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2021-09-23 08:55李思晴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顶岗韧性维度

李思晴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问题提出

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和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高职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高职顶岗实习学生需面对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和挑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2],也更易引发心理危机事件[3]。因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维护其心理健康状态及实习积极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个体如何应对压力和挑战,心理韧性起着决定性作用[4]。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下促使其追求自身的和谐发展,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实现良好适应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潜能[5]。研究者认为心理韧性较高的个体能够积极调动资源、灵活处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并成功实现自身成长与职业发展[6]。基于此,良好的心理韧性水平能够帮助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应对实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维持其心理健康状态并保障实习质量。然而,目前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欠缺。为此,本研究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展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促进高职顶岗实习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新的工作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某高职院校大三顶岗实习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问卷810份,收回有效问卷805份,有效率为99.4%。调查对象中,男生465名,女生340名;城市生源364名,农村生源441名;贫困生238名,非贫困生567名;独生子女277名,非独生子女528名;有留守经历者309名,无留守经历者496名;有班干部经历者448名,无班干部经历者357名;每周几乎不运动者262名,每周1~2次锻炼者434名,每周3次或3次以上锻炼者109名;父母教养方式为权威型学生498名,专制型学生173名,溺爱型学生31名,忽视型学生103名。

样本中贫困生根据学校贫困生认定文件被评为一般贫困、贫困和特别贫困,并接受贫困补助的学生。有留守经历者界定为在其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母一方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者[7]。父母教育方式的界定:权威型指父母对孩子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定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做督促,但并不缺乏温情;专制型指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对孩子缺乏鼓励和表扬;溺爱型指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无条件满足;忽视型指父母对孩子缺少教育和爱,既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我韧性量表》[8]测量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该量表共有25个题项,测量心理韧性的三个维度:坚韧(13个条目)、力量(8个条目)以及乐观(4个条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Likert式5点量表评定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韧性越强。笔者运用相同的指导语,对团体施测。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的录入、分析及处理采用 SPSS 22 统计软件。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总体情况

从表1可知,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均值为3.60,三个维度分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力量、坚韧和乐观。其中,平均分最高力量维度(3.71),平均分最低乐观维度(3.53)。

表1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及各维度情况

(二)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比较

以性别、生源地、是否贫困、是否独生、是否有留守经历、是否有班干部经历为自变量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情况进行t检验,数据显示:在高职顶岗实习学生中,男生在心理韧性力量、坚韧两个维度上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生源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农村生源且差异显著(P<0.05);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各项分值均低于无留守经历者,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有学生干部经历者的各项分值均高于无班干部经历者且在坚韧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在心理韧性、力量维度和乐观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但在以是否贫困、是否独生为自变量的差异比较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2。

在以锻炼强度和父母教育方式为自变量的单因素检验中发现,不同锻炼强度的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在心理韧性和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每周3次或3次以上锻炼的学生优于每周1-2次锻炼的学生,后者优于几乎不运动的学生。同时,父母教育方式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三个维度及整体水平呈现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在力量及坚韧两个维度上,权威型的教育方式优于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且后三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心理韧性及乐观维度上,权威型的教育方式优于专制型和忽视型,但与溺爱型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四、分析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情况较好,提示他们的适应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好。而就心理韧性中三个维度的具体情况来看,仍存在优劣之分: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力量维度最高,说明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承受一定的磨难,并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乐观维度的得分最低则反映出他们在看待具体事物时,不够积极,缺乏自信心。

根据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群体心理韧性的差异性比较发现,其心理韧性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韧性相对女生要好。不少研究提出女生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事件时的应对能力与男生是有差别的[9-10]。本研究发现在力量和坚韧两个维度上,男性优于女性,这可能与文化传统对性别角色的定位有关。传统文化对男性提出了坚韧、独立的要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男性也会寄予更多的期望,要求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得坚强、勇敢,要做“顶天立地”“意志坚决”“不屈不挠”的男子汉。同时,男性越挫越勇、迎难而上的表现也会得到来自各方的正向反馈。因此,男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具备了“刚”的性格特点,在面对困境时更倾向动用自身的力量来调控和解决。反观女性,性别角色的定位相对保守,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更多倾向于“温柔善良”“温婉贤惠”等,较少在坚韧、力量上提出要求。在面对困难时,女性示弱也较少遭到斥责。因此,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具备了“柔”的性格特点,在面临困难时也更倾向于与他人共同应对[11]。故在心理韧性总分上,尤其是坚韧和力量两个维度上女性要弱于男性。

