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走马(外一篇)

2021-09-18 01:52蒋晓华
伊犁河 2021年3期
关键词:白杨树白杨枸杞

蒋晓华

缺水的新疆,有许多带“河”、带“海”、带“泉”、带“湖”、带“渠”、带“津”的地名。

且不说大名鼎鼎的石河子市,还有五家渠市、胡杨河市、双河市、精河县、温泉县、博湖县、岳普湖县、布尔津县、福海县、哈巴河县、清水河镇、安集海镇……当然,相对一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些“水”还是少了点。水是生命的源泉,有水就有绿洲,有水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精河县,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县域北面是我们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艾比湖湿地使14万精河人有了健康的肺活量。精河从县城穿过,精河县因此而得名。还有一些小河,水庫。全县年均降水量102毫米,年均蒸发量1512.6毫米,与全疆大部分县市相同,靠天吃饭是不成的。幸而有南边的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婆罗科努山的雪水。天山母亲用雪白的乳汁养育了我们,精河人感受得更为强烈。

几十年来,我无数次穿行于乌伊公路,路过精河。我知道沿途大河沿子、托里、托托都是精河县的乡镇,还有我们兵团五师的几个团场,八十三团,八十二团,九十一团。八十三团地名叫沙山子,以前出产的“炮弹瓜”很好吃,现在则是以种植棉花和葡萄驰名,我在这里品尝过椒蒿拌面,是第一次。这些地方我都打过尖,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精河县城我就过餐,也住宿过,不过就是一个匆匆过客。这回却是静下心来待了三天,令人难忘。

我们从伊宁市驱车280公里,抵达精河县城,已是中午时分,县文联专职副主席纪荣朵已在美食一条街丰盛园快餐店门前等我们了。这家餐馆的抓饭别具特色,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新疆,找到了抓饭,找到了拌面,就是找到了亲人。

精河是驰名全国的枸杞之乡,连续两天“相约杞都”文学活动,朵朵都给我们安排了参观枸杞加工企业的内容。我们去了托里镇,在精杞神枸杞加工有限公司,认真考察了枸杞深加工生产线,深入感受精河枸杞文化。我们来到县工业园区,参观果生康枸杞啤酒的生产流程。真是不看不知道,枸杞真奇妙,竟然可以加工为干果、原浆、原蜜、胶囊、酵素、枸杞奶茶、枸杞苹果醋、枸杞巧克力豆、枸杞卡瓦斯等这么多品种,玩出这么多花样,做出这么多文章,在食补、食疗的康庄大道上走得如此之远,把枸杞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令人大开眼界,大开思路。

我们还观看了精河县“8·09”地震纪实厅。大量的影像图文资料,向我们再现了2017年8月9月精河县6.6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重大损失,更是反映了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脱贫攻坚给各乡镇、村组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的精河作家朋友们无一例外都投入到了这场对中国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宏伟工程中。陈晓波先后在大河沿子镇、八家户农场参加扶贫工作,担任“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长达六年之久。他给我们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位家境贫寒的女中学生,经常到“访惠聚”工作组办公室来做作业,蹭流量,晓波给她提供了种种便利,多方面进行资助,帮助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这位女学生终于考上了内地名牌大学,晓波助学的涓涓细流仍源源不断。他据此写了一篇《蹭流量的小女孩》,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在新疆,我熟悉的所有作家朋友,艺术家朋友,都投入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事业之中,他们在大地上书写的故事,是一道比纸媒里、网络上更美丽的风景。

张勇带我们去了八家户农场农九队,他在那里的“访惠聚”工作队工作。一听到“农场”我就倍感亲切,八家户虽然是地方国营农场,却与我们兵团农牧团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农九队,与我从小生长的农四师六十五团八连也有许许多多的“公因式”“同类项”“公约数”。这里建了个队史馆,整整齐齐摆放了老职工捐献的许多老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具,从打大土块、小土块的模子到马灯、军用水壶、收音机、老电话机,太熟悉了,太亲切了。是应该有这样大大小小的红色教育基地,传承我们的屯垦戍边文化。我们兵团建了不少团史馆,可连史馆我还没见着,得好好向农九队学习。我和众多的兵团第二代,第三代,农垦第二代、第三代,都是在这样的连队文化中滋养成长的。

精河县的文化亮点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在精河镇锦福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感受了剪纸文化,一位叫张百雁的民间艺术家备受尊重,他的系列作品《新疆少数民族风情图》飘逸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清明上河图》与之交相辉映。我们在县文化馆欣赏了该馆副馆长、蒙古族民间艺术家孟克的马头琴演奏,他曾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参加过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当时使用的马头琴奖励给了他,他用这把高档而珍贵的琴为我们演奏了《鸿雁》《天边》,真正是天籁之音。他珍藏了许多把马头琴,我不由地联想到我们伊宁市六星街俄罗斯族手风琴演奏家亚历山大的手风琴纪念馆。我们在著名的八角楼参观了精河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我们在美术馆观摩了精河县平安建设主题美术书法摄影展……目不暇接。

朵朵还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组织我们爬山。

精河其实与我们伊犁河谷仅一山之隔,一座东西相连的婆罗科努山、科古尔琴山之隔。山南就是我们的尼勒克县、伊宁县,精伊铁路穿山而过。我多次去伊宁县科古尔琴山南麓的托乎拉苏草原游玩,这里发现过雪豹,当地牧民告诉我,这里有一条精伊古道,曾经是比果子沟更畅行的连接伊犁河谷与精河的通道。朵朵说,你们曾爬过南坡,现在也攀攀北坡,全方位感受一下。

