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中开展穴位按摩减痛法干预的具体措施 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1-09-25 09:19朱小英罗琳雪陈丽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围产期产程穴位

朱小英,罗琳雪,陈丽芬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百色 533000

分娩是胎儿脱离母体的生理过程,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分娩方式有两种,即自然分娩、剖宫产,前者符合自然规律,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后者主要应用于各类难产、急产孕妇,能够挽救母婴生命。自然分娩产程长,产妇在产程进展过程中会伴有剧烈的疼痛症状,持续性分娩疼痛对产妇身心有着严重影响,我国剖宫产率远高于部分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无指征剖宫产,其中较为常见的原因是产妇无法耐受分娩疼痛而选择剖宫产[1-2]。临床工作中发现[3-4],分娩疼痛主要由宫缩、胎儿对产道的压迫与牵拉等因素造成,而产妇在产程进展过程中的紧张、恐惧情况,会加剧疼痛程度,导致产妇处于应激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无指征剖宫产率,严重时会威胁母婴安全。

伴随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居民整体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加之社会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大众对临床诊疗服务的需求在不断转变与提高,对分娩这一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过程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分娩镇痛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产科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推广,尤以高文化素养、高收入家庭对其需求较大,部分发达地区已将其列入分娩常规服务项目中[5]。目前常用的分娩镇痛技术主要分两类,即药物与非药物镇痛,穴位镇痛是目前逐步推广的一类非药物镇痛技术,以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穴位电刺激等常用,均基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理论知识发展而来。我院近期在部分自然分娩产妇中开展了穴位按摩减痛法干预,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分娩镇痛手段,应用于分娩过程中可发挥一定镇痛作用,本文主要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就分娩镇痛中开展穴位按摩减痛法干预的措施与价值进行分析,为产科分娩镇痛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10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自然分娩指征且接受自然分娩者;定期产检,产检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者;单胎、足月、头位妊娠者;胎儿宫内发育正常无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等不良情况者;意识状况、认知功能正常者;能够正常交流沟通、积极配合治疗者;研究组孕产妇签署穴位按摩减痛法镇痛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与批准。排除标准:合并自然分娩禁忌症者;合并急性感染者;急产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并发妊娠期合并症控制不佳者;胎位异常、头盘不正者;合并精神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病变者;胎儿估重超4000g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对照组(53例),组间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

2 方法

2组产妇均接受自然分娩,入院后完善产前相关检查工作,助产士做好产前指导及产程进展监护工作,待产妇宫口开大2cm进入待产室,做好胎心监护与产妇生命体征监护,宫口开全进入产房,对照组不开展围产期镇痛干预,予以截石位分娩。

研究组接受穴位按摩减痛法干预,分娩过程中可由一名家属进入产房陪产,待产妇宫口开大2cm后开展穴位按摩,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潜伏期宫缩间歇时进行关元穴的按摩,手法为右手掌围绕合谷穴进行顺时针按摩,左手拇指按压合谷穴,按摩力度由轻至重,结合产妇自身感受与耐受程度进行调整。活跃期宫缩间歇进行腰背部阿是穴、合谷、中极、三阴交、关元、太冲等穴位的按摩,采用压放、平揉等手法,同时进行腰骶部督脉及膀胱经的循经按摩,按摩方向由上至下,力度由轻至重,循环5次左右。再予以腰骶部的顺时针与逆时针平揉,按摩时间结合产妇疼痛情况调整。第二产程时进行昆仑穴按压,至局部酸胀感,嘱产妇配合宫缩沿肛门向下屏气用力,产妇用力过程中停止按摩,换气时恢复按摩,直至第二产程结束,予以自由体位分娩。

3 观察指标

3.1 围产期疼痛与镇静情况评定 于宫口开大2cm、宫口开全、分娩即刻、产后1h等阶段进行患者疼痛情况与镇静情况的评定,分别采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进行评定,VAS分值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Ramsay分值1~6分,其中2~4分为镇静恰当,5~6分为过度,1分为不足。

3.2 产程进展情况统计 就两组产妇第一至第三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进行统计对比。

3.3 新生儿情况评定 评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阶段(出生后1min、10min)的Apgar评分并对比。就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相关指标(PC02、Lac等)进行统计对比。在新生儿出生48h后进行神经适应能力(NBNA)的评定,Apgar评分分值0~10分,其中10分为正常,<7分且评分越低则窒息情况越严重,NBNA评分>37分为正常。

3.4 妊娠结局统计 就两组产妇分娩情况(自然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围产期并发症(产后出血、新发感染)等进行统计对比。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围产期疼痛与镇静情况对比

宫口开大2cm时,两组产妇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全时,研究组产妇VAS评分显著升高,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即刻及产后1h两个阶段,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即刻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围产期不同阶段疼痛与镇静情况对比(±s)

表2 2组患者围产期不同阶段疼痛与镇静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量表 宫口开大2cm 宫口开全 分娩即刻 产后1h研究组/53 VAS评分 7.85±1.44 5.52±1.39* 4.92±0.89* 3.05±0.92*对照组/53 7.60±1.52 7.84±1.78 8.11±1.15 5.83±1.40研究组/53 Ramsay镇静评分 1.04±0.12 2.21±0.14* 1.69±0.23* 2.33±0.15对照组/53 1.00±0.14 1.09±0.13 1.04±0.15 2.25±0.19

