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楼名字、楹联看客家精神文化

2021-09-22 16:42谭欣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8期
关键词:客家人土楼精神

摘要:客家人从中原走向南方,将中原文化播种在新土地上,为贫瘠的土地种下新的希望,孕育出一支独特的文化,这只独特的文化将世世代代传承的家训祖训和期望凝练成一字一句,字字动人,句句启人,悬挂在土楼之上,成为客家人立身安业的准则,也是客家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如果说土楼是东方的城堡,那么土楼的名字和楹联便是镶嵌在城堡上的闪耀明珠。

关键词:土楼;客家人;文化;精神

西晋末年,地处中原的汉人深受战火干扰,迫不得已开始漫长的南迁之途,先后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安定,成为一支与原住民不同的客家民系,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富饶的中原成为客家人的回忆,边远的山区成为客家人的摇篮。传承刻在客家人的基因之中,他们从中原地区带去传统的四合院样式,但并没有止步于此,客家人发觉传统的建筑样式的不足,在原有的传统居民建筑样式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而不断改造传统建筑,建造了属于客家人智慧的“东方城堡”,是中国传统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从土楼名字看客家精神

名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在家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名字中的字辈,传承着家族文化,是家族文化对外的表现形式之一。土楼的名字不仅是土楼的符号,蕴含更深刻的寓意,容纳土楼的精、气、神,是土楼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每一座土楼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是整栋楼思想精神的汇聚,是楼内客家人对现世儿女以及后世子孙的期望。

土楼名字兼有雅俗,蕴意深渊富含哲理,是客家人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客家文化对外的表现。从土楼外部看土楼,类似一个密不透风的罐子,即使从稀疏分布的窗户望进,也难以窥见土楼的秘密,只有大门门框上的名字和楹联能透露出些许信息,土楼名字对众多观游者是最初的印象。始建于乾隆年间的二宜楼,是福建最大的单体双环建筑,其名字有“宜丁宜财、宜山宜水、宜家宜室”等寓意,是客家人对天人统一与和谐精神的体现,也是客家人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继承。位于广东官坡的“燕翼楼”,其名有着深厚的历史典故,出自《诗经·大雅》“诒厥孙谋,以燕翼之”,意为为子孙谋划庇佑。光裕楼是“光前裕后”的缩写,意在替先祖光耀门楣,为后代造福,无论是“二宜楼”“燕翼楼”还是“光裕楼”都体现客家人尊祖惠后的精神。福建田螺坑土楼楼群,有五座土楼,四座圆楼围绕方楼分布, “步云楼”为其中唯一一座方楼的名字,取自“步步高升,青云直上”之意,是对子孙后代平步青云的期待,是客家立业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土楼名字是客家人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客家精神的特别体现。

二、从土楼楹联看客家精神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古称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者刻在木上的对偶语句,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它最早见于三国时代,每岁春节所贴的春联是楹联的一种,另有办丧事的挽联,办喜事的庆联等皆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是汉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我国汉语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客家人的传统便有将家训家规刻于门墙之上,祖祖孙孙、世世代代铭记并言传身教。土楼的楹联为楼内的子子孙孙树立下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福建,每一座土楼都有属于自己的楹联,或一副或几幅,这些楹联多是一些学识渊博之人所作,被镌刻在大门门框上、楼内大厅中,以及堂内祠牌旁等地方,目光所及之处皆有楹联,足可见客家人对于楹联的钟爱。土楼楹联也不止局限于被镌刻在建筑上,客家人逢年过节时,临时张贴以增添节日气氛的楹联,逢喜丧迁之事时,用楹联表达客家人的情绪,即使是未展现在土楼建筑上的楹联,也深深镌刻在客家文化史上。

“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真乃奇”是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里的一副楹联,教导子孙要恭敬宽和,文章要有浩然之气,是客家人追求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的体现。在绳德堂大厅中的“光前须积德,裕后必存仁”,意积德存仁之意,不难看出客家主张修身积德存仁的精神,是客家人的“德”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客家人从富足中原南迁至贫瘠山区,必要适应资源和环境的变化,因此客家人養成良好习惯,主张勤俭节约的精神,“居家要辛勤,饱食暖衣,当思来处不易”,“世间财,求之难,用之易,当勤当俭;天下事,是可行,非可耻,宜省宜思”是永盛楼大厅内的楹联,意为先祖规劝子孙勤俭节约,体现客家人的“俭”思。“裕后勤和俭,兴家读与耕”和“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分别是裕兴楼和承启楼里的楹联,不仅反映了客家人勤俭节约的精神,还体现客家人好耕读的习惯,古时大家大族的家规家训都有耕读文化,文人士大夫追求耕读,以勉励自己勤奋好学,从楹联中不难发现客家人也对耕读文化有深刻认识,是客家崇文精神的重要表现,体现客家人“学”思。客家人崇文的同时兼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希望通过读书存心报国,振成楼中“干国家事,读圣贤书”这幅楹联激励近百年来在此生活的学子,是几代客家人的“学”思。读书报国是振成楼一代代学子的理想追求,是客家人家国情怀的表现,仅振成楼就培养出六十六位大学生和一位中科院士。客家人志存高远,但也无忘世间美景,驻扎在毓秀钟灵的南方,楼内烟火味,楼外青山在,客家人在开拓楼内物质精神文化时,将楼外秀丽山河框在楹联上。“松林晚月晨光动,竹外梅花瑞雪飘”是松竹楼内的一对楹联,楹联无处不体现客家人的情趣逸致,是客家人的“情”思。这些楹联言简意赅,蕴意深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陪伴土楼和楼内的客家人走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是土楼历史的见证者,土楼文化的载体。

结束语

在福建许多土楼未至百年历史,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座土楼的名字与楹联都是客家精神凝练的结晶,无数客家儿女牢记祖上的孜孜教诲,将客家精神通过名字、楹联等物化的形态传至楼外,他们发挥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客家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海外创出一片天地,这些杰出后代遍布世界,土楼名字与楹联上的客家人的家训家规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发扬。

参考文献:

[1]廖楚强.客家土楼的“楹联文化”[N].福建史志,2012(1):36-37.

[2]沈伟群.客家土楼的“楹联文化”[J].大众文艺,2015(1):121.

[3]詹石窗.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J].东南学术,2001(4):176-186.

[4]李菁.福建土楼楹联研究[J].客家研究辑刊,2010(2):127-159.

[5]萧隆福.漫谈土楼楹联的主题[N].华夏文化,2005(2):37-39.

作者简介:谭欣,2000.10.06,女,江西赣州人,汉族,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客家人土楼精神
“美味”的土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美人”的故事
拿出精神
赖炜炜作品
行酒
客家土楼:坚不可摧的神奇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