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剧情游戏引入课外情感教育的思考

2021-09-24 09:17谷鸾慧吴东
艺术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情感教育

谷鸾慧 吴东

摘要:情感素质教育作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知识素质教育的地位同样重要。与传统书籍和影片的沉浸式体验不同,游戏以其独特的交互性特征,给用户带来更为开放的情感体验。将剧情类游戏合理引入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可以在丰富课外活动的同时,填补课外情感教育的空缺,促进青少年情感道德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剧情游戏;沉浸式体验;情感交互;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与传统书籍和影片的沉浸式体验不同,游戏以其独特的交互性特征,给用户带来更具开放性的情感体验。它能够将用户更快地带入情境,促使用户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这与情感教育的需求不谋而合。本文结合以上信息,思考将剧情类游戏引入课外情感教育阶段的可行性,让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有助于情感教育的情感体验,拓宽青少年情感教育的开展渠道。

1 背景

1.1 青少年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情感表达,以情育人、以情感人,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无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青少年情感教育成为当下热点话题。近年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数量和违法犯罪低龄化现象呈上升趋势[1],有研究学者认为,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去审视这些特殊群体,是减少社会矛盾事件发生的必然选择[2]。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自身的情感缺失导致的,加强青少年情感教育是预防心理疾病和未成年违法犯罪现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青少年课外娱乐方式的转变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0.4%,其中0至1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6.5%[3],可见互联网用户正在向青少年群体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游戏行业快速崛起,电子游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休闲娱乐的方式。

“游戏”一词成为热门词,教育学者们也开始寻求游戏化思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许多学习类APP产品开始加入游戏化思维模式,如学习强国APP中的多人对战模式、扇贝单词APP中的小组打卡排行榜模式等,这些产品的成功指向了一个结论:游戏化思维可以成为学习的兴奋剂[4]。青少年可以在看似游戏的学习过程中调动主观积极性,实现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也是青少年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节点,如今市面上的学习类APP大多强调的是知识素质教育,却忽视了情感素质教育问题。

2 情感教育需要沉浸的情感化体验

2.1 情感教育的发展背景

情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表现方式,积极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就提出要注重启发式学习,认为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具有求知欲的自主学习可以为人们带来愉悦感。“情感教育”一词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大众视野,随后朱小蔓和张志勇分别出版了《情感教育论纲》和《情感教育论》,二者分别从教育哲学的思考研究方式和教学论的学科视野对情感教育进行了探索[5]。现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青少年厌学情绪突出,“以情优教”成为情感教学的基本理念[6],即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使学生摆脱“机械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2.2 课内情感教育的现状

当下情感教育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的学科教学研究中,提倡沉浸式学习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提出了沉浸式学习体验的理论基础——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是指当挑战与能力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后,人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最终在沉浸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7]。这一理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与当下提倡的优质学习体验吻合,即让学生专注于当前所从事的活动、屏蔽外界干扰。教师会为学生设计一个挑战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8],当该目标与学生的能力达到动态平衡后,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可以使其产生沉浸体验,排除干扰,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会依据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对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进行区分[9],鼓励学生形成情感道德文明,提升青少年独立判断的能力。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学科教学研究领域已得到深入发展。

2.3 课外情感教育的实操应用

除了现有的课内教学渠道,对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研究也应走出校园、走出课本,拓展到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青少年除了能通过阅读书籍和新闻的方式获得情绪感知,也可以通过欣赏美术和音乐作品、观看影片和综艺节目等方式丰富个人情感体验。戏剧情感以体验为依据[10],艺术作品中的情绪感知也以体验为参照。在体验这些艺术作品过程中,人们可以在获得的视听信息的基础上发挥主观想象力,达到“心流状态”,感受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魅力。

相较于新闻报道或说教类的警示语,青少年在艺术作品中得到的情绪感受会更为突出。2021年4月上映的国产动画《时光代理人》在开播当天追番数破100万,该动画的受众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动画剧情改编自真实社会事件,巧妙地融合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易引起共鸣的主题,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带入角色或情境,沉浸其中,體会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青少年正处于需要情感教育引导的关键时期,他们可以在这种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中触碰故事中的未知世界、体验人生百态,对青少年想象力的激发和共情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3 在剧情游戏中获得情感化体验

3.1 用带入角色获得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类游戏(Role-playing game)作为剧情游戏中的一种,一般以剧情发展为主线。它具有角色带入、场景交互、剧情可选择等特点,玩家可以在虚构的世界中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在结构化规则下通过固定指令使角色得到发展[11]。它的游戏机制设计依据心流理论,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带入角色中,达到沉浸式体验。2021年2月,Tarsier Studios工作室发布惊悚解谜游戏《小小梦魇2》,玩家扮演主角摩诺与NPC小六一起同心协力跨越关卡,但在最终关卡中玩家却被小六背叛,小六一个人通过了关卡。这一结局使许多玩家在游戏结束后情绪仍不能平静,此时的玩家已将自己带入摩诺这一角色中,感受主角摩诺的复杂情绪。

