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时代视野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设计研究

2021-09-22 02:01李海文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李海文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索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和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改善我国传统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局限性。教学设计研究在坚持新课改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环节来开展教学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因此,在信息时代的视野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信息时代视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必修课,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媒介积极创新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便捷的传播特点,了解社会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

一、备课策略

(一)走进教材,激活教材

彻底理解教材,理解课文。把握教材特点,与教材平等对话;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题,构建教材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意义;了解难点和重点,把握重点;明确目标,把握要求。将教材内容语境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把握学科间知识整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构建学科知识新层次;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储备处理和重组教材;注意拓展和延伸到课外、其他学科和生活。

(二)了解需求,激活学生情感

为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欣赏学生。想想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教师应该如何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学习认知上,依靠学生学习成就感产生的动机加强学习。把握学生认知中的矛盾,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活用教法,整合教学手段

综合应用教学法、对话法、阅读指导法、程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意志领域。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理解、自主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交流和创造。当然,也应该关注教师的有效问题预设。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二、课堂课型模式的研究

(一)信息技术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打开了新思路

初中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时代视野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拥有者。学生还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了解教学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结合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打造教学课程线上平台,拓宽学习渠道

基于信息时代视野下,道德与法治网络化教学已成必然趋势。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打造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适应当前教学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德育法治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教学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构建道德与法治线上教学平台时,首先要在平台上对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进行定位,以便根据定位更好地对线上平台进行构建;其次,针对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制作高质量的课件,拍摄公开课。在构建网络课程平台时,教师应首先根据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并在设计教学时设计微型课程,同时对于课程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学习能力,以便于学生在碎片時间里学习知识。

三、有效的作业策略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设置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对作业进行精心设置,作业难度在设计上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可以自行选择的范围,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防止学困生出现接收困难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并找出不同类别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案,精心设计层次丰富、难易层次有别的作业,让学生稍微踮踮脚,尝试达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每完成一次作业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向现有水平的飞跃。同时,设计作业时也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预设弹性作业。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先天的差异。如果有差异的学生做没有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和一些学生“吃不下”的现象。比如在敬畏生命这类比较抽象的教学作业设计时,就可设置固定作业和选做类作业,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设置必须完成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心,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对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设置选做类作业,引导学生谨慎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因此,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能获得轻松、愉快、满意的心理体验,将做作业看成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适应信息时代下新课程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第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ZJYB07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琳琳. 微阅读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曹艳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06):40+4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引入策略分析
创新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用PPT及微视频搞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讨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