整的基础数据库,包括:台账字段整合、初始数据的搜集、域值结构化的整理、位置体系的建立、成套设备祖代关系的关联和故障代码的梳理等内容。当系统运行过程中,随着业务工单的生成和流转,产生了大量的动态数据,比如设备运行数据、维修数据、移动数据、备件库存数据、工单数据等。

4 结语

在项目建设初期,应组织成立工作小组,并对重点问题提前考虑和应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经费落实问题;二是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现有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问题;四是员工旧的工作习惯改变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议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对EAM 系统进行统一架构、统一设计,并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的分步执行,以确保项目实施成功。

信息化只是一种工具,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这种手段不断规范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以至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和重组,以便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业务流程台账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