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肉鸭立体智能养殖模式的优势与前景

2021-09-23 13:57董辉周荣新伊惠
家禽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立体养殖智能

董辉 周荣新 伊惠

肉鸭养殖在我国畜牧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鸭肉产品逐渐多样化,人们对鸭肉的需求和消费也呈增长态势。我国养鸭行业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对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肉鸭养殖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广大养殖企业和养殖场亟需转型升级,寻求生态智能高效养殖新出路。

1 肉鸭养殖的现状

目前,地面散养、网上平养或简易棚舍是常见的传统肉鸭养殖模式。总体来看此模式的生产性能、社会效益、生态和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持续提高,仍存在一些弊端:鸭舍单位面积利用率低,饲料和人工成本高,养殖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管理问题突出,面临强制拆除停业;疫病防控技术难度大,肉鸭福利问题得不到重视;另外还存在用药过度、食品安全性低、无法实现产品可追溯等问题。因此,改变传统肉鸭养殖模式,向更环保、更节约、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当前和未来肉鸭养殖产业亟待解决的课题。新型立体笼养智能模式更加适应现代肉鸭养殖业,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 肉鸭立体笼养模式的优势

2.1 提高了智能化水平

生态立体笼养模式是近年來发展的新型现代肉鸭养殖模式,也是我国极力推广的环保智能养鸭模式。立体模式中的养殖设备大多去旧换新,把传统、落后的网上平养模式改为多层立体式智能笼养模式,中型以上的肉鸭养殖企业均实现了全自动生产智能和管理,配套安装了先进专业的养殖设备,饮水、加料、通风、控温、清洁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很好的把控。鸭舍基本采用全封闭式,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通风方式,从而实现了鸭舍通风换气的均衡性,将空气环境质量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此外,一些肉鸭企业成功将此模式与物联网智能环控进行结合,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操作,鸭舍内的各种情况都能通过GPS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可以连接手机客户端进行操作监控,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在土地和空间利用方面,相同单位建筑面积的鸭舍比较,每平方米的饲养量差异显著,传统养殖模式可饲养6~7只,立体笼养每平方米饲养量可达20只,可见肉鸭的饲养密度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空间的改造和设备的改善,肉鸭养殖量与空间利用率同步提升[1]

2.2 提升了生态效益

以山东省泰安市某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当地畜牧部门的引导下,从2017年开始,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和反复实验,推出了高标准智能化养殖模式。此养殖企业为大规模鸭场,在进行鸭粪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时,考虑将种养结合这一新型方式应用其中,配备了高标准高专业的粪污处理设备,使用全自动清洁传送带,将鸭粪便输送到处理中心,再用该粪便处理设施将粪污进行转化,采用特别处理技术和工艺进行高温发酵、除臭烘干,最终转化为有机肥料进行科学还田、园区种植。同时,该养殖企业还将观光休闲这一理念融入模式中,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从资源到产品从废弃物到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流动。该企业的智能立体笼养加节能生态种养模式,是当时肉鸭行业的一次创新,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复制,生态效益也实现了提高[2]

2.3 提高了生产效能

通过应用立体笼养模式,很多鸭舍企业或养殖场各项生产指标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节省了人工,肉鸭的管理逐步智能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肉鸭养殖量;二是肉鸭养殖成活率、出栏体重均得到了提高;三是节省了饲料成本,肉鸭采食均匀且营养完善,较传统模式相比出栏时间也得到了缩短;四是通过智能有效管理降低了肉鸭发病率,保障了肉鸭的生存环境和食品的安全性[3]。生产效能的提高带动了经济效益的攀升,肉鸭出栏量、销售量及养殖净利润明显与传统模式相比大幅升高,不进增加了养殖企业的信心,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国内整个肉鸭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

3 立体智能笼养模式的发展前景

3.1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立体笼养模式在近年肉鸭养殖中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一次性投资较大、养殖技术及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笼养肉鸭福利等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及解决的方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肉鸭立体笼养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前景也更加广阔。

3.2 前景趋势

为了实现肉鸭产业的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传统的肉鸭养殖模式势必将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肉鸭智能养殖模式,这也是新的形势下养殖企业和大规模养殖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使立体智能笼养模式更加科学更加完善,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一是争取政府投资,尤其是大型养殖企业更需要得到政府在贷款、土地政策、水电等方面的扶持;二是加强从业者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同时加强与当地畜牧部门沟通,寻求技术合作支持;三是提高笼养肉鸭的福利,要达到此需求,就要增加肉鸭的运动量,突破笼舍常规设计,减少肉鸭应激,满足更多市场化的消费需求;四是实现鸭舍设备的精准化、环境友好化及鸭苗的健康化[4]

综上,肉鸭养殖产业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加大科研与人才投入,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真正提高养殖水平,将肉鸭新型养殖模式发展得更加壮大,更加科技智能,这也是未来肉鸭养殖产业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明阳,应诗家,戴子淳,等.新型肉鸭养殖模式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J].中国家禽,2020,42(04):80-85.

[2] 王冲,张亚茹,卢国民,等.肉鸭笼养模式与立体网养模式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对比分析[J].中国家禽,2019,41(17):64-67.

[3] 徐胜林,赵艳,刘琴.肉鸭智能化立体养殖“泰安模式”[J].中国畜牧业,2019,24:52-54.

[4] 靖吉强,武世珍,李舫,等.山东肉鸭笼养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4:71-72.

收稿日期:2021-07-15

猜你喜欢
立体养殖智能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智能烹饪机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超智能插秧机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