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江南春

2021-09-18 15:53叶嘉
南风 2021年8期
关键词:本王永嘉王爷

叶嘉

那是一个未知的远方,那里有着未知的艰难,未卜的前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要陪着一个人一路走下去,即使现在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信任可言……

(一)

景和三年兰秋望日,岭南的丹荔由专人护着飞骑入了长安。

谢行周命人将新鲜的果子送往未央宫,岂料数盏茶后竟见那提食篮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小太监跪在阶下汗如雨下,踌躇良久后才战战兢兢地禀道:“奴才至未央宫时,皇后娘娘正在午休,奴才知道不便打扰,本想将果子放下便走,可谁知前脚刚踏进门槛,后脚便被拦了下来,来人道皇后娘娘近来火气颇重,享不了这般燥热的果子,强行留下也是糟蹋,奴才无法,只得将丹荔带了回来。”

小太监本绷紧了皮肉,备着受一顿责骂,岂料回应他的却是长久的静默以及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谢行周踏入未央宫时正值暮色四合时分,晏亦昭躺在榻上假寐,听见脚步声以为是来唤她进晚膳的,于是便出声道:“本宫没有胃口,将膳食撤了吧!”

按理来说,她的话音一落,脚步声便该渐渐远去,可事实却是不远反近,她的心里“咯噔”跳了一下,倏然睁开了一双美眸。

谢行周行至榻边时,晏亦昭已经坐了起来,她准备下床给他行礼,他却先一步扶住了她,让她靠在了软枕之上。

“你我之间,不必在乎这些繁文缛节。”

晏亦昭垂眸点了点头,随后悄无声息地将手自他的掌中缓缓抽出。

“陛下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谢行周静默良久之后将手覆在了她的小腹之上,晏亦昭见状,眸中顿时闪出光彩,她抬眸看向谢行周,嗫嚅了许久问道:“陛下可是答应臣妾留下这孩子了?”

谢行周无法忽略晏亦昭言语间透出的那丝欣喜之色,可他仍要忍住心中的酸楚开口劝道:“亦昭,你的身子受不住十月怀胎的辛累,更熬不过生子时的鬼门关口,我不要你以命换命,所以,我们好好送这孩子离开可好?”

难言的惊痛之色自晏亦昭的眼中夺眶而出,她大口地喘着气问道:“这便是陛下深思熟虑多日之后给出的答案吗?”

一颗豆大的泪珠自谢行周的眸中滚落下来,清隽矜贵的脸上亦露出掩不住的痛意。

“这是你我的骨血,但凡能有旁的法子,我又岂会这般绝情?可是你该明白,纵使今日我已坐拥天下,却仍有不可为之事,仍有不可全之愿呐!”

晏亦昭的眼中盈着一片汪洋大海,谢行周知道此刻无论再说什么都是无谓的,只能选择起身离去。

然而就在他准备拾步跨过门槛时,身后传来了一声异响,他心底一惊,猛然回头便见晏亦昭双目紧闭,面无血色地陷在了软枕之中,纤瘦的玉臂无力地垂悬在榻边……

“请陛下恕臣斗胆直言,落胎之药伤身甚重,依皇后娘娘如今的身子来看怕是受不住了,不如就让皇后娘娘留下这孩子,若有幸平安诞下龙胎,再用珍药补身,或许还有一二年的光景。”

入耳的话越是明白,谢行周的心便越是难受,一盏茶后,他才像是认命一般俯下身子,吻在了女子的耳际。

银针扎在晏亦昭的身上,强烈的刺痛感唤回了她的一丝清明,她隐隐约约听见谢行周说不再迫她放弃腹中孩儿,她心中欢喜,想要睁眼看他,却始终无能为力。

在那片寂静虚幻的天地中,她觉得自己的身子仿佛悬浮在空中,忽而向西,忽而向东,忽而便回到了十年之前……

(二)

谢朝自开国以来便行科举之制选拔官僚人才,第二任谢帝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深知闺帏之中亦有巾帼人物,遂特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此后成为谢朝定制。

元祐元年的殿试,名义上由皇帝谢行玄主持,可一个母妃已逝,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岂能左右朝堂政事?所有的两榜进士心里都万分明了,自己光耀门楣的机会源于垂帘听政的郑太后,旧时的“天子门生”在他们这里已经变成了说与礼制听的无谓之言!

