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22 13:19朱姝李淑萍黄素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医药

朱姝 李淑萍 黄素英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化裁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地尼分散片联合金刚藤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局部体征变化情况,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痊愈率为77.50%,好转率为17.50%,总有效率为95.00%,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辨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汤;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 R2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1)23-0009-05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ified GuizhiFuling Pill combined with Xiaochaih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ZHU1ShuLIShuping2HUANGSuying3

1. Chang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Jiangsu, Changzhou 213003, China;2. Cha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Changzhou 213002, China;3. Shanghai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ified GuizhiFuling Pill combined with Xiaochaih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reated in Chang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uizhiFuling Pill combined with Xiaochaihu Deco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dini dispersible tablets combined with Jingangteng Granules.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changes of topical signs in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clinical cure rate was 77.50%, 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17.50%,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0%, which a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Modified GuizhiFuling Pill combined with Xiaochaihu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hich provides ideas for clinical syndrome treatment of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GuizhiFuling Pill; Xiaochaihu Deco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既往称为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所致。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导致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输卵管卵巢囊肿,甚至不孕、异位妊娠的发生。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患者常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1]。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抗生素抗炎治疗为主,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或抗生素配合中成药治疗,但作用较为局限,临床疗效不满意,且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菌群失调,机体耐药性增加,出现胃肠道副反应。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在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复发方面具有优势,且方法多样[2-3]。本研究采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年龄23~44岁,平均(34.60±5.7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1±0.68)年,临床症状积分(18.36±2.18)分,局部体征评分(12.87±2.56)分。对照组30例,年龄21~46岁,平均(35.27±4.3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4±0.56)年,临床症状积分(19.17±1.77)分,局部体征评分(11.70±2.29)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4]《中华妇产科学》[5]的有关内容拟定为:①有流产史、宫腔操作史、妇科手术史、感染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下腹隐痛、下腹刺痛、腹部坠胀不适、腰骶酸痛、肛门坠胀、带下异常等症状,常在劳累、性生活后、情绪波动时、月经前后症状加重。②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压痛、子宫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附件增粗,或触及附件包块,局部压痛。③ B 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附件增粗或附件包块。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湿热瘀结证中医诊断依据。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肛门坠胀,腰骶酸痛。次症:小便色黄;大便干结或溏结不调;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舌脉:舌质红或淡暗胖,边有齿印,舌苔薄黄或黄腻,脉细弦或沉涩。具备主症一项或以上者,次症中任意一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该病。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诊断标准;②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西医诊断标准;③年龄20~65岁,女性;④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受试。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具有严重的心、肺、肝、腎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过敏体质,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药物西药:头孢地尼分散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 mg×10粒×1盒,国药准字 H20080107)。中成药:金刚藤颗粒(广西润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7 g×18袋×1盒,国药准字 Z20030062)。

中药:桂枝6 g、茯苓10 g、赤芍10 g、桃仁10 g、丹皮6 g、败酱草30 g、红藤15 g、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g、失笑散10 g、党参10 g、生黄芪30 g、川断10 g、炒白术10 g、柴胡6 g、制黄芩10 g、连翘10 g、蒲公英30 g、陈皮6 g、炙甘草3 g。根据症状不同予临床随症加减。中药由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中药房提供。

1.4.2给药方法对照组:予头孢地尼分散片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1片,连服7 d,之后予中成药金刚藤颗粒口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疗组:予中药口服,每日2次,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决定治疗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

1.5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按症状积分评定[7]。主要症状:下腹痛、腰骶酸痛、肛门坠胀、带下异常按程度不同,分别记分为2、4、6分。其他次症: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便溏、舌脉异常,按程度不同分别记分为1、2、3分。治疗前评分一次,作为基础分,疗程结束后再评分一次。局部体征评分标准[8]包括宫颈举痛、子宫压痛、子宫活动度、附件增粗、压痛,或触及附件包块,按程度不同,分别记分为2、4、6分,治疗前后各评分一次。

1.6综合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有关内容拟定为。①痊愈:经治疗后患者下腹疼痛、腰酸、肛门坠胀、带下异常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 B 超检查附件未见异常,无盆腔积液。②好转:经治疗后患者下腹疼痛、腰酸、肛门坠胀、带下异常等症状明显改善,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附件压痛明显缓解, B 超检查附件包块缩小,盆腔积液明显减少。③未愈:治疗后患者下腹疼痛、腰酸、肛门坠胀,带下异常等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附件压痛无缓解,B 超检查附件包块无明显缩小甚至增大,盆腔积液未减少甚至增多。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22.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 t 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局部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2.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77.50%,好转率为17.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率为33.33%,好转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3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既往称为“慢性盆腔炎”,是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彻底治疗,组织破坏后广泛粘连、增生、瘢痕形成的疾病[10],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刺痛、坠痛,腰酸,白带异常,肛门坠胀等,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延绵不愈,出现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引起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输卵管卵巢囊肿,甚至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的发生。当患者劳累、情绪波动、免疫力低下时发作或加重,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西医治疗本病以广谱抗生素治疗为主,病情严重、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患者则需要依靠辅助生殖技术。由于本病发病时间久、反复发作,盆腔内的组织多粘连,抗生素并不能改善盆腔环境,作用较为局限,且长期使用易导致细菌耐药,出现胃肠道副反应。对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西医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改善女性慢性盆腔痛,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是目前本病治疗的关键[11-12]。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痛经、不孕”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经期、产后、术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或反复宫腔操作、消毒不严,或经期同房等导致机体感染湿热邪毒,若治疗不彻底,患者体质虚弱,无力抗邪则会引起病情迁延,湿热余邪滞留冲任、胞宫、胞脉,气血运行受阻,日久导致湿、热、瘀互结,同时久病损伤正气,正气抗邪无力,导致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形成湿热瘀互结、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13]。

