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话题 :基层干部 “躺平” 现象,您有什么想说的?

2021-09-23 13:44
党员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躺平基层干部干部

校正政绩观偏差

什么原因都不应成为“躺平”的托辞

无论是不思进取、遇事绕道,还是能推就推,这些出现在部分基层干部身上的“躺平”现象,实质上反映的还是一种不作为、懒作为,其根源是政绩观上出现了偏差。年龄、晋升空间、竞争压力……什么都不应成为“躺平”的托辞!基层干部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把职务职级晋升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而把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准;要敢于啃“硬骨头”,直面问题不回避、直面矛盾不退缩,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敢于担当作为、善于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正做到能干事、能扛事、能成事。

(鄂州 何纤)

基层的“三对矛盾”

基层存在少数“躺平”干部,原因还在于“三对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基层干部渴望进步,但职数少、上升空间有限,竞争激烈。付出与收获的矛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付出多、压力大,收获与预期有差距。所需与所会的矛盾。基层工作内容繁杂,对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少数基层干部不爱学、不会做,工作成效一般,成就感低。要破除“躺平”温床,厚植“雄起”沃土,就要做到严管厚爱。要加强履职监督,让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干部“躺不住”;要加强激励关爱,提升能力、保障待遇、授予荣誉,让基层干部“不愿躺”。 (神农架 李波)

不能一棒子打死“躺平”干部

对“躺平”干部,要合理区分、正确对待。对主动“躺平”的干部,要严肃问责。而被动“躺平”的干部,则传递出了当地在执行党的选人用人、容错纠错等相关政策上“走样”的信号,对此,我们要加以警惕,不能一棒子打死“躺平”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决抵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要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给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撑腰护航。此外,还要进一步发挥老干部余热,对临近退休的老干部,要多加关心,结合实际合理分工,让老干部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随县 江帆)

离开思想上的“舒适圈”

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

“躺平”干部的出现,根源在于思想意识的滑坡和理想信念的淡化,要在筑牢干部思想根基上下真功、出实招。要深化宗旨意识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三会一课”等,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镌刻在心头脑海。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大力宣扬优秀党员干部事迹,促使党员干部对照先进自查差距不足,找准短板弱项,形成学先进、比先进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开展交心谈心。要同“躺平”干部针对性进行谈心谈话,确保把道理谈透、把思想谈通,以话语加油鼓劲,用真情温暖人心,激发“躺平”干部再奋斗、再出彩。                                                             (鹤峰 卢平)

激发“躺平干部”奋进力量

扭转少数基层干部选择“躺平”这一局面,唯有激发“躺平”干部的奋进力量。要抡起考核的“鞭子”,让干部不敢躺平。进一步量化细化考核标准,筛出长期思想懈怠、不愿积极作为的“老油条”,淘汰捧着“铁饭碗”决不踏出“舒适圈”的“硬钉子”,净化政治生态圈。捧起激励的“糖果”,让干部不想躺平。把投入与回报挂钩,让勤奋敬业、业绩优秀的干部得到更好的政治待遇和物质保障,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转起轮岗的“传带”,让干部不能躺平。促进干部多岗轮动,让干部离开“舒適圈”,到吃劲的岗位锻炼。

(通城 李威)

要做到“三不躺、三应平”

担当不能“躺”,心态应“平和”。基层干部既要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攻坚克难主战场上千锤百炼,也要杜绝眼高手低、驰于空想、怠于实践,理性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成长不能“躺”,发展应“平衡”。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克服倦怠心理,把简单重复的事情做精、千头万绪的工作做细、复杂繁琐的任务做实;另一方面,突破发展瓶颈,扬长处、补短板,努力成为“多面手”。识人不能“躺”,用人应“公平”。完善考评机制,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建立容错机制,明确敢为与乱为的界限,为想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                                                     (黄冈黄州 郑雅文)

多措并举让“躺平”无处遁形

针对性破解“躺平”现象

要搭梯子。基层干部中不乏才能出众者,因政策制约、提拔晋升无望而“躺平”。因此,要畅通流动通道,打破职业瓶颈,调动其积极性。要压担子。基层工作中因“鞭打快牛”而导致“躺平”的现象不在少数。要通过明确职责、健全考核,使人人都充满危机感和紧迫感。要铺路子。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因“无知无畏”而躺平也常见。因此,要加大对基层干部调训轮训力度,提高其职业能力和党性修养。                                     (竹山 余修勇)

健全体制机制杜绝“躺平”

杜绝“躺平”,要在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强化“不想躺”的自觉性。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激励制度,落实干部待遇政策,加强宗旨信念教育,引导干部奋发有为、担当作为。要堵住“可能躺”的漏洞。进一步完善干事创业考核评价标准,开展群众、同事、上级等多方位评价,突出工作实绩,压实干部“担子”。要增强“不敢躺”的约束。将干部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同工资待遇、职级晋升挂钩,畅通干部作风问题反映渠道,因地制宜出台干部行为规范,将干部担当作为情况纳入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监督内容。                                (鹤峰 李颜)

拒绝“躺平” 弘扬干事文化

要激励干部在思想上有追求。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补足“精神之钙”。落实好干部管理各项制度规定,从严管理与激励关爱相结合,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温度,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要保障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树立大抓基层导向,积极支持基层,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经费、编制等资源向基层倾斜。在干部成长上,要不唯学历、年龄、资历,大胆选用在基层岗位经过历练、干出实绩、群众公认的干部,把基层岗位作为锻炼年轻干部的平台。要让干部在生活中被理解、被尊重。要大力宣传基层干部典型事迹,完善奖励制度,切实保障基层干部培训、休假等权利,让干部享有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感。                                                (武汉武昌 孙娅莉)

猜你喜欢
躺平基层干部干部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