攀登的位置在巴音那木,现在已经成为精河县著名的旅游区。有东沟和西沟两条登山线路,我们这回选择的是西沟。同行的张勇说,西沟的风景比东沟好,无限风光在西沟。

于是我们开始操练。果珠尔栈道,精灵溪,天鹰峰瀑布,林海曲径,天亭,都拉洪……这里的登山道基本上是原始的,稍稍进行了一些修葺,比我在伊犁那拉提草原攀过的鹰旋峰、库尔德宁草原攀过的喀班巴依峰、唐布拉草原攀过的小华山这些山路都要险峻。唯其险峻,才有味道。用了一个多小时攀上山顶,我们都特有一种成就感。

山上是一片面积不小的草场,有牧民的小木屋,主人这会儿都赶着羊群下山了。草原上散落着许多巨大的白石,引起了我们的惊叹。这些石头上都刻有石画,一看就是蒙古族的帅哥靓女,当代人的作品。虽然不是古迹,却也给山上的风景添增了一些人文元素。我们坐在山石上留影,把带上来的馕、煮玉米棒子、榨菜、黄瓜、苹果、矿泉水取出来,就着和煦的山风,顶着温柔的阳光,赏着美丽的山景,享受了一顿别具风味的野餐。

来到精河,还有一处不能不去,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黑山头。这个位于县城东北5公里的所在,因为山体大部分裸露呈黑色而得名。黑山头南接婆罗科努山,北临艾比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艾比湖水域充盈,面积最大时达1200平方公里,湖面距黑山头仅有两公里左右,加上延伸出的沼泽湿地,使得这里可以通行的路面宽度只有百余米。伊犁至乌鲁木齐的大动脉乌伊公路从这里穿过,在这里修建军事要塞,必然是钳制天山北坡东西陆路交通的咽喉。于是黑山头军事要塞工程在1962年春夏之交中苏边境发生“伊塔事件”的大背景下,于1963年破土动工,1972年基本竣工,施工期历时十年。这个要塞是当时抵御自西北入侵的第二道防线,区域内防御工事完备,坑道四季恒温,全年均保持在12.3度左右。黑山头军事要塞在当年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施工,时间跨度长,耗费人力数万,是能与天山公路媲美的重大国防工程。我从小就听说过这一神秘的要塞,也一直想来看看,这回终于如愿。要塞虽然已经废弃,但庞大的规模仍然令人震撼。我对历史上发生的一切都有浓烈的兴趣,尤其是我们新疆的历史,近在咫尺的历史。我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当年的呼吸。

精河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小城。连续两个早晨,我都在酒店旁边的精河生态园散步,享受精河洁净的空气。这个生态园占地面积很大,无疑增加了城市的肺活量。路上车辆不多,有一些中小学生步行走向校园,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像初升的太阳。还有一些在公共站台等公交车。每一个站台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透明小屋,里面有一圈坐凳,还有开水供应,干净整洁,清清爽爽,使乘客和行人感到温馨。这些细节,愉悦了我全身每一个细胞。

人到精河不想走,真的。

那棵白杨树

那棵白杨树,是中国最著名的白杨树。

它静静地立在一排平房的后面,树干上刻满了人名,树枝上挂满了红布条。

2021年,它三十九岁,树到中年,树身十来米高,树干直径三十多厘米。仔细看上去,和我生长在新疆几十年看到的白杨树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的是,它生长在新疆裕民县一六一团中哈边境线上,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军旅歌曲在传唱它。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在中国,没听过《小白杨》这首歌的人,恐怕为数极少。在中国,有两件赞美白杨树的文学艺术作品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心灵。一件是茅盾先生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白杨礼赞》,一件就是歌曲《小白杨》。而我慕名近四十年才亲眼见到、亲手抚摸的这棵白杨树,就是催生这首歌的源泉。

在这之前,小白杨的故事,我早已耳熟能详。

说的是在我们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库齐乡有一个名叫程富胜的小伙子,1981年10月报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塔城地区裕民县境内的塔斯提边防站服役。当时的哨所四周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来自“塞外江南”的小伙子于是有了想法。第二年他探亲回家,带来了十棵白杨树苗,战友们一起栽种下去后,虽然精心呵护,却只活下来一棵,这就是今天广为我们熟知的“小白杨”。

我和这棵小白杨还有另外一段机缘。1985年11月,我有幸见到了《小白杨》的词作者梁上泉老师,他是应我们重庆教育学院“两江潮”文学社的邀请,来给我们授课的。得知我来自新疆伊犁,梁老师很兴奋,说起了《小白杨》。梁老师说他1983年作为总政歌舞团创作组的一员前往新疆边防部隊采风,听说了小白杨的故事。在塔斯提哨所,他看到一名战士在日记里写着“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顿时产生创作灵感,“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就这么顺下来了,一气呵成。找老搭档作曲家士心谱曲,把当时的情形一说,也是水到渠成。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晚阎维文首唱,一下风靡全国。梁老师说,“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这样的歌词,我当时如有神助,信手拈来,后来想想都有点不可思议,真正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

对这首歌词的创作,梁老师自得之情溢于言表。那天的文学讲座,梁老师还谈到了他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谈起了其中的梁芒,当时已是颇有名气的青年诗人了。梁芒有一首诗写他和弟弟当年在妈妈肚子里,“住在一个套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和父亲一样,写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茅盾先生写的是白杨树群体,梁上泉老师表面看起来写的是一棵小白杨,其实写的也是白杨树群体,是一群白杨。是程富胜,是塔斯提哨所的边防战士,是曾在云南边防线戍守多年的梁上泉老师,是所有的边防战士。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七十年的军垦战士当然也是,我们都是那棵白杨树。

猜你喜欢
白杨树白杨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废园
一个追拍马拉松的人(小小说)
采枸杞
白杨
五招挑出好枸杞
会唱歌的树
校园里的白杨树
快乐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