通过带入角色的方式获得情感体验不仅体现在RPG单机游戏中,在多人互动社交类剧情游戏中也应用广泛。得益于芒果TV推出的角色扮演与推理游戏结合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的热播,2018年下半年起,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线上“剧本杀”游戏进入大众视野[12]。玩家在剧情的指引下进行集体表演,以单人或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这种线上连麦的社交方式强化了玩家之间的交互,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玩家可以冲破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背景,体验不同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3.2 交互提供了情感体验的多样性

技术的突破为艺术形式的展现带来了更多可能,人们的审美方式也从静态转为动态。游戏的过程是若干种交互形态的总和[13],而交互性更是在动态的基础上,造就了电子游戏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有特征,这种载体比书籍和音乐更直观,比无交互式的影片更具探索性。除了在画面动态上的交互,一些单机游戏还会根据玩家在剧情主线中的不同选择,设计不同的剧情支线,玩家作出的选择将会影响故事结局的走向。经典游戏《仙剑奇侠传3》共设计了五种结局,除了四位女角色的单人结局外,游戏还设计了一个隐藏的完美结局,玩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选择自己心仪的支线任务,达成对应的结局。在剧情设计上的交互性活动能够让玩家更大程度地将自我意识融入游戏中,这种多样化的设计带给了用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其产生愉悦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4 设计具有情感教育意义的游戏

4.1 主题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阶段是情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但相较于成年人来说又缺乏明辨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课外阶段开展的情感教育更要注重主题的把握,应在游戏的主题和细节设计上增加对青少年受众的考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融入其中,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具有弘扬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4.2 剧情设计合理、逻辑性强

剧情类游戏的核心是剧情设计。从游戏机制设计的角度来说,设计者可以通过剧情设计改善玩家的交互体验,形成有层次的沉浸感受,使用户在体验时有不同程度的情感投入。青少年已具备辩证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过于直白的剧情设计已无法吸引他们的关注,应注重剧情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同时,适当地抛出问题和留白可以引发玩家思考,让玩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填补属于自己的答案。

4.3 把握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平衡点

电子游戏作为当下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成了区别于学校课本的“特殊教材”,它打破了学生只能从书本和课堂中获得知识和情感引导这一传统认知,大大拓宽了青少年情感教育的开展路径。这一思路也在一些课外书籍和影片中得到运用,但反观一些说教意味过浓的动画影片,对受众需求的错误判断会导致娱乐性与教育性失衡,最终或趋于低龄化,或因难以理解而无人问津。

5 将剧情游戏引入课外情感教育的必然趋势

5.1 剧情游戏相较于其他游戏的优势

相比竞技类游戏,剧情类游戏强调叙事性和情感体验,更适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情感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深度沉迷竞技类游戏的可能。相比传统无交互的情感输入,具备交互性的沉浸式体验可以使青少年的情感引导更具多样化,更能考虑到青少年多样化的情感诉求,更深层次地激发情绪体验。

5.2 剧情游戏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望当下新技术发展现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词语进入大众视野,沉浸式的剧场、展馆、演出、VR全景体验等业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技术的发展都将为游戏行业带来无限可能。虽然VR技术现阶段仍无法突破技术需求而全面走向C端,但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VR技术真正走进每个家庭、真正应用于沉浸式体验设计中,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将自我意识融入情境中,达到更深层次的沉浸式体验。

6 结语

情感素质教育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游戏的交互性特征为青少年课外情感教育带来更多可能,但将游戏真正引入青少年课外情感教育中依然具有局限性和未知的风险。完善游戏分级制度、优化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游戏资源开发和设计上严格把关,是将游戏引入青少年课外情感教育的前提。将符合青少年情感教育需求的剧情游戏,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入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可以在丰富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同时,填补课外情感教育的空缺,增强情绪体验感,促进青少年情感道德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良驯,刘胡权.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86-91.

[2] 陆继霞.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之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3):97-103.

[3]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新闻世界,2021(03):96.

[4] 王琳琳.游戏化思维在K12在线教育类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5] 马多秀.情感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17,38(01):52-61.

[6] 卢家楣.对情感教学心理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1):78-84.

[7] 刘衍泽.电子游戏艺术的交互性表达及其启示[J].中国文艺评论,2021(04):105-113.

[8] 谢嘉棋.儿童沉浸式智力开发软件交互设计研究[D].徐州:中國矿业大学,2018.

[9] 吴康宁.让学生学会“憎爱分明”[J].思想理论教育,2010(20):1.

[10] 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54-155.

[11] 王至.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原理性知识结构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0):52.

[12] 陈依凡.“剧本杀”手机游戏:叙事、互动与时间的三维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3):48-50.

[13] 姚晓光,田少煦,梁冰,等.游戏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

作者简介:谷鸾慧(1996—),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吴东(1964—),男,辽宁锦州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学前美育。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情感教育
沉浸理论视角下的游记分享内容页设计策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虚拟现实电影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前景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