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生活体验 有效促进阅读教学

2021-09-24 12:59王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王娟

摘 要 “阅读是阅读者的阅读。”从中不难感知,这一经典之言,既在表明“阅读主体”的客观性,又在强调阅读活动的“体验性”。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体验状态下的教育与教学活动,才是既具意义又有实效。就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来说,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不仅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而且有利于在学用结合中促进教学相长。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学生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角度,试对此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 学生生活体验;阅读教学;自主体验

宋代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语文是“水”,生活就是“水之源”;如果语文是“木”,生活又是无可摆脱的“木之本”。换言之,只有真正地投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才会更好地显现内涵、价值和意义,并且始终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和活力。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把“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真正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多元化体验下,努力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学科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道路,这正是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衷和根本。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体验式”阅读呢呢?由于阅读是一种心智性活动,同时需要多重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所以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通过“触摸、感知、想象”等途径,在“学习与理解、感悟与内化”基础上,逐步走向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体验式阅读教学具有“主体感悟性”“意义生成性”“自主创造性”等显著性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体验式阅读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作用很深,集中地体现在“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促进与深化情感性体验,进一步完善学生人格;二是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创造性,進一步启发学生想象力;三是有利于促进与引领主动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精神;四是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语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担当意识。

二、对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简要探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等需要,开展学生自主体验状态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活动,并在熟能生巧中着力构建具有引领功能的基本模式。

1.在教材使用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资源。在教材语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链接”等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生活情境下的自主体验活动,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这是一篇流传甚远的经典童话,内容通俗易懂,趣味性和故事性很强,寓意即在于——“告诫人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做一个诚实的人;虚荣和虚假往往会蒙蔽人的双眼。”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我眼中的人物形象”为题,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内外互动”下的自主体验活动——对屡屡发生的欺诈性“民间融资”和“传销现象”进行交流与讨论,由此让他们更加清晰地感悟到“诚实可贵”与“虚荣可悲”。

2.在资源拓展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语文教材例子论”启发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在“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与引领下,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现象,为教学相长开创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通渠”。尤其在全面深化语文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教师要善于通过资源拓展,不断丰富并深化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有利于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和价值意义。比如,在《背影》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同题材”导向策略,可以把《亲情,走不出的世界》《养父》同样描写“至爱亲情”的两篇著名散文引入课堂时空,引导学生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阅读,并且结合“发生在自己家庭里的感动”,开展“个体读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系列化阅读互动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来自父母与家庭“至爱亲情”的珍贵和深沉。这种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在读写互动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等许多流传甚远的名句名言,都在全面强调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合则共荣、分则互损”。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师善于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1+1>2”效益,又能不断放大“读写互动”效应,对于引领生活化阅读与深化自主性体验更是大有促进和裨益之效。以《范进中举》为例,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讨论当今时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如有些青中年人暂停工作到大学校园里“回炉深造”,有些高龄人则坚持追求“圆大学梦”等。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展“想一想、谈一谈、写一写”活动。再如,建立在自主体验和生活涵养下的“相机补白”式读写互动等形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并深化学生的生活性感悟,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善读乐写”的良性发展道路。

4.在个性释放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一舶来语在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只有坚持在“自主体验”下的语文阅读活动,才会切实有效地涵养个性化阅读之“花”,并且让它越发娇艳、常开不败。如果把“个性化阅读”真正投放或者全面引向“社会生活”大背景下,“哈姆雷特”现象既可引领语文阅读的常态化发展,还会把学生逐步推向“个性化阅读”的更远方向和更高境界。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后,以结句为抓手,通过“孔乙己究竟是死是活”话题,组织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阅读研讨活动。有些人认为“应该死了”,他是被封建科举和社会道德制度的“无影手”害死的;有些人认为“应该活着”,希望他大难不死、知耻而后勇地活着;有些人认为“无所谓生死”,这是作者留下这种“矛盾现象”的隐晦和初衷……这难道不是语文阅读的良好期待吗?

5.在学用结合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人所共知,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即在于“学以致用”,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之道也在于“学用结合”。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有“异曲同工”的意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迎合学生乐于学习的学习心态,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组织并引导他们开展“学用结合”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阅读形式,优化活动效果,而且有利于在“求取真知、学做真人”之路上不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在完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下的“人物故事演讲”活动,或者是“名著事理”大辩论活动;对于其中情趣性、故事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还可开展“课本剧”下的改编与表演等活动。再如,定期安排并引导学生走向社区和大自然怀抱,通过“生活阅读、绿色阅读”等形式,让他们在快乐体验下阅读“生活课本、绿色课本”。

总之,缺乏体验和远离生活的语文阅读是“假大空”。在新课程理念强烈召唤下,在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观的正确引领下,现代语文阅读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体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赋予语文阅读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形象。

[作者通联:山东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