古来探花之名例属进士及第中年轻俊美之人,可到了谢朝之时,此名被固定下来,只有取得殿试一甲第三名的人才能得到这一称号。世人皆知科举艰难,除却天赋异禀之人,穷二三十年之力换登第之幸的也不在少数,因此,谢朝立国一百二十余年,出过四十位探花,却无一人可似前朝一般于琼林宴上折花赋诗。

这一年,晏亦昭的出现打破了此番僵局,使得探花使游园之美再度现于人间,更因如此,那一日的盛宴之上,但凡家有适龄女儿的显贵人家,无不望着新晋探花的身影慨叹一声“可惜亦昭非男儿”!

宴席过半之时,晏亦昭注意到谢行玄在听了一位小太监的耳语之后顷刻变了脸色,在得到郑太后的首肯之后便匆匆離去。是什么样的急事能让谢行玄在这形同“国宴”一般的场合选择中途离开?晏亦昭百思不得其解。

待到宴席散罢之后,晏亦昭寻了个机会将一枚细碎银两塞入了谢行玄近侍的腰间,那点钱本入了不那近侍的眼,可晏亦昭如今的身份摆在那里,未来可能有的前途也摆在那里,他不能不卖晏亦昭这个面子。

原来,方才谢行玄一母同胞的弟弟谢行周突犯气喘之症,情势危殆。

“那九皇子现下情况可好?”

“太医救治及时,现已转危为安。”

这是晏亦昭第一次听见“谢行周”三个字,那时,她只当他是个体弱多病,年幼失怙的苦命皇子,从未料到往后的自己会与这人生出千般纠葛,万般情仇!

(三)

当元祐四年的冰月来临之时,晏亦昭在翰林编修的任上已满三年,这几度寒暑之间,她自问恪尽职守,行止无错,因此,考满过后是擢是黜,她的心里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长安落下初雪那日,晏亦昭奉郑太后之命入了福寿宫,在一间偏殿之中,晏亦昭颇为意外地遇见了三位同年,因有旁人在侧,她们不敢随意交谈,但能闯过士林铨选的人又岂是泛泛之辈?不过交换了几个眼神,她们便明白了自己此刻出现在这个地方的缘故。

按照谢朝朝规,皇子十一岁就藩,因正值幼冲之岁,并无足够的能力处理军政要事,因此常派寒族出身,便于中央控制的官吏担任典签一职来辅助藩王。

数日前,谢行周得封永嘉郡的圣旨刚刚布下,今日郑太后便将她们匆匆召来,若说不是为了选一位称心合意之人随谢行周就封,怕也无人相信。

果然,一盏茶后,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入了偏殿。

“想必尔等已经猜出本宫召见的缘由,那本宫也就不必多费唇舌。九皇子非本宫所出,命他就藩乃迫于祖制的无奈之举,于此情状之下,本宫必要择一心安之人随行。诸位的才貌皆是女中翘楚,本宫权衡多日仍无法做下决断,索性便将那选择权交予尔等之手。”

郑太后的话音刚落,便有女官奉上一紫檀木盒,里头装着四张纸条,三“留”一“去”,全看天意。

“典签品阶虽低,但实权甚重,‘签帅之名并非虚言,且永嘉郡富庶安和,水秀山观,谁人得去,必引羡意。然本宫知晓,尔等之中亦有不慕权势,不愿背井离乡之人,同为女子,本宫深知尔等以此身游走于宦海之中的艰难,故也不愿用强。抽签之时,这座偏殿之中只会剩下你们四人,本宫不管那几支签是如何游走的,只要到时有人拿着‘去签来禀即可。”

曳地的凤服缓缓拂过门槛,沉重的雕花木门渐渐阖了上去,也将光一点一点拂去……

一刻钟后,四位身着官服的秀美女子自偏殿鱼贯而出,暮时余霞成绮,三人逆光而去,一人迎霞而上。

翌日,满朝文武皆知,新任永嘉郡典签为元祐元年的琼林宴中,艳惊四座的探花使——晏亦昭!”

