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应用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22 10:20徐蕾谷圣美刘坤宁仁利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人才队伍培养模式

徐蕾 谷圣美 刘坤 宁仁利

[摘要]目的總结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开展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应用培训的实践经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2020年在医院完成培训的77名人员为调查对象,使用 Excel 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人员一般情况特征、培养模式以及培训对象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调查对象在培养模式方面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不同之处。关于培训效果,77.92%的人员对指定带教导师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表示满意,89.61%的人员认为通过本次培训,个人在专业能力、业务水平方面收获很多,67.53%的人员认为对自我发展及工作绩效提升很有帮助。开放式访谈中,医院先进的质子重离子设备和技术以及医院整体建筑环境为学员最满意部分。结论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应用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弥补了国内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培训基地的空白,为国内同类医疗机构、相关企业培养了优秀的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专业人才。医院应充分利用现有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训基地建设,推广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庭。

[关键词]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 R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1)23-0090-0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pplication training of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XU  Lei1      GU  Shengmei2      LIU  Kun1      NING  Renli1

1.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Radiation Oncology (20dz2261000),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ation Therapy, Shanghai 201315, China;2. Teaching Department, Shanghai Cancer Center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training of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in Shanghai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 an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proton heavy and ion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in China. Methods A total of 77 personnel who completed training in hospitals from 2016 to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research. Excel was used to enter and process the data.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sonnel, the training mode,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inees'satisfaction with the training. Results There we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raining mo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he training effect, 77.92% of the personnel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and vocational level of the designated instructors, 89.61% of the personnel believed that their professional capacity and vocational level benefited a lot from the training, and 67.53% of the personnel thought that it greatly helps with self-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job performance. In the open-end interview, the trainees were most satisfied with the advanced proton and heavy ion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and the overall building environment of the hospital.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training of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otherapy has made up for the blank of domestic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otherapy training base and has trained excellent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otherapy professionals for similar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related enterprises in China. Hospital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promot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to benefit more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Key words]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Standardized training; Training mode; Talent team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提高疾病诊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是指通过加速器产生质子、重离子等实施放疗的技术[2]。被国际放疗界认为是目前进一步提高肿瘤放疗疗效最有希望的新技术[3]。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拟开展限制类技术的医师应当按照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接受培训[4]。为弥补国内培训基地的空白,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我院)作为国内首家、全球少数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放疗技术的医疗机构[5],自2015年开始探索实施相关培训。本文旨在对2016—2020年在我院培训的人员进行一般特征总结、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供国内同类医疗机构参考,以推动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6—2020年在我院完成培训工作的77名人员为调查对象。包括依托复旦大学联合招生培养的2016—2020届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医学物理方向,以下简称“工程学硕士”)以及2018—2020年相关省份单位选送至我院完成进修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2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资料进行整理,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表、培养记录手册、考核鉴定表等,总结77名人员的基本特征、培养模式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其次通过开放式访谈,了解培训对象对医院、组织管理部门的建议。

1.3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通过 Excel 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与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计数资料用[n (%)]表示。

2结果

2.1培训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77名培训对象包括42名已毕业的工程学硕士和35名进修学员。其中男54名,占70.13%;女23名,占29.87%。年龄24~45岁,平均29.50岁。学历均在本科以上。见表1。

2.1.142名工程学硕士就业分布情况42名工程学硕士就业去向主要为本院、国内同类医疗机构及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见表2。

2.1.235名进修学员选送单位省市分布进修学员来自6省市9家单位人员,甘肃省选送人员最多,达14人,占40.00%;其次为安徽省与上海市。见图1。

2.2培养模式介绍

工程学硕士和进修学员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不同点。见表3。

2.3培训效果评价

全部人员均参加过岗前培训,90.91%对培训效果评价为满意,9.09%评价为基本满意,无不满意人员。77.92%的人员对指定的带教导师在专业能力、业务水平方面满意。89.61%的人员认为个人在自我专业能力、业务水平方面收获很多。67.53%的人员认为对自我发展及工作绩效提升方面很有帮助。见表4。

2.4调查对象对培训工作的建议

通过对培训对象进行“一对一”开放式访谈,总结相关评价及建议如下:①培训过程中,最让学员满意的部分为科主任及带教导师的业务水平、医院先进的质子重离子设备及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医院整体建筑环境。②在医院管理方面,希望进一步细化培养方案、完善生活服务设施等。

