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养成

2021-09-23 06:47张丽莹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张丽莹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行下,特别是部编版教材的推广使用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引导者与探索者的关系更加突出了。这就要求教师任务需要从传道授业到兴趣培养的拔高;阅读方法需要从知识性阅读到情境性阅读的务实;阅读习惯需要从他律性阅读到自律性阅读的养成。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1-0037-02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especially the promotion and use of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has changed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guiders and explorers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This requires that teachers' tasks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interest cultivation;Reading methods need to be practical from knowledge reading to situational reading;Reading habits need to be developed from heteronomous reading to self-disciplined reading.

【Keywords】Reading interest;Reading method;Reading habits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和优化,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的基本方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知识积累、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阅读关系,更多意义上是引导者与探索者的关系。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更多是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关系。这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探索者,能够发展出主体的阅读兴趣、主体的阅读方法,以及主体的阅读习惯。而老师作为引导者,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引导主体的这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

1.首先,教师任务从传道授业到兴趣培养的拔高

苏联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课堂内阅读兴趣的培养,双管齐下,方能久久为功。

所谓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阅读环境的培养。如建立开放式书架,帮助学生实行碎片化时间的阅读;如建立书香班级,帮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古诗词或者童谣的阅读;如争创书香家庭,帮助学生和家长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每天半小时的有效阅读;如举办跳蚤书市,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素材的相互置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使得课堂不至于枯燥,对于阅读课堂的构建,应当是课堂前期注重创设情境、形象化教学;课堂中期注重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课堂后期则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比赛等趣味活动为教学手段。一方面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学生的专注度在阅读旅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2.其次,学习方法从知识性阅读到情境性阅读的务实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还不够丰富,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阅读技巧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文章的朗读、背诵等等多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训练,完成语文阅读的教学。但在新课改下,学习标准已经升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服务于未来的学习生活。

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第一层次:字、词、句、段和文之基本意思的掌握

这个环节当中,要避免满堂灌,可以让孩子们自主互相交流:如,他是如何认识文中的字词,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记住这些字词,如何在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中加以使用?他是如何理解文中的基本意思,孩子们相互之间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

老师在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分、合和总的教学模式。

所谓“分”,就是让学生先自行预习,自行判断,同时能够表达自己的疑问,建立起初步的学习基础。

所谓“合”,就是让不同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该阶段的教学要求是,把学生安排成2—4人一小组,同时,学习小组的配置要体现学习程度上有所差异,彼此才能够互相手拉手的作前进式阅读。

所谓“总”,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归总,通过教学互动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认知。该阶段的教学要求,是老师重在引导,而不是硬生生地将正确的答案,直接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前后两者之间的教学效果差别,是非常明显的。要让学生有一种“我是自己学会了”,而不是“我是被教会了”的感觉,如此,其对后续的阅读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巩固。这种民主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主动性。

(2)第二层次:正确情感体验的产生与激发

情感体验的产生与激发,最常使用的是角色代入法。教师应当采用情景角色的代入,让学生自认为是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者是主角,设身处地的思考,如此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产生情感体验。并且,通过不同主体之间情感体验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成分。此外,还应当注意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身积极情感体验的保护,这包括阅读的开放式评价、阅读的奖励性评价、阅读的乐观解释风格和阅读的自主支持体验。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