表2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差异分析

表3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差异分析

二是家庭因素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有所影响。首先,留守经历不利于个体心理韧性的发展,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似[12-14]。有研究指出积极的亲子关系有益于心理韧性的发展[15],而对于有留守经历的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来说,在留守期间,他们往往处于父母一方或亲戚的监护下,与父母双方的言语或情感交流有限,可能造成早期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影响亲子关系,从而不利于心理韧性的发展。其次,生源地差异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韧性发展有不同影响,且城市优于农村。这可能与来自城市的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关。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更加具有资源优势,更容易寻找和调动自己的积极资源来解决困难和面对挫折,因此,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自我效能感也更强,促进了心理韧性的发展。最后,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有利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是父母在民主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合理地为其制定目标和计划。父母虽然会严格要求孩子,但也会与他们进行大量的沟通,这样既能及时指出孩子的不足并督促其改进,也能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权威型的父母也比较注重情感的表达,擅长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孩子也能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关爱[16]。在此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能积极面对困境和负性情绪,心理韧性也相对更好。

三是班干部经历有利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这与常伟苹[17]的研究结果相似。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班干部需要帮助或代替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组织各项活动,因此,时常会面临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提升自己的抗挫抗逆能力。经过长期的磨练,与无班干部经历的学生相比,有班干部经历的学生做事更有条理、有规划、有目标,善于从多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促进了心理韧性的发展。

四是保持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一方面,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个体调节负性情绪[18],维持心理的动态平衡,保护心理韧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锻炼也是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体育锻炼都在提升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在完成自己的锻炼计划后,学生也会对自己有更强的掌控力,进而完善他们对自己的积极认知,心理韧性也得以加强。

五、提升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韧性较好,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所欠缺,且心理韧性的发展受到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达到提升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目的,必须依靠学生、家庭、学校、企业四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一)以增强能力、寻找资源为重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韧性的提升不仅有赖于外部环境的保护和教育,也有助于强化个人能力和挖掘积极人格特质[19]。高职顶岗实习学生会面临不同的挫折和困难,如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不满,对实习岗位的质疑,对职业规划的迷茫,对职场人际关系的无措等,这些往往容易给他们带来自卑、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从而产生对困难的畏惧和退缩,阻碍了心理韧性的良性发展。因此,增强个人能力,挖掘自身积极特质尤为重要。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完善,通过担任干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等方式,强化自己的体质、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学生才能够在认清现状和形势后,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自己的可用资源,做更优的选择,用积极的状态去化解逆境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升心理韧性水平。

(二)以关注家庭、家校共管为抓手,呵护学生积极成长

家庭对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起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家长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创造积极的亲子关系着手,采用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并反思自己的沟通模式和教育行为,尝试运用正面的、鼓励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增加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构建完善的家校共管体系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顶岗实习期间,当学生产生负性情绪时,在无法自行缓解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对家长倾诉。有些家长能够较好地安抚学生的情绪,但是也不乏有部分家长不知如何平复学生心态或认为学生已经成年,不需要再对其进行心理引导,而错失了帮助学生的最佳时机,导致学生心理韧性的停滞或退化。因此,在这特殊时期,更需要构建完善的家校共管体系,形成互相配合的良性协调机制,对学生情况互通有无,整合学校和家庭的可用资源,共同呵护关爱学生,优化他们的应对机制,提升心理韧性水平。

(三)以鼓励教育、分类管理为导向,注重学生心理韧性提升

一是提高教师对心理韧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并以鼓励教育为导向,教会他们有效的谈心谈话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需要对参与管理顶岗实习环节的每一名教师,特别是在一线的辅导员和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培训,营造以提升学生心理韧性为核心的育人氛围。另外,老师们也需掌握相应技巧,适当鼓励顶岗实习学生,并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将提升心理韧性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以分类管理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顶岗实习学生不在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更应该遵循“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考虑到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普遍问题,又要考虑个别心理案例的特殊性。因此,在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顶岗实习学生联谊、有效案例分享会、心灵成长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普适性活动,将舞台交给顶岗实习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和发挥,培养自信心。另一方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韧性分值,并对学生的性别、生源地、体育锻炼强度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维度的筛查,甄别出需要帮助的个体和群体,并给予精准的帮扶。例如,对特殊的个体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RET),对有共性的团体则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20]、团体心理剧[21]等方式,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寻找自身优势,体验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心理韧性。

(四)以和谐共建、扎实实习为目标,营造良好的顶岗实习环境

由于顶岗实习的特殊性,不少用人单位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定位比较模糊,因此,部分企业容易忽略这些学生需求,也并未真正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实习学生来说,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抑制他们心理韧性的发展,故营造良好的顶岗实习环境对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顶岗实习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促进:一是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学生初入职场,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变让其一时间难以适应,企业应当给予人文关怀。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置生活心灵导师,或与学校、有资质的心理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员工帮助计划(EAP)服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和熟悉岗位,也减少了学生的适应难度。二是构建企业与学校的协同机制。企业可尽量为顶岗实习学生建立“一生一档案”,定期与学校沟通学生在岗情况,寻找多方资源及时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帮助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汲取能量,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强韧的心理复原力。

猜你喜欢
顶岗韧性维度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