(四)

谢行周动身之时,恰逢南方数郡闹饥荒,导致大批流民四窜,为免发现意外,晏亦昭思虑再三之后决定弃陆路而行水路。

可令晏亦昭没有料到的是,谢行周自小长在中原之地,从未有过乘船远行的经历,大船开拔不过三日,谢行周便因晕船而卧床不起。

“昨夜降了一场暴雪,寒气又盛了起来,王爷体弱受不住,这才又发起了高热。”随行的大夫搭着谢行周的腕间,恭敬地向晏亦昭解释道。

晏亦昭望着榻上那张憔悴的病容缓缓点了点头,而后拾步踏了出去,待她再回来时,榻边便多了一碗冒着热气的苦药。

当晏亦昭将药匙递至谢行周的唇边之时,榻上的人却突然偏过头去,缓缓睁开了双眸。

那是晏亦昭二十年来见过最明亮的眼,即使染着病色,却仍如天河之间的明星一般耀人。

“王爷既然早已醒来,方才何故装睡?”晏亦昭施然将药匙放进了玉碗内,望着谢行周那雙清明的眼睛缓声问道。

谢行周闻言不答,只是自行坐了起来,一脸戒备地回望着她。

二人对视片刻之后,谢行周看见那近在咫尺的朱唇上下轻启,一字一句地问:“王爷可是担心下官在这药里下毒?”

谢行周抿紧唇往后微微退了一些,藏在锦被下的手交扣在一起,无声地用力着。

“你是那个女人派来监视我的,我是不会相信你的。”

晏亦昭看着眼前这个似懂非懂的孩子,心底忽然生出一种难言的感觉,她确实要报郑太后的知遇之恩,但她却未必要事事都向郑太后如实禀报,日后郑太后若起杀心,她也必定要权衡各方势力之后再做决断,因此,她与谢行周之间的敌友关系皆未可知。

“王爷灵慧,下官佩服。但还请王爷日后注意言行,‘那个女人这四个字,下官不希望再次听到,也不希望王爷对旁人这般说道。”

谢行周闻言怔了怔,但很快便又恢复了警惕的神色。

榻边的药已经凉了下去,左右都是要再煎一碗了,晏亦昭也不再执着,她好整以暇地靠在椅背上与谢行周无声对峙,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谢行周体内的病气再次迫了上来,他终于支撑不住,昏昏沉沉地陷在了高高叠起的软枕中。

新药被人端了上来,晏亦昭坐在床边亲自给谢行周喂药,不知谢行周在梦中遇见了何人,半碗药下肚之后,他的眼角便湿润开来,晏亦昭觉得他有些可怜,一时心软伸手抚了抚他的背,结果他便翻进了她的怀中,再也不肯松手,直至翌日晨分,晏亦昭方才得以脱身。

冬日新晴,晏亦昭披着大氅立于船头,一边揉着发酸的手臂,一边望着水天之际即将升起的金阳,心头百感交集。

那是一个未知的远方,那里有着未知的艰难,未卜的前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要陪着一个人一路走下去,即使现在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信任可言……

(五)

尽管谢行周已经封王,但他仍是一个不满十二岁的孩子,因此宫学中的那些课业要一门不落地重新安排起来。

在抵达永嘉郡的第七日,晏亦昭便将当地大儒请来为谢行周讲授经史,可谢行周存心与晏亦昭作对,五日里总有三日是迟到的。

一方之主的身份摆在那里,旁人自然不敢说些什么,可令谢行周不解的是,晏亦昭明明知晓他这般表现,却没有出手干涉,于是,数日以来的重拳仿佛都打在了棉花上,令他忽然没了作对的劲头。

这一日,当谢行周慢悠悠地步入春一堂时,他万分讶然地看见,此刻本该在典签府衙内处理公文的晏亦昭竟坐在珠窗边的矮榻上悠然点茶。

晏亦昭听见声响抬眸瞧了过来,四目相对之间,谢行周虽面不改色,却也不得不承认,方才有一丝囧然之感悄无声息地划过心头。

“下官参见王爷。”

“免礼平身。晏大人公事繁忙,何故在此?”

