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免煎颗粒与汤剂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 胃炎疗效对比研究

2021-09-25 09:19张海红田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汤剂半夏胃镜

张海红,田虎

1 山东省济南市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0

2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脾胃病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具有反复发作、治愈困难、常伴有情绪障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慢性胃炎当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反酸”“嘈杂”等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剂型由原始的“汤、膏、丹、丸、散”逐渐发展成现代的“汤、膏、丹、丸、散、颗粒、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液”等多种形式[1,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医药科技的进步,对中药饮片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制成的中药免煎颗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药免煎颗粒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疗效稳定等特点,解决了运输和储存不便的问题[3]。为明确中药汤剂和中药免煎颗粒的疗效差异,本文对中药汤剂和中药免煎颗粒治疗肝胃郁热证慢性胃炎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医辨证:肝胃郁热证:主症:①胃脘灼痛;②两胁胀闷或疼痛。次症:①心烦易怒;②反酸;③口干;④口苦;⑤大便干燥。舌脉:①舌质红,苔黄;②脉弦或弦数。

1.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5]。临床症见: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6-9],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或片状),黏膜粗糙不平,水肿和(或)出血等表现。

2 一般资料

纳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门诊就诊60例患者患者。其中男为32例,女28例,年龄40~65岁,平均(50.23±5.89)岁,病程10~32年,再次复发时间均在2周以内。入选病例的根据次症偏重,分为肝郁偏重(心烦易怒、反酸、口苦)和内热偏重(口干、大便干燥)2组。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汤剂组30例,免煎颗粒组3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年限、再次复发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 研究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为基础方进行治疗,基础用药为:清半夏12g,黄连10g,黄芩12g,干姜9g,炙甘草9g,党参15g,柴胡9g,白芍15g,枳实9g。伴失眠者加栀子9g,淡豆豉12g,合欢皮15g;便秘严重者加酒大黄6g;疼痛明显者加元胡12g;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15g、煅瓦楞子15g。中药汤剂组患者自行煎煮中药,免煎颗粒组由中鲁医院免煎颗粒药房提供。1剂/d,分早晚两次饭后半小时温服,连续服用4周。每周随访一次2组患者,停止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

4 观察指标

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积分,采用等级计分法: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无症状(0分);2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

5 疗效评价标准

5.1 证候疗效评价 参考《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估。具体方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5.2 胃镜疗效标准 根据胃镜检查报告单中黏膜水肿、充血、糜烂、胆汁反流的存在与否,综合判定胃镜疗效。

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传统中药汤药组和免煎颗粒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中药汤药组疗效略优于免煎颗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

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免煎颗粒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注:同免煎颗粒组比较*P>0.05;同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中药汤剂组 30 22.78±5.47* 6.58±3.24*★免煎颗粒组 30 23.34±4.39 7.67±4.12★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单个症状积分

中药汤剂组和免煎颗粒组在治疗后的各个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汤剂组和免煎颗粒组比较,治疗前各个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心烦易怒、反酸、口苦(肝郁症状)的症状积分有差异,中药汤剂组优于免煎颗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干、大便干燥、舌苔、脉象(胃热症状)的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单个症状积分比较(±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单个症状积分比较(±s)

注:同治疗前比较,★P<0.05;同免煎颗粒组比较:*P>0.05,▲P<0.05。

症状 中药汤剂组积分 免煎颗粒组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胃脘灼痛 2.12±0.56* 1.03±0.14* 2.22±0.45 1.05±0.23两胁胀闷或疼痛 2.43±0.12* 1.21±0.22* 2.35±0.23 1.24±0.14心烦易怒 2.30±0.33* 0.45±0.27▲ 2.23±0.43 0.98±0.78反酸 2.54±0.19* 0.78±0.33▲ 2.19±0.76 1.12±0.23口干 1.68±0.46* 0.66±0.39* 1.87±0.44 0.87±0.14口苦 2.01±0.76* 0.56±0.97▲ 2.16±0.45 1.02±0.31大便干燥 1.98±0.66* 0.98±0.44* 1.88±0.57 0.88±0.56舌脉 4.38±1.57* 1.49±0.76* 4.79±1.05 1.56±0.55

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检查比较

中药汤剂组和免煎颗粒组在改善胃镜下黏膜水肿、出血作用相当,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黏膜糜烂和胆汁反流方面,中药汤剂组优于免煎颗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检查比较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免疫因素等[10],其治疗主要采取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促进胃肠动力等手段,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但其作用靶点单一、治疗效果欠佳[11]。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多因素体脾胃虚弱、饮食失调、情绪刺激所致。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功能下降,加之饮食失调(包括饮食失节和饮食失洁),五味过极,辛辣无度,恣食肥甘厚味,导致痰浊内生,蕴积于胃发为本病,或平素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发为本病[12]。慢性胃炎的肝郁胃热证即是平素肝气郁结加之痰热内蕴所致,故治疗应舒肝理气、清热化痰和胃,本研究选取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进行治疗。半夏泻心汤具有消痞散结、调和寒热之功效,方中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化痰,干姜温胃止逆,同时防止连、芩苦寒伤胃,党参、甘草补气健脾和胃,全方辛开苦降、补泻兼施。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下调Notch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转录、释放,促进大鼠胃黏膜组织修复,减轻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13]。半夏泻心汤中的黄芩苷、黄芩素可以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抑制TNF-α、IL等炎症因子的活性等产生解热抗炎作用[14-15],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

四逆散具有疏肝理气之功效,方中柴胡疏肝理气,白芍柔肝止痛,枳实下气止呕,甘草和中健脾。近年来,随着中医临床的不断丰富,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临床可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失眠、胁痛、抑郁、慢性萎缩性胃炎等[17]。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具有抗抑郁作用[18];积实具有调节胃肠平滑肌的作用[19];白芍具有解痉、镇痛、保肝、抗炎、抗溃疡等作用[20];甘草具有抗消化性溃疡、解痉、镇痛、保肝等作用[21]。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清热和胃之功效,对于肝郁胃热型慢性胃炎其临床显著。

中药免煎颗粒是随着中医药科技的发展所研制而出,具有运输、携带、使用和运输方便的优点,其药效也相对稳定,改善了中药饮片的缺陷[22],同时也具有价格偏贵、缺少合煎过程中的反应等缺点[23]。随着中药免煎颗粒的逐渐推广,其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中药汤剂为采用传统煎煮中药的方式,经过中药的浸泡、一煎、二煎所得,具有生物活性稳定且高效的特点。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中药汤剂和免煎颗粒在总体疗效上基本没有差别,但在细化的各个临床症状中其疗效具有明显差别。两者在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过程中,对于清热疗效相当,但对于肝郁症状,中药汤剂更加明显。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①中药汤剂煎煮前后需要大约90min的时间,患者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劳动、等待,磨练了心性,无形中疏解了肝气郁结的状态;②中药汤剂在煎煮的过程中发生了药物间的某种反应,有利于肝郁症状的缓解。在对比治疗前后胃镜表现方面,对于急性发生的胃粘膜糜烂、胆汁返流中药汤剂效果优于免煎颗粒组。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中,选取那种中药剂型进行治疗,除了符合患者要求以外,可以适当的参考患者症状的偏重,酌情选用合适的中药剂型,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汤剂半夏胃镜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