2 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对比

研究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与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对比(±s)

表3 2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对比(±s)

组别 第一产程/min 第二产程/min 第三产程/min 总产程/min研究组/53 488.57±54.23 45.12±3.48 8.30±1.64 541.99±48.96对照组/53 540.94±63.47 53.67±5.92 8.92±1.75 603.53±55.48

3 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阶段Apgar评分,PC02、Lac等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出生后48hNBN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s)

表4 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Apgar评分 PC02/mmHg Lac/mmol·L-1 NBNA/分出生后1min 出生后10min研究组/53 9.67±0.23 9.94±0.04 53.28±7.63 3.45±1.03 38.79±0.84对照组/53 9.60±0.19# 9.85±0.08# 54.51±8.31# 3.72±1.15# 39.12±0.91#

4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对比

研究组53例产妇中,自然分娩者53例(100.00%),其中产钳助产2例(3.77%),对照组中自然分娩50例(94.34%),剖宫产3例(5.66%),产钳助产4例(7.55%),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钳助产率等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围产期均未见产褥感染的发生,对照组中有1例(1.89%)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经由缩宫素给药联合宫腔止血囊干预后有效止血,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1 产科诊疗中分娩镇痛情况分析

分娩过程中持续性、剧烈的疼痛会对产妇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增加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风险,影响母婴安全,增加了无指征剖宫产率,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同时手术瘢痕会影响美观与今后妊娠[7-8]。而分娩镇痛是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的有效手段。诊疗中以药物镇痛常用,尤以椎管内神经阻滞法应用最为广泛,一般在产程活跃期于椎管内注入麻醉药物,控制麻醉平面,镇痛效果突出,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9]。吸入性镇痛药物给药、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等也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分娩镇痛技术。临床非药物镇痛种类较多,如穴位镇痛、水中分娩、精神预防性镇痛法等应用较多,除此以外自由体位分娩、拉玛泽减痛法、催眠疗法等也较为常见。非药物镇痛可单一或联合开展,一项回顾性研究[10]分析了拉玛泽减痛法与穴位按摩联合应用于高龄初产妇中的效果,显示在缓解宫缩痛,缩短产程方面的效果突出。非药物镇痛较为突出的优势为操作简便、无创,但与药物镇痛相比,镇痛效果相对欠佳。受传统观念、医疗体制、医疗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分娩镇痛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关于非药物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2 穴位按摩减痛法对母婴的影响

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见外治疗法之一,应用极为广泛,有研究[11]分析了穴位按摩在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显示在促进患儿智力、语言功能发育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究其机制可能是穴位按摩能够刺激穴位、经络,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从而促进神经元发育。该研究表明穴位按摩能够为机体血液、神经等产生影响,作为中医特色技术,以经络、脏腑学说为基础,穴位按摩在调和气血、疏经通络、平衡阴阳方面的效果确切[12]。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妇接受穴位按摩干预,在宫口开全、分娩即刻、产后1h三个阶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两个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即穴位按摩减痛法的镇静、镇痛效果均较为突出,在产程进展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穴位按摩,易合谷穴为主,为手阳明经原穴,中医古籍中载有“合谷补即坠胎”,活跃期同时给予三阴交、关元、中极、太冲、阿是穴等穴位按摩,三阴交归足太阴脾经,按摩可益血安神、活血通络、温阳镇痛,穴位按摩刺激能发挥针灸效应,三阴交与合谷联合按摩,“泻三阴交,补合谷,胎应针而下”,可促进分娩,研究组产妇产程短于对照组可能与这两穴位按摩相关。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按摩可疏经通络、缓解宫缩痛。中极属任脉,为膀胱经募穴,按摩可清热益肾、理血暖宫,在妇科痛经、产后子宫神经痛中应用广泛,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太冲属肝经五腧穴,按摩可调肝理气。阿是穴按摩可有效镇痛。诸穴配伍,通过手法按摩可调和局部气血,疏通经络,发挥较好的镇痛效果。现代医学认为,穴位按摩可促进内啡肽的分泌,这是一种内源性镇痛物质,可有效缓解宫缩痛[13]。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NBNA评分、PCO2、Lac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表明穴位按摩减痛法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因穴位按摩减痛法无运动阻滞,对子宫运动神经无影响,故而可在发挥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缓解产妇恐惧-紧张-疼痛综合症,降低精神负性成分或应激反应对产程进展造成的影响。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钳助产率及并发症率等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韩秀红[14]等研究分析了穴位按摩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示对剖宫产率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降低胎儿宫内窘迫风险,但该研究也为回顾性研究,且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因而关于穴位按摩减痛法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尚待未来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分娩镇痛中开展穴位按摩减痛法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围产期疼痛情况,提升产妇分娩中的镇静情况,缩短产程,对产妇、新生儿无负面影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围产期产程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