这一年,谢行周的身量只到晏亦昭的肩侧,为免逾矩,晏亦昭与他说话时总会稍弯腰身,与他平视。

“王爷尊,下官卑,卑本不该犯尊,但下官身为典签,负有规劝之责,故而纵使犯上也不能止言。”

“下官知道王爷旧时在宫学中一向尊师重道,如今这般表现不过是因为下官之故。可王爷可曾想过,为了气下官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而让世人以为王爷天生劣性是否值得?”

谢行周闻言一怔,耳后顿时彷如烈火燎原一般涨红起来。

“下官知道王爷与陛下兄弟情深,王爷若不想让陛下一世如傀儡般坐在那个位子上,就应明白自己该当何如!”

“你为何要与本王说这些?”谢行周警惕又疑惑地望着晏亦昭问道。

晏亦昭闻言弯起唇角缓声回道:“下官是太后娘娘挑的人不假,但永嘉郡与长安之间山高水远,长安中那双操纵风云的手或许控得住下官的人,却未必控得住下官的心。王爷日后若有得势之机,下官未必不会如墙头草般倒向王爷这一边。”

谢行周抬眸看向晏亦昭,定声问:“你有二心?”

晏亦昭闻言轻笑一声答:“下官只生一心,但不妨心有二意。”

……

此日过后,谢行周无论炎暑寒冬,再无晚至,而晏亦昭若得闲暇,便会来此作陪,

点一盏北苑先春奉与谢行周,谢行周总是等她走后才去碰那鹧鸪盏,即使那时茶已凉透,他也会将它尽数饮尽。

(六)

元祐十年莺时,朝廷命晏亦昭还权的圣旨抵达永嘉,然而就在晏亦昭以为自己可以将背负了六年之久的重担尽数卸下之时,与永嘉郡相交的楚方郡起了叛乱,战火随后便绵延而至。

叛军以为永嘉地界素来祥和,因此城内守军必定弛于军备,未至城下便扬言十日之内便能杀入永嘉。

因为军权交接尚未完成,因此但凡涉及下达军令之事,晏亦昭都必须在场。开战前夜,谢行周召集军中将领商讨对策,春夜料峭,长烛悬亮,晏亦昭坐在一旁,看着正在舆图前指点江山的清隽少年忽生岁月倥偬之感。

待她回过神来之时,众将早已退下,大堂之上只余她与谢行周二人。

“下官方才太过失态,还请王爷恕罪。”晏亦昭说着便要起身给谢行周行礼,可谢行周却轻按着她的肩头让她坐下,随后伸手探上了她的额头,滚烫的热度令他毫不自觉地蹙紧了眉心,可额间的冰凉却令晏亦昭生出一丝清明,她忍着倦怠之意微微抬眼,在触到星眸中的一丝忧意之时,月光照见她的靥边浮过一丝一瞬即逝的笑意……

因为晏亦昭善于未雨绸缪,始终勤于练兵,因此,十日过后,叛军非但没有攻入永嘉,反而损失近一半的兵力,仓皇西逃。

那时,晏亦昭的寒症尚未痊愈,大夫嘱咐不能出门吹风,而谢行周自修罗场上归来,染得一身血污自也不便入她房中,于是二人便隔着雕花长廊遥遥相望,无声庆贺他们再次相携度过一场劫难。

数月之后,叛军覆灭的消息传至永嘉,堵在谢行周与晏亦昭心头的一块大石彻底落下。

“本王出资捐建的佛寺不日便要落成,不知晏大人可有兴趣前去一观?”谢行周一边问,一边落下一枚黑子。

晏亦昭闻言自棋局中抬起眸子,颇为奇怪地答:“王爷知道下官不信神佛的。”

“信与不信,不过在人心而已,若能借由那冥冥之物寻到一丝寄托,亦非坏事。”

晏亦昭拈着白子思忖良久后答:“王爷既然这般说了,下官若是再拒便显得太过不识抬举。”

“多谢晏大人赏脸,本王会派人备好出行事宜的。”言罢,谢行周又下一枚黑子,将晏亦昭所有退路堵尽。

“王爷方才说那些,是为了让下官分心吗?”晏亦昭挑着秀眉看向谢行周。

谢行周的眉眼间露着狡黠之色,好看的唇角更是弯着难掩的笑意,欢声应道:“晏大人棋艺过人,本王若不使些手脚,岂能得这全胜的局面?”