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优势,且方法多样,如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灸、中药离子导入、耳穴治疗、中药封包治疗等措施。其中通过中药口服来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是临床较为常用、患者也易接受的方法。通过中药调理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盆腔环境,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复发。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积累了大量的临证经验,其有效性也得到了临床证实。如张丽梅[14]用附子薏苡败酱散加减治疗本病,患者的慢性盆腔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赵梅等[15]研究发现桂枝茯苓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血流变等指标。谷风等[16]研究发现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本病,能够调节患者血清 TGF-β1、Smad3的表达,减轻组织粘连及纤维化,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黄艳茜等[17]用化瘀消癥颗粒治疗本病,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指标,临床疗效确切。

本研究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为治疗原则,采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药用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败酱草、红藤、蒲公英、川楝子、延胡索、失笑散、川断、炒白术、党参、黄芪、柴胡、黄芩、连翘、陈皮、炙甘草,方中含有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妇人癥瘕,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存在附件增粗或附件包块、盆腔积液、盆腔粘连等,符合“癥瘕”的范畴。其中桂枝温经通脉、化瘀导滞;茯苓健脾益气,渗水利湿;丹皮、赤芍凉血化瘀止痛,桃仁破瘀散结,研究认为[18-19]丹皮、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改善盆腔环境,促进炎性组织的吸收。柴胡、黄芩、党参有小柴胡汤之意,小柴胡汤源自《伤寒杂病论》,为和解剂,能够调节少阳枢机,从而疏导气机、调和气血,并能和解扶正、清热化湿。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很好的抗炎、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20],其中柴胡能够疏肝理气、透邪外出,荡涤肠胃中的寒热邪气、结气,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清泄邪热,党参、黄芪健脾益气、培元扶正,现代研究表明[21]党参、黄芪、白术可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临床上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多存在精神不振,体倦乏力,舌体偏胖边有齿痕等脾虚表现,这提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日久存在正气亏虚的表现,需健脾益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来增强抗病能力。另方中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利湿祛瘀,研究发现[22-24]红藤、败酱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引起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致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蒲公英、连翘联用加强清热解毒、抗炎作用,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定痛,川断补肾强腰,陈皮理气健脾促进运化,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之功。

本研究結果提示,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痊愈率为77.50%,好转率为17.50%,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选用临床常用的抗菌谱较广的头孢地尼分散片配合中成药金刚藤口服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作用局限,不能针对本病“湿热瘀互结、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施治,而我们采用中药口服辨证论治,切中病机,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方面具有优势。今后将扩大临床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妍,史昭,尹小兰,等.中药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9):1237.

[2]邓国婧,刘金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5):60-62.

[3]邸志芳,吴佳欣,张楚洋,等.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9,39(7):1122-1125

[4]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9-284.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3.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53.

[7]詹新林,蔡仁燕,李美芬,等.益气温阳活血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234-236.

[8]徐迪华.中医量化诊断[M].南京:江蘇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

[10]胡永学,王延闽.观察加味红藤败酱汤并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9):95-96.

[11]高巧珠.加减理冲汤口服联合三藤汤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65例[J].福建中医药,2019,50(6):64-65.

[12]何静玲,郭清华,关玉兰.基于中医经络健康检测仪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体质判断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7):1854-1856.

[13]姬莉丽.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1,12(21):126-128.

[14]张丽梅.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47-48.

[15]赵梅,陈元宵.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6):656-658.

[16] 谷风,谷周蓉,由春玲,等 . 蒿芩清胆汤对湿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血清 TGF-β1 及 Smad3 的影响 [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6):847-848.

[17] 黄艳茜,陈思,袁烁,等 . 化瘀消癥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证候评分及不同证型间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9):67-70.

[18] 蔺凯丽,宋殿荣,张崴,等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0):6.

[19] 王叶,吴肖男,刘祎,等 . 杨秉秀教授自拟输通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42(4):6-8.

[20] 要永卿,邓蒂斯,魏绍斌 . 魏绍斌教授关于三柴胡汤理论探讨 [J]. 中药与临床,2020,11(2):37-38.

[21] 丁燕燕,王昊珏 . 坤复康胶囊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子宫微循环、炎症细胞浸润的临床效果 [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2):935-939.

[22] 刘伟平,滕秀香 . 当归芍药散联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1):118-121.

[23] 张丽,赵阅,高慧明 . 清热除湿祛瘀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 47 例 [J]. 环球中医药,2021,14(6):1147-1150.

[24] 朱文芳 . 清热消毒方治疗湿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43 例 [J].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7):51-53.

(收稿日期:2021-07-26)

猜你喜欢
中医药
中医药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初探
传承创新书写宁波中医药发展新篇章
以《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为契机 推进云南中医药事业深入发展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出台
我们的中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