3进一步开展培训工作的思考

3.1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

组织体系建设和落实岗位职责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基础[6]。医院建立了进修学员、研究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明确招生范围、人员资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考核方案等。构建了从分管院领导到职能科室负责人再到科主任的三级管理体系,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3.2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医疗资源是培养进修

医师的前提[7]。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属于“限制临床应用”类技术[8],对技术的应用要求极高。医院在建院之初就坚持“引育并重”原则,一方面依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享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向全球招聘,引进具有多年管理经验和质子重离子放射物理经验的高端顶尖人才。通过6年多的努力,组建了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医疗、物理导师队伍。

3.3充分依托高校、医院、企业,推动“医教研”培育模式协同发展

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医学物理师制度,国内物理师总从业人数较少。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理师和放疗医师的比例约为1∶1,而在中国,两者的比例仅为1∶5[9]。居于我国高等教育最高位之一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前正面临教育改革的考验[10]。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医学物理方向)项目是医院依托复旦大学系统培养应用型医学物理师的首次尝试。截至2020年底,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8名,毕业42名,在读16名。生源本科专业包括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毕业生中有11名留院,占医院物理师总人数的45.83%,医院物理师与放疗医师的比例达到1∶0.96,接近发达国家标准。

3.4充分利用质子重离子“一体机”的先发优势,发挥医院在国内粒子治疗领域引领作用

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吸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主要方式,是一种具有终身性质的教育[11]。重离子因其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效应,对光子放疗抗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具有对正常组织损伤小、肿瘤控制率高等优势,成为肿瘤放射治疗研究热点之一[12]。2018年以前,国内医务人员参加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培训只能前往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几家质子重离子中心。境外培训存在审批环节多、经济成本高、语言要求高等各类问题,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培训效果以及培训人员的覆盖面。医院满足了国内同类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亟需的培训需求,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帮助相关兄弟医院在項目建设与论证、设备安装与调试、临床试验开展、辐射防护体系构建、机构运营等方面提供了技术咨询与指导。

3.5依托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中心,建成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培训基地

2017年医院正式筹建“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在2019年顺利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的验收。同年,通过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专家许可,“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训基地”正式揭牌。工程中心培训基地的建成意味着医院将持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围绕临床应用示范、技术转化,重点开展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

3.6不足与思考

医院自开展培训工作以来,总体培训人数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学员。同时,应进一步细化考核方案,有计划实施日常、阶段及出科考核,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考核,以更客观、真实地反应培训效果。并建立与用人单位沟通联动机制,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以改进和完善培养方案。培训基地的认定和考核、培训大纲及培训实施细则的完善,是实现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前提和保障[13]。医院仍需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培训基地备案。

4小结

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14-15]。而医疗技术水平是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医院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推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重要性[16]。医院将围绕“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训基地建设,推广粒子治疗人才队伍培养模式,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庭。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办法》解读[EB/OL].http://www.nhc.gov.cn/fzs/s3578/201809/6d0b b5873fb14bd880d3d14fedc9d7f2.shtml,2018-09-14.

[2]國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EB/OL].http://www.nhc. gov.cn/yzygj/s3585/201772/e1b8e0c9b7c841d49c1895ecd 475d957.shtml,2017-2-17.

[3]蒋国梁.对国内质子重离子放疗热的评述[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3):159-161.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EB/OL]. http://www.nhc.gov.cn/fzs/s3577/201809/e61d0999c95d4e b7b8a6658bf6af149c.shtml,2018-09-14.

[5]吴晓峰,郭小毛,诸葛立荣.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运营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5):393-396.

[6]严晓蕾,潘沛,王欣倍,等.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院管理,2020,39(2):60-67.

[7]王津雨,李秋燕.对新时期进修医师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58-59,62.

[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EB/OL]. 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 ?id=e1b8e0c9b7c841d49c1895ecd475d957,2017-02-17.

[9]胡伟刚.加速医学物理师队伍建设[J].中国医院院长,2013(7):90.

[10]孙立元,陈旭,罗娆珊,等.浅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4):24-26.

[11]张婧懿.新媒体时代解构医学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9):154-157.

[12]刘锐锋,张秋宁,田金徽,等.重离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J].中国肿瘤,2021,30(8):619-626.

[13]贾怡蓓,张晨,颜世洁,等.上海市医疗技术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3):121-122.

[14]黄如欣.高层次医学人才的特点及成才规律[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4):48-49.

[15]潘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构建高水平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9):1-3.

[16]杨庆,戚峰,孟亚徽,等.基于医院主体责任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政策浅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5):572-575.

(收稿日期:2021-07-19)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培训人才队伍培养模式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美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分析与建议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