少年并不恋战,赢过一局便心满意足地离开,只留下晏亦昭一人,望着那盘被黑子围尽的白棋陷入长久沉思,直至翌日天光微熹之时。

(七)

佛寺建在永嘉城外的高山之上,自王府至山脚需费上半日时光,谁也沒有料到原本晴好的天气会骤然变了脸色,一行人行至中途之上,永嘉开始落下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王爷,这雪下得过急,待我们抵达山脚时,山道上定然早已覆上一层厚厚的积雪,雪天路滑,若坐不得肩舆,王爷便得徒步上山,怕是多有不便之处。”

谢行周幼时在雪地里出过意外,因此患上终生难愈的雪盲之症,每至落雪的冬日便行止受阻。

“晏大人,本王今日前去不只是为了参观佛寺。”谢行周长睫低垂,静默良久后缓声答道。

晏亦昭闻言一怔,脱口而出:“那是为了何事?”可话音刚落,晏亦昭便猛然想起,今日乃是谢行周母妃的冥诞,因为郑太后之故,谢行玄与谢行周从不敢光明正大地为自己的生母操办。

“下官失言,还请王爷恕罪。”

谢行周静默良久后,浅叹一声回道:“不知者无罪。”

皑皑雪道上,谢行周与晏亦昭相携而行,谢行周的眼上蒙着晏亦昭的锦帕,却闻不到一丝女子的馨香。

“本王一直想问一问晏大人,随本王南下永嘉的这些年里,可曾生过悔意?”

晏亦昭闻言垂眸静默片刻,再抬眼时,唇边泛过一丝淡淡笑意。

“下官不想欺瞒王爷,身为女子,无人不爱那胭脂钗粉,云鬓花环,下官确实失去很多,可待到夜深人静之时回顾来路,下官便知自己得……远过于失。”

谢行周笑着轻点了点头,忍不住出声打趣道:“确实,本王十三岁便知‘签帅一怒,永嘉三震,想来世间少有女子能够做到这般!”

“王爷这是在夸赞下官,还是在暗骂下官擅权?”

谢行周闻言止了笑意,颇为郑重地回道:“本王感激晏大人这些年的殚精竭虑,若无晏大人尽心辅佐,本王得到的不会是现在的永嘉郡。”

那一刻,晏亦昭弯着眉眼看向谢行周,有雪落入眼中,悄无声息地融在她的泪里。

“下官能得王爷这一席话,此生可算无憾。”

……

二人行至半山腰时寻了一处凉亭歇脚,半盏茶后有一采药的农妇因体力不支晕倒在亭前,晏亦昭不忍见人活生生被冻死,便命随从将人扶进亭内。

可谁知那农妇竟是当初那叛军头目易容假扮的,在众人毫无防备之时,突然睁开眼睛,自怀中拔出匕首向谢行周飞刺而去……

谢行周隔着锦帕隐约见到一抹寒光闪过,随后便是利刃入体的声音,他知道有人替自己挡了一刀,却从未想到那人会是晏亦昭。

直到众人的惊呼声响起,他才后知后觉地抱紧了昏倒在怀中的女子,痛到仿佛那一刀刺中的是他的心头。

晏亦昭昏迷了近十五日方才醒来,一睁眼,她便觉出了异样。

“此乃何处?”

“回晏大人的话,这是王爷的寝殿。”

晏亦昭闻言一怔,随后便用手撑着床板想要起身,她身上的伤口并未愈合,婢女既不敢碰也不敢拦,只能大声唤着殿外的守卫去唤谢行周。

重伤之人的行动自是缓慢不已,晏亦昭好不容易下了榻,便被闻讯赶来的谢行周一把抱了回去。

“你这是要做什么?”谢行周忍不住急声问道。

男子眉眼间多日未眠的疲惫之意令晏亦昭感到心疼,她微微瞥过眼,垂着眸子缓声答:“下官不能在此养伤,若是被人传回长安,必遭群臣口诛笔伐。”

“你不必担心这些,如今能够传回长安的消息都是本王想让它传回的,本王不想让太后知道的事情,她就连一丝风都捕不到了。”

晏亦昭没有想到,昔日病弱无助的小皇子竟然如此迅速便长成了运筹帷幄的强悍藩王,一时间心头百感交集,久久说不出话来。

谢行周明白她的心思,并未再多说些什么,只是扶着她缓缓躺了下去,一碗药喂下,晏亦昭很快便又睡过去。

(八)

那日的匕首上浸着剧毒,谢行周用世间仅剩的一枚百灵丸为晏亦昭解了毒,可伤处距离心头太近,即使痊愈之后,只要稍过操劳,晏亦昭便会感到心悸不已。

晏亦昭不愿谢行周因此自责,总是想方设法瞒着,直到有一日,她陪着谢行周彻夜不眠地商讨应对水患之策,因为难忍心悸之苦而猝然倒下时,谢行周才发现她隐瞒了近一年的秘密。

晏亦昭不知自己昏睡了几日,只知道一睁开眼,便被谢行周拥入怀中。

晏亦昭从未见过谢行周落泪,耳畔那隐忍压抑的啜泣声令晏亦昭心颤不已,连忙朝他发问:“王爷,这是出什么事儿了?”

谢行周不答,只是将她抱得越发紧了起来。

晏亦昭见状自是心乱如麻,转头看向谢行周的近侍。

那近侍微红着眼,指了指自己的腰间,晏亦昭这才注意到,自己目光所及之处的人都缠着一条白色的腰带,那是国丧时才要服的丧仪。

晏亦昭顿时心头狂跳,忍着极大的不适朝谢行周一字一句地问道:“可是……陛下?”

谢行周缓了许久,才自她的肩头抬起头来,猩红着眸子低声答道:“皇兄……于十日前暴毙于勤政殿,年仅二十二岁!”

“是太后下的手?”

谢行周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我便会联合诸王举起‘除奸后,扫阉佞的旗帜挥师北上,你……会选择站在我这一边吗?”

“王爷自称‘我?”晏亦昭怔然望着谢行周,如是问道。

“我不问你当日为何替我挡那一刀,你也不问我为何要带你同去拜祭亡母,我想,我们之间的心意应该是相通的!”

纤秀的玉指微微蜷起,晏亦昭沉默良久后答道:“王爷误会了,王爷若是遇刺受伤,朝廷必要拿下官问罪,下官这般做,多半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

“你在骗我。”

晏亦昭不敢看谢行周的眼睛,微微偏过头,低垂着眸子答:“下官说的句句都是实话。”

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谢行周深吸一口气后出声问道:“既然你不愿与我谈私情,那我便与你论公事,永嘉与长安,你选哪一处?”

“下官……可以哪儿都不选吗?”有泪自晏亦昭的眼角无声滑落,滴在谢行周的指尖,微凉一点。

谢行周无法,只得趁晏亦昭心绪繁乱之时将淬了药的银针封入她的体内,片刻之后,晏亦昭便悄然阖上双眸。

谢行周抱着她,温柔地吻在她的眉间。

“你若哪儿都不选,便只能选择离开,可太后已经发现你的二意,断然容不下你,所以,你只能留在我身边。”

(九)

谢行周起兵之前,将晏亦昭安置在永嘉城外的佛寺中,可不过三个月,谢行周便在行军途中收到了晏亦昭逃走的消息。

“你说什么?五百精兵竟看不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谢行周难以置信地向报信的人高声喝道。

来人很是委屈,嗫嚅许久才壮着胆子出声应道:“我等确实无能,但还请王爷宽宥,毕竟那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我等与签帅比力尚可,比智实在不如。”

谢行周闻言更觉气怒交加,他想亲自去寻她,可眼前的战事刻不容缓,他又实在抽不开身,无奈之下只能派人暗中寻访她的踪迹。

元祐十三年,谢行周领兵攻入长安,郑太后兵败自焚,谢朝再换新主,改元景和。

谢行周见到晏亦昭时,她正在永嘉郡的一處偏僻山村里给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讲授《三字经》,人虽着布衣荆钗,清减消瘦,却仍透着掩不住的秀美风华。

“我从未想过你会隐在此处,这两年来,必定受了好些苦楚。”

“多谢陛下挂念,亦昭一切都好。”

“如今朝廷大局已定,众臣纷纷上书要求我早日册立中宫皇后,你以为哪家女儿可担此重任?”

“择后择贤,自当是清流书香人家最好。”

“晏大人说得极是,我这有位人选,想请你帮我瞧上一瞧。”话音刚落,便有随从递上一幅卷轴,一位秀丽的美人徐徐出现在晏亦昭眼前,赫然便是她着女装时的模样。

“你觉得这女子如何?”

晏亦昭眼中烁着清泪,良久过后答道:“此女美则美矣,奈何出身寒微,无力母仪天下。”

“出身寒微?我还是头一回听说能出三朝翰林的人家是寒微末族的!”

“你……”晏亦昭猛然抬眸看向谢行周,在那久违的星眸里,她陡然明了,谢行周这些年为了寻她,必定将她的身世也查得一清二楚。

其实,晏亦昭本姓上官,出身河东望族,晏亦昭十岁那年,父祖卷入党争之中,全族败落,株连九族。

谢行周母家与上官家族世代相交,不忍见其断子绝孙,竭力斡旋,最终用瞒天过海之术将晏亦昭与其幼弟救出大牢,养在一户晏姓人家。

尽管晏亦昭的幼弟于八岁那年不幸因气喘之故病逝,但晏亦昭始终感怀旧日恩情,在得知郑太后准备派人去监视谢行周时生出了守护之心,世上鲜有人知,元祐四年冰月里的那一日,她拿去回禀的“去”签是她从旁人那里换来的。

“我不相信,你我朝夕相处的那些年里,你为我所作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报恩。”

“那又如何,陛下通经明史,可曾见过哪一朝的帝后年岁相差逾十岁?陛下初登大宝,没有必要为此惹群臣非议!”

“我不惧那些庸腐之辈,若要立后,我只要你。”

“可若我已天不假年,陛下又当如何?”晏亦昭早年为谢行周治理永嘉便耗费了极大的心力,后来为谢行周挡刀受伤之后心疾愈重,这两年又无珍药补身,身子早已亏败至穷途末境。

谢行周闻言,顿时湿红了眼眸,他快步上前将晏亦昭拥入怀中,附在她的耳旁轻声道:“若是那般,我便更得立你为后,三年也好,五年也罢,我必竭尽全力弥补。”

那是谢行周一生中等过最漫长的回答,但庆幸的是,他最终得到了祈盼已久的答案。

(终)

景和九年莺时,谢行周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缓缓步入春一堂。

“这是父皇旧日读书的地方,那时你的母后得闲便会来陪父皇,然后坐在那张矮榻上点茶,你的母后从不知道,父皇曾经无数次地自经书中抬起眼来,偷偷看向珠窗那一侧。”

“父皇为何要偷看?”四岁的孩子好奇地问道。

谢行周闻言弯起嘴角淡笑回道:“因为你的母后生得极美,就算常年穿着男子的官服,也掩不住那耀人的明艳光华。”

谢怀昭从未见过自己的母后,因为他出生之日,便是晏亦昭离世之时,但自谢行周的形容之中,他自小便对晏亦昭的模样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直到谢行周百年之后,谢怀昭才在谢行周的陪葬品中见到一幅旧画,那画上的女子秀美绝伦,气质出众,他的皇后走到他身边,看着画上的美人好奇地问道:“此乃何人?”

谢怀昭静默良久后,才缓声答道:“这是你我的母后,是值得父皇敬慕一生的女子。”

猜你喜欢
本王永嘉王爷
永嘉2019·4·24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产前尿动力学改变及其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失禁相关性研究
王爷,请矜持
变化
傲娇语录大全
素粉欢型show!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和王爷換礼物
